中兴创始人能否“力挽狂澜”?

中兴创始人能否“力挽狂澜”?

由前董事长带队,董事长、总裁一起奔赴一个不能输的战场。希望再见这位拥有强大内心的老人时,留给我们的不再是瘦弱的背影,而是一如当初那般灿烂、慈祥的笑容。

76岁的中兴创始人侯为贵也许不会想到,他一手创立并掌舵超过30年的中兴,会在自己退休两年之后遇到成立以来的最大一次危机。

美国商务部宣布,因违反美国规定,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的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时长7年,解禁时间为2025年3月13日。

把时间拨回2016年3月8日。美国商务部指控中兴通讯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对中兴通讯以及其旗下3家子公司列入管制名单,随后中兴向美国政府提出和解。向美国政府递交了8.92亿美元罚款以及3亿美元的暂缓罚款4名高管离职

虽然中兴并不是一家普通的中国企业。作为全球第四大电信设备商,中兴占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约30%的市场份额,占据全球10%的市场份额,长久以来与美国数百家供应商保持合作关系,为美国提供了近13万高科技就业岗位。电信设备制造方面,仅华为与中兴两家就占据全球近一半的市场份额;专利数量上,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2016年PTC专利申请量排名中兴通讯第一、华为第二、高通排第三,2017年前三名先后顺序则是华为、中兴、英特尔。

如此庞大的体量,但据中兴通讯过往几年的财报数据,从2010年至2016年,中兴通讯全部利润加起来约为73.115亿元人民币,而8.92亿美元的罚款,几乎让中兴前几年的努力全部付诸流水。纵然在2017年好不容易实现45.5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如果再兑现3亿美元罚款的话,又将是一次重创。

中兴创始人能否“力挽狂澜”?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花费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

美国媒体的报道中还直白地写道,美国官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的真正考量正是要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拖慢“中国制造2025”这一强国战略。

中兴创始人能否“力挽狂澜”?

全球10大半导体公司,美国占了5家。商务部2017年5月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出口的15%的集成电路都销往中国。高通(Qualcomm)2017财年在中国大陆的营收为145.79亿美元,占总营收的65%;美光(Micron)2017年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达104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51%。



中兴创始人能否“力挽狂澜”?

侯老爷子临危受命,再次踏上征程,作为重度依赖症患者的最后斡旋希望,能否力挽狂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