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導語

儘管許多德國超級王牌更鐘情於Bf 109,但無人能夠否認,福克-沃爾夫公司的Fw 190是二戰德國空軍裝備的最好的戰鬥機。這種被稱為“屠夫鳥”的空戰利器一經問世,立即被盟軍視為最可怕的敵人,性能全面超越同期的英軍戰鬥機並迅速成為與Bf 109並駕齊驅的主力型號。福克沃爾夫Fw 190可以說是德國戰鬥機設計史上的另類作品,採用空冷星形發動機,動力充沛、操縱靈敏、火力強勁、堅固可靠,而且與Bf 109一樣具良好的通用性,無論是作為防空戰鬥機、夜間戰鬥機,還是充當戰鬥轟炸機、對地攻擊機Fw 190都有可圈可點的表現,在戰爭中後期的空中戰鬥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研發與設計

在二戰爆發前夕的30年代中期,世界各國都捲入軍備競賽的漩渦中,新型武器層出不窮,而在戰鬥機領域的競爭也異常激烈。雖然德國空軍在1937年列裝了一流的Bf 109,仍然擔憂在未來幾年內能否保持優勢地位,情報顯示其他強國都至少有兩種新型戰鬥機即將服役,於是航空部在1937年秋季向各飛機制造商下達研製新戰鬥機的技術規範,作為對Bf 109的補充。當時,在整個歐洲範圍內,直列式液冷發動機是單發戰鬥機的主流動力選擇,因為正面迎風面積小,能夠獲得流暢的機首線形,減少阻力,提高速度,但是福克-沃爾夫的首席設計師庫爾特·譚克(Kurt Tank)反其道而行,提出安裝星形空冷發動機的Fw 190方案,他認為通過適當的設計能夠減輕阻力大的缺陷,並獲得更多的優點。航空部起初對Fw 190十分冷淡,但是其他公司的設計接連失敗,而且德國空軍大部分飛機都安裝液冷發動機,導致引擎供應緊張,在這種情況下才勉強接受Fw 190。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福克-沃爾夫的首席設計師庫爾特·譚克(Kurt Tank)

曾在一戰從軍打仗的譚克深知武器可靠性和易維護性的重要,形成了獨特的設計理念,他認為飛機不應該只講究速度,還要堅固耐用,他設計的飛機“不是賽馬,而是具備韌性和耐力的戰馬”。譚克對於可靠性的努力追求從Fw 190起落架的設計上可見一斑,其結構非常堅固,能夠承受大速度降落的衝擊和粗糙地面的顛簸,起落架置於主翼下方,較寬的輪距使得Fw 190起降時非常平穩,不像Bf 109那樣容易出現事故。Fw 190的另一個創新之處是用電力系統取代先前慣用的液壓系統,起落架收放、武器控制都以電力驅動,譚克堅信電力系統相比液壓系統,不易被敵軍火力破壞。譚克在Fw 190的操縱性能上獨具匠心,努力降低操縱桿力矩,減輕飛行員的駕駛強度,使飛機橫向反應非常靈敏而準確,這成為Fw 190的突出特點。他還創造性地採用氣泡式座艙,為飛行員提供全向視野,這方面比Bf 109高出一籌。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1939年6月首飛的Fw190V1號原型機,為了改善氣動外形,譚克特意設計了涵道式整流罩,以減少正面的空氣阻力

譚克很清楚,在阻力較大的情況下,Fw 190要在性能上不輸於Bf 109必須採用更大功率的發動機,他最初選擇了寶馬公司新開發的BMW139型14缸雙排空冷發動機,功率達1500馬力,高出同期DB601系列引擎甚多。採用空冷發動機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散熱,為了保證充足的空氣流量,又能減少阻力,譚克設計了一個奇特的涵道式整流罩,將螺旋槳轂包裹起來。但是,當Fw 190的首架原型機於1939年6月1日首飛時,這一設計被證明並不成功,座艙溫度達到55℃,試飛員反映“雙腳彷彿置於壁爐中一樣”。譚克只能修改設計,恢復傳統的圓柱形機首,但通過在引擎前方增加散熱風扇的方式提高冷卻效果,控制溫度,這也成為Fw 190系列的標準設計。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Fw 190型戰鬥機採用的大功率BMW801系列空冷引擎,以充沛的動力彌補氣動外形上相對於液冷引擎飛機的劣勢

儘管存在散熱不良的問題,Fw 190的原型機還是在試飛中顯示出非常優異的性能,達到595公里/小時的高速,操縱響應靈敏,飛行品質優良。在繼續修改的過程中,航空部要求更換新型BMW801型發動機,功率達到1540馬力,雖然直徑與BMW139相同,但更長更重,譚克對機身做了重新設計,以適應新引擎。1940年春季,安裝BMW801的5號原型機在試飛中發現,由於重量增大導致操縱性下降,譚克為此增加了機翼面積,減少翼面載荷,雖然速度上會有10公里/小時的損失,但機動性和爬升率都有明顯改善,從而確定了隨後Fw 190系列的翼面形狀。1940年10月,德國空軍訂購了首批40架預生產型Fw 190A-0,但只製造了28架,全部用於性能測試,其中包括武器試驗。相比Bf 109只有3~4件機載武器的配置,Fw 190在誕生之初就顯露出重火力戰鬥機的風貌,設置了6個火力輸出點,在引擎罩上部、兩翼翼根和主翼中段各裝備2挺MG17型7.92毫米機槍,主翼內的機槍還能更換為MG/FF型或MG 151/20型20毫米機炮,後期型號將機首機槍更換為威力更大的MG131型13毫米機槍。此外,座艙、滑油箱、滑油散熱器等關鍵部位都敷設了裝甲。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Fw 190型戰鬥機在設計理念上更加實用,不僅追求較高的性能,也努力平衡可靠性和易維護性的要求,在設計上也頗有創新,比如採用視野更加開闊的氣泡形座艙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這幅透視圖顯示了Fw 190A型戰鬥機典型的武器配置方式,A為MG17型7.92毫米 機槍,B為MG151/20型20毫米機炮,C為MG/FF 型20毫米機炮

1941年3月,德國空軍成立了第190試驗中隊,專門負責對Fw 190進行服役前的最後測試。試用情況表明,發動機過熱依然是困擾Fw 190的主要問題,引擎頻頻起火,甚至引發機槍彈藥誘爆,這個嚴重缺陷幾乎導致航空部放棄這種新戰鬥機。但是,試驗中隊的飛行員們紛紛表示,Fw 190具備的優良性能遠遠大於現存的缺陷。在經過大約50項改進後,福克-沃爾夫公司終於在1941年6月獲得了批量生產Fw 190的許可,同年7月,第一批Fw 190A型戰鬥機開始部署到海峽前線,為德國空軍戰鬥機部隊的作戰能力帶來新的提升。

型號發展

在戰爭期間,Fw 190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前線作戰的需要,不斷進行改進,提高性能,形成了A、B、C、D、F、G六種主要型號,其中A型是最主要的生產型,在其基礎上又發展出10種亞改型。從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Fw 190各型號的製造數量超過20000架,僅次於Bf 109。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Fw 190A 型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Fw 190A-3

Fw 190A-1是第一批量產型,配備BMW801C-1型引擎,功率1540馬力,武備包括2挺7.92毫米上部機槍、2挺7.92毫米翼根機槍和2門20毫米機翼機炮。A-1型帶有新設計的引擎罩和螺旋槳轂,配有敵我識別裝置。引擎過熱的問題仍然沒有根除,發動機平均工作30~40小時就要更換。福克公司在1941年10月就完成了102架A-1型,隨後轉入A-2型的製造。A-2的主要改進是更換了BMW801C-2型引擎,修改了氣缸排氣系統,並通過在機身兩側設置通風槽的方法有效解決了散熱問題。A-2的武備也得到升級,翼根處的機槍更換為MG151型20毫米機炮,同時更新了瞄準具。A-2型的製造數量是426架。

隨 後 的 A-3型 更 換 了 出 力 更 大 的BMW801D-2型引擎,功率1680馬力,使用高辛烷值汽油。同時,從A-3型開始Fw 190型通過加裝武器組件擴展作戰用途,比如在兩側機翼下安裝火箭發射器,每翼各攜帶三枚150毫米火箭。作為戰鬥轟炸機時拆除機翼中段的20毫米機炮,在機腹下攜帶一枚500公斤炸彈。A-3型的產量是509架。1942年7月投產的A-4型與A-3型相似,只是升級了新型電臺,同時利用各種附加組件產生了多種變型,比如對地攻擊機、偵察機或高空戰鬥機。A-4型也可以加裝MW50型加力裝置,使發動機功率在短時間內提高到2100馬力,時速增加至670公里。A-4型製造了976架。A-5型與A-4型近似,將引擎前移15釐米,以調整重心位置,增加有效載荷,此外還更新了無線電,製造數量為1752架。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一架早期生產的Fw 190A-1型戰鬥機

一架早期生產的Fw 190A-1型戰鬥機,從其機身側面的代號SB+KA可知,該機是用於測試飛行的樣機,不屬於任何作戰部隊。Fw 190A-1型生產了102架

1943年7月開始製造的A-6型對機翼結構進行了修改,減輕重量,以容納更多的彈藥,並在翼下掛載各種武器。A-6將機翼內的4門20毫米機炮統一為MG151型,同時在翼下還能攜帶20毫米/30毫米機炮吊艙,火力極為兇狠,用以對付盟軍重型轟炸機,也可裝備其他組件。A-6型總共製造了963架。德國空軍並不滿足於A-6的火力,在A-7型上進一步強化,將7.92毫米上部機槍也更換為MG131型13毫米機槍,升級了瞄準具,還採用加強的起落架機輪,以承受新武器系統增加的重量。A-7型製造了701架。

1944年2月投產的A-8型是Fw 190A型中最重要的改型,MW50型加力裝置和機腹炸彈掛架成為標準裝備,機身關鍵部位的防護裝甲由6毫米增加到10毫米,更換了新型木製螺旋槳和座艙蓋,機身後部增加了一個115升的應急油箱。A-8型也可以加裝各種武器組件,得到廣泛使用,其生產一直持續到1945年5月,總產量達6650架。A-9是A系列的最後一個量產型,安裝了功率達1970馬力的BMW801S型引擎,再度強化防禦,帶有較大頭部防護裝甲的氣泡形座艙蓋成為標準設計。A-9與A-8一同生產至戰爭結束,產量為910架。

1945年3月,少量Fw 190A-10型的原型機被送到飛行員手中,這是一種高空戰鬥機,採用加大的機翼以提升高空性能,同時增大的機翼空間用於裝備MK108型30毫米機炮,動力裝置為2400馬力的BMW801F型,但由於更優秀的Ta 152的出現,A-10型沒有量產。從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Fw 190A型共計製造了超過13000架!

Fw 190D 型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Fw 190D-13

BMW801系列發動機最初是為在中低空飛行的運輸機或轟炸機研製的,並不適合高空飛行因此造成了Fw 190A的一個主要缺點,在600米以上高度性能明顯下降,而Bf 109卻具有良好的高空性能,這是Fw 190未能全面取代Bf 10的重要原因,在1943年之前,空戰還主要在600米以下進行,Fw 190的缺點倒也不明顯,但在美國重轟炸機登場後,高空戰鬥變得愈加普遍Fw 190開始裝備加力裝置,但只是權益之計,設計新的高空型號才是根本。譚克早在1941年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並提出使用渦輪增壓機改善引擎的高空性能,並設計了三種方案:裝備渦輪增壓BMW801的Fw 190B,裝備渦輪增壓DB603的Fw 190C和裝備增壓Jumo213的Fw 190D,進行對比研究。前兩者僅製造了少量原型機,只有Fw 190D投入量產,也就是著名的“長鼻子多拉”。

Fw 190D的首架原型機於1942年10月完成,利用A-5的機身和Jumo213型發動機結合而成,發展出D-9、D-11、D-12和 D-13等幾個型號。Jumo213液冷發動機功率達1725馬力,使用MW50型加力裝置時可以提高到2070馬力。為了配合新引擎,Fw 190D延長了機首和機尾,相比Fw 190A增加了1.52米,使得機身更加纖細修長,設置了增壓座艙,座艙蓋採用與A-8相同的型號。最初生產的Fw 190D並沒有裝備MW50型加力裝置,而是採用容克公司自行開發的附加組件,能夠小幅提升動力,直到1944年底MW50才陸續到位。Fw 190D在橫滾速率上比Fw 190A遜色不少,不太適合“狗鬥”,但平飛速度、爬升率和俯衝速度都明顯提高,最高速度可達680公里/小時,而且加速性能很出色,非常適於採用一擊即脫戰術。實際上,Fw 190D的高空性能並不比Fw 190A更好,但在中低空戰鬥中同樣極具威脅,在有經驗的飛行員手中足以抗衡任何一種盟軍戰鬥機。在戰爭後期,Fw 190D編入JV44的機場保衛分隊,在Me 262起降時防止敵機偷襲。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一架收藏於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內的Fw 190D-9,機身上噴塗著JG3聯隊的隊徽和第3大隊技術軍官座機的識別標誌,實際上該機屬於JG26聯隊,1945年5月向英軍投降

Fw 190D的主要生產型號是D-9,從1944年8月開始製造了1805架,D-9的武備包括2挺13毫米上部機槍和2門20毫米翼根機炮。D-11型換裝了Jumo213E型發動機,並在機翼中段增加2門MK108型30毫米機炮。D-12、D-13就是在D-11基礎上增加一門中軸機炮,D-12採用MK108型30毫米機炮,而D-13採用MG151型20毫米機炮,D-13還配有自動駕駛儀和加熱風擋,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在1944年底,航空部要求在1945年初建造820架 D-11、1420架 D-12和1060架D-13,但最後僅有17架D-11和17架D-13完成,而D-12的製造計劃取消,僅有三架原型機。

Fw 190F/G 型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在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內展出的Fw 190F型戰鬥轟炸機,在機腹和主翼下的掛架上掛載了5枚炸彈,取消了機翼中段機炮

Fw 190型具有堅固的機身、較強的火力和較大的武器載荷,是改裝為戰鬥轟炸機的合適選擇。福克公司在1942年5月利用Fw 190A-0進行相關試驗,在兩翼及機腹中線加裝炸彈掛架,取得了良好效果,於是開始正式投產戰鬥轟炸機型號,執行對地攻擊任務,這就是Fw 190F型。相比A型,F型的主要區別是在機腹和機翼下表面敷設裝甲,保護油箱、駕駛員、引擎、機載武器,提高對地面火力的防禦力,同時加裝武器掛架,可在兩翼各攜帶一枚500公斤炸彈或兩枚50公斤炸彈或30毫米航炮吊艙,機腹掛架用於攜帶副油箱或炸彈。F型有F-1、F-2、F-3、F-8、F-9五種改型,F-1是以A-4為基礎改進而來,F-2、3以A-5為基型,F-8和F-9分別源自A-8、A-9,其中F-8產量最大,製造了3400~3800架。F-8型的固定武器為2挺13毫米上部機槍和2門20毫米翼根機炮,引擎做過小改進,能短時間提高低空機動性,更新了通信設備,增強空地聯絡能力,能夠掛載3枚250公斤炸彈或各種型號的火箭,甚至有掛載魚雷的反艦型號,F-8還有安裝自動駕駛儀的夜戰型。從1942年夏至1945年5月,Fw 190F系列各型總共製造了4260~4800架。Fw 190F型主要用於執行近程支援任務,而Fw190G型則是作為遠程戰鬥轟炸機開發的,同樣以A型為基礎,衍生出G-1、G-2、G-3、G-8四種型號,分別由A-4、A-5、A-6和A-8改進而來,拆除部分固定槍炮,節省重量,增加外掛載荷或燃料載量,以提高航程,其載彈量最大可達1800公斤。Fw 190G型產量在1300架以上。

除了上述主要型號外,Fw 190還有雙座教練型的Fw 190S。到戰爭後期,Fw 190已經取代了Ju 87成為對地攻擊機聯隊的主力型號,為了幫助Ju 87飛行員適應Fw 190,德國空軍將少量A-5、A-8改為雙座教練機,增加一個坐席,採用加長的座艙風擋,大約改裝或新造了58架。


作戰歷程

首批生產的Fw 190A在1941年7月優先部署到西線的第26戰鬥機聯隊,9月首次參戰,立即奪取了海峽上空的制空權,並保持優勢直到次年夏季,在那段時間內英軍的空戰損失比一度攀升到4∶1。1942年6月,一架屬於第2戰鬥機聯隊的Fw 190誤降英軍機場被俘獲,在隨後的對比測試中,英軍驚訝地發現除了盤旋能力外,Fw 190全面超越“噴火”Ⅴ型,尤其是Fw 190的橫滾速率達160度/秒,可以通過滾轉加俯衝的戰術機動擺脫任何追擊,即使是針對Fw 190而緊急開發的“噴火”Ⅸ型也不過是旗鼓相當而已。除了進行空戰,Fw 190還常常作為戰鬥轟炸機對英國海岸實施閃電襲擊,十分活躍。從1941年至1945年,Fw 190始終是德國空軍在西線的主力戰鬥機,在1942年8月反擊盟軍迪耶普登陸的行動中,德軍以損失25架Fw 190的代價,擊落61架英軍飛機,在1944年6月的諾曼底戰役中,Fw 190宣稱擊落了526架敵機,而在1945年1月的“底板”行動中,至少有117架Fw 190被擊落。

在本土防空戰中,Fw 190的戰鬥力得到更加有力的證明,其強勁的火力在對付B-17等重型目標時明顯優於Bf 109。在1943年後,各戰鬥機聯隊均以火力強化型Fw 190組成突擊隊,專門負責獵殺重轟炸機,這些Fw 190通常會換裝大口徑機炮,並在翼下攜帶額外的2~4門機炮或對空火箭彈,以疾風驟雨般的進攻摧毀“空中堡壘”,由於機動性下降,它們通常需要Bf 109的護航。一件軼事充分顯示出Fw 190對盟軍造成的心理壓力:一家美國飛機制造廠商曾製作了一幅諷刺Fw 190的海報,上書“誰會害怕大惡狼?(Who afraid of the big bad Wulf)”,結果有許多美軍飛行員把海報寄回廠家,上面寫著“我們怕!”在夜間空戰中,Fw 190也是“野豬戰術”的主要施行者在1943年秋冬的夜間防空作戰中表現搶眼。Fw 190型在1942年9月才被部署到東線,儘管蘇軍飛行員認為Bf 109威脅更大,但強悍的Fw 190帶來的衝擊是無可置疑的。與Bf 109一樣,Fw 190在東線也產生了不少超級王牌,其中最出名的當屬第54戰鬥機聯隊的奧托·基爾特(Otto Kittel)和瓦爾特·諾沃特尼,分別以26架和258架名列德國王牌排行榜的第4、5位,其中基爾特在Fw 190上取得了超過220次勝利,是戰績最高的Fw 190王牌。同時駕駛過Bf 109和Fw 190的德軍飛行員認為,Fw 190在低空戰鬥中擁有更強的火力和更好的機動性。在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戰役中,第51、54戰鬥機聯隊宣稱擊落了1250架敵機,僅損失74架Fw 190,雖然過於誇張,但凸現出Fw 190在空戰中的卓越表現。在1943年之後,Fw 190的戰鬥轟炸型已經成為東線對地攻擊機聯隊的主力機型,承擔起繁忙的對地支援任務,經常每天出擊7~8次,通常以450公里/小時的高速,在低於10米的低空掠過戰場,向地面的蘇軍部隊傾瀉炸彈和炮彈,成效卓著,比如在1944年7月28日,第3、4對地攻擊機聯隊的Fw 190宣稱一天內摧毀了超過400輛蘇軍車輛。

Fw 190的出色性能也讓德國空軍以外的外國用戶頗為心動,匈牙利曾在1944年11月獲得了72架Fw 190,土耳其也在1942年時購買了72架Fw 190,以促進空軍的現代化進程,這些飛機一直服役到1949年。戰後,法國空軍還訂購了64架Fw 190,短期裝備部隊。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戰後法國空軍裝備的Fw 190A-6型戰鬥機彩色側視圖

本文摘自《第三帝國空軍綜合事典》

Fw 190是不是東線最強戰鬥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