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斩乱麻,围观2018上半年全球牛肉输华格局

中国牛肉进口是否已迈入“开挂时代”?

一组数据可以告诉您中国大陆进口牛肉现在已处在什么位置了:

2018年1-5月中国牛肉进口量已超37万吨,其中2018年5月已近9万吨。

若无“不可抗力因素”,预计2018年进口总量将达90万吨左右,实现年度约20万吨的增幅,在2015-2017年年均约10万吨增幅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快刀斩乱麻,围观2018上半年全球牛肉输华格局

9万吨当然是中国正关牛肉进口史上从未见到的一个数据,这意味着中国大陆牛肉进口正在从月进口量4万吨级的2015年、5万吨级的2016年和6万吨级的2017年向着月度7-8万吨级的2018年过渡。

用“众星捧月”来形容目前非常火热的中国进口牛肉市场最贴切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中国迅速成为印度和巴西两大世界级牛肉主产国的最大出口市场,同时已取代俄罗斯成为南美洲最大的牛肉买家。

相比2014年初必孚(中国)初次统计时的准入国6个和准入工厂109家

目前准入国家覆盖世界各洲,已有工厂获批的准入国共计16个,准入工厂总数增至234家

有等待进入的牛肉生产大国、小国均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

换言之,中国目前在世界牛肉进出口业的地位就好比中国的“一带一路”一样风靡除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地。

今年上半年世界各牛肉主要进口来源到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以及印度到越南的月均出口数据汇总:

快刀斩乱麻,围观2018上半年全球牛肉输华格局

【三言两语聊牛肉输华现状】

南美洲

巴西 • 阿根廷•乌拉圭

巴西丑闻 ┃ 超两亿头的活牛存栏

这里再强调一下,中国早已取代俄罗斯成为南美洲最大的牛肉出口目的地,尤其对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而言,中国对其各自的牛肉出口均上升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

对巴西来讲,丑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突然不从巴西买牛肉,一下失去出口占比高达近50%的战略市场,自然是巴西牛业不能承受之重,当然更是巴西JBS不能承受之重,因为JBS在整个巴西输华的占比最高可达45%。

快刀斩乱麻,围观2018上半年全球牛肉输华格局

所以当巴西丑闻爆发后,中国等市场依然为巴西牛肉敞开大门,牛肉输华世界级巨头工厂SIF4507厂和SIF2543厂等必然是最开心的,毕竟约30%的输华占比不容小觑。

受中国等市场的支撑,丑闻下的巴西牛肉出口依然表现坚挺。2018年1-5月,巴西输华总量约11万吨,远远高于去年同期,且到中国香港的出口量更是达到15万吨(牛肉和牛杂)。

快刀斩乱麻,围观2018上半年全球牛肉输华格局

作为“金砖小伙伴”,巴西超两亿头活牛存栏可以为牛肉输华提供足够支撑,同时甚至可以为当下新兴的活牛输华提供更大的潜能。

在牛肉输华上一同受中国青睐的阿根廷在总统Mauricio Macri上台后重拾壮大阿根廷牛业的雄心,欲重返牛肉出口大国的地位。

快刀斩乱麻,围观2018上半年全球牛肉输华格局

阿根廷同样拥有较大活牛存栏,超5,300万头,然而生产出的牛肉必先满足超高的国内需求后,才有富余供出口,为了实现扩大出口的目的,不断壮大阿根廷活牛存栏是必要前提。

目前,阿根廷有超68%的占比出口到了中国,2018年1-5月输华量约5.4万吨,而肉企SWIFT ARGENTINA S.A.(13厂)、ARRE BEEF S.A.(2082厂)和FRIAR S.A.(1970厂和249厂)共计在输华总量中能占到47%,巨头优势虽然不及巴西,但依然明显。

乌拉圭是南美洲上一个特别的存在,其牛业稳定性远超巴西和阿根廷,但仅约1,200万头的活牛存栏是其牛肉出口和活牛出口的一大短板。

把纳入统计的屠宰厂周屠宰最高水平作为各自屠宰产能,每年乌拉圭整体产能约330万头,但由于活牛供应短缺、气候对草源影响、劳工问题等原因,实际屠宰量在220万头左右,超30%的产能闲置是乌拉圭肉企员工动不动举行罢工的主因之一。

在此背景下,乌拉圭各大屠宰厂对活牛出口前景也纷纷表示“呵呵”。

快刀斩乱麻,围观2018上半年全球牛肉输华格局

由于政策上的鼓励,目前乌拉圭大多数大型屠宰厂均由外资控制,其中:

日资屠宰厂BPU 310厂在乌拉圭准入工厂中拥有最高的输华占比;

不过拥有工厂数量优势的Marfrig和Minerva则是拥有最大输华占比的两个肉企。

在2018年1-5月乌拉圭牛肉输华超9.3万吨的总量上,这三大外资肉企在乌拉圭输华量中的占比超过50%,巨头优势明显。

大洋洲

澳大利亚•新西兰

澳在华牛肉份额受挤压 ┃ 中澳关系稍显紧张

澳大利亚是牛肉输华的老牌国家,曾经的中国最大牛肉进口来源,不过由于存栏下跌等内部原因和来自巴西、乌拉圭等国的激烈竞争等外部原因,目前澳大利亚在华份额已受到严重挤压。

年内澳大利亚牛肉输华整体表现积极,1.2万吨的月均输华量已远超去年同期。

快刀斩乱麻,围观2018上半年全球牛肉输华格局

2018年1-5月,澳洲牛肉输华总量约6万吨,其中,拥有众多准入工厂的JBS继续在澳洲保有明显的巨头优势,与肉企Teys一起在澳洲牛肉输华量中占比45%。

中国是澳洲第四大牛肉出口市场,同时即宰牛输华量也在稳步进行,尽管澳洲拥有2,600万头左右的活牛存栏,其中肉牛存栏2,357万头,奶牛261万头。

不过澳洲40%的促生长激素活牛和蓝舌病区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输华牛肉和活牛的牛源。

目前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澳大利亚拥有各项优势,除冰鲜、冷冻去带骨和牛杂准入外,澳洲还可向中国出口种牛和屠宰用牛,输华类别几乎涵盖所有牛肉产品和活牛。

然而,唯一不太“美观”的是目前稍显紧张的中澳关系,这为输华工厂的新增和架子牛的准入带来太多的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西兰首先是一个牛奶生产大国,其次才是牛肉主产国,在此前提下新西兰拥有较高占比的奶牛存栏,在不足1,100万头活牛存栏中,奶牛占比为74%。

快刀斩乱麻,围观2018上半年全球牛肉输华格局

每年新西兰活牛屠宰量为450万头左右,这甚至高出了新西兰全国不足400万头的肉牛存栏。

很明显,奶牛肉用的情况很普遍,其中每年有200万头的刚出生犊牛注定难逃出生即死的厄运。

中国在新西兰牛肉出口市场上拥有较高的地位,仅次于美国,近年内新西兰牛肉输华成增长态势,2017年已达9万吨左右,2018年1-5月的出口量达到约4.5万吨,预计今年会突破10万吨。

其中,Silver Ferm Farms Limited和AFFCO New Zealand Limited共同占比输华总量的54%。

北美洲

美国 • 加拿大•墨西哥

中美贸易战 ┃ 美国的准入工厂数量全球之最

偶有机构或组织把美国排在全球最大牛肉进口国的位置,中国这边一听就不乐意,由于巴西和印度这两个“金砖小伙伴”的助力,中国至少在2014年就已经把美国给超了,而这个时候中国大陆才刚刚开始发力。

美国每年有100万吨左右的出口,同时也有100万吨左右的进口,如果状况好那出口就多一点,进口就少一点,总的来讲净进出口顶多也就在20万吨左右。

这与中国有明显的不同,因为中国几乎不出口,进口量还大的吓人。

目前美国牛肉与中国市场还有一毛钱的关系,尽管在贸易战中已经沦为牺牲品,但好歹依然是个准入国,只要在超高价牛肉外付得起额外的25%关税,那美国牛肉依然可以上中国餐桌。

快刀斩乱麻,围观2018上半年全球牛肉输华格局

此外,美国人不咋喜欢的牛杂以及进不了中国大陆正关的促生长激素牛肉目前还依然通过香港运往中国。

总的说来,目前美国甚至整个北美地区的牛肉输华都不太乐观,普遍存在的激素牛肉以及高价谷饲肉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原因。

美国目前有53个工厂在中方的牛肉输华名单中,准入工厂数量全球之最,但是实际实现输华的工厂却仅占少部分。

今年上半年超3,000吨的输华量中,大部分由Tyson旗下245L厂和Creekstone Farms Premium Beef, LLC(27厂)贡献,其余少量则由另外10个左右的工厂出口。

加拿大目前准入产品比较全面,其中JBS 38厂和Cargill 93厂是冻去骨输华主力,但输华量有限,尤其是38厂还偶有月份没有出口量。而冻带骨则更骨感,仅有Ontario Incorporated(656厂)的一个试水单。

虽然2018年1-5月略超2,000吨的输华量已被美国赶超,但随着7月6日起对输华美国牛肉25%的关税增收,这一格局将会如何变化,拭目以待。

墨西哥年内仅Grupo Gusi, S. de P.R. de R.L.de C.V.(388厂)有输华量,但非常有限。

加拿大和墨西哥牛肉进出口更多情况下都是在北美自贸协定下与美国的自娱自乐。

非洲

南非准入中国后,Karan Beef Balfour (PTY)Ltd(ZA71厂)和Beefmaster Kimberley (PTY)Ltd(ZA150厂)随即开始牛肉贸易,增速还算乐观,2018年1-5月南非输华牛肉总量已超过2,000吨,几乎与加拿大持平

在这两个厂的推动下,中国(含香港)已轻松跻身南非最大牛肉出口目的地的位置。

相较而言,纳米比亚则还处在等待状态。

亚洲

有一个现象国内进口牛肉从业者见怪不怪,那就是印度明明没有准入,但依然能看到印度最大肉企阿兰那照旧来中国设展位。

来访接洽者还络绎不绝,该肉企出口占比高达30%以上。明明禁止输华,但一点没妨碍印度成为中国最大的牛肉进口来源,同为金砖小伙伴,与印度相比,巴西自叹不如。

印度牛肉出口特点是,上半年先热身,下半年才开启真正的“开挂表演”,这样的出口规律正好迎合中国春节前的备货期。

2017年,印度牛肉和牛杂出口总量139万吨,其中有77万吨出口越南,今年是否再创新高拭目以待。

欧洲

匈牙利•爱尔兰• 法国

牛肉产量有限┃ 频繁的高层互访推进更多欧洲国家牛肉进入中国

近年内,欧洲东西部国家纷纷组团推进牛肉输华准入,东欧国家以“中东欧16国”为例,包括匈牙利、立陶宛、罗马尼亚、拉脱维亚和塞尔维亚等国,这些国家的准入进程在“16+1”合作机制下稳步进行,其中匈牙利已实现牛肉输华。

然而,针对这些国家的牛肉输华,最大的问题在于牛肉产量有限,可供出口的太少。

而西欧国家包括爱尔兰、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等国的牛肉输华也在频繁的高层互访中被不断推进。

这些牛肉主产国在全球范围内均有较大的影响力,不过问题在于,这些国家所生产的牛肉更多是用于欧洲国家内部销售,销售形势半数以上是冰鲜形势,且冷冻形势的售价也不低,不过有钱的西欧人民表示没有压力。

但对于目前仍以价格导向为主的中国来讲,那就成了两码事。

实际上,想知道这些国家进入中国大陆后的市场前景,可先以他们在香港市场的表现作为参考。

快刀斩乱麻,围观2018上半年全球牛肉输华格局

➤受今年乌拉圭屠宰淡季延长、阿根廷干旱及巴西大罢工等的影响,加之市场消费需求旺盛,预计今年后半年期货市场的价格或将持续保持高位。

➤虽然中国进口牛肉玩家逐渐增多,输华量也在激增,但在南美和澳新等国多数货源被中国公司集中包销的情况下,如果不是提前与国外工厂谈好订单,从工厂订购诉求货源的机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货难求依然是新晋公司面临的大问题。

➤相较于期货市场的高价,货源紧缺,现货市场却在今年展现出不同的局势,各种渠道的货源大量到港,而消费旺季暂未开始,在导致期货倒挂的条件下,各地爆仓现象也在近两个月逐渐凸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