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削减近4成,工作没耽误!北京车改经验成全国表率

各类公务用车保有量削减近四成,市区两级年节约财政资金近3亿元……

三年多时间,北京市不仅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率先完成了车改任务,还率先实现了主动将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保留车辆向党政机关车辆“看齐”,进行统一标识化、信息化管理。

然而,车少了、活儿没少。如何在不影响公务出行的前提下,完成改革目标?

北京想出了很多办法,既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又保障行政工作效率。

公车削减近4成,工作没耽误!北京车改经验成全国表率

搭建平台车辆跨部门统筹

在海淀区政府大院内,数十辆统一喷涂“北京行政执法”标识的白色车辆整齐停放着,一旦有执法任务,他们将会被调配给环保、安监等行政部门使用,而不再是归固定单位所有。跟车改前相比,虽然执法车辆总数减少了,单车使用效率却大大提高了。

据统计,车改前,海淀区党政机关保有各类公务用车2510辆;车改后,保留各类执法用车在内总计1587辆,削减比例约为37%。“原有车辆分散在101个部门,如果按照原有分散管理模式,势必会出现‘僧多粥少’‘苦乐不均’的局面。”海淀区机关事务管理处副处长王周全介绍。

为此,海淀区通过“平台化”的方式对各类保留公务车辆实施集约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确保车辆使用公平、公开。全区除公检法等专用执法车辆之外的670辆机关公务车辆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各单位如遇重大活动、突发应急时间等情况,可向综合车辆管理平台进行申请,由平台统一调配以供使用。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搭建各级、各类公务车辆管理调度平台。截至2017年底,16个区级政府均搭建了不同性质的公务车辆管理调度平台。各区县的平台数据统一上传到市级平台,公务用车“全市一张网”已经初步形成。

分时租赁公务出行也共享

根据中央公车改革要求,改革后党政机关一般性公务用车全部取消,改革后的普通公务出行需要采用社会化方式自行保障。但对于工作范围或生活基础在远郊地区的广大基层干部来说,全时全域的社会化公共交通覆盖还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尤其在怀柔、密云、延庆等远郊区的部分偏远乡镇,公共交通覆盖密度还十分有限,难以保证正常的公务交通出行需要。同时,受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因素影响,很多基层一线干部也没有条件使用私家车来自行保障公务出行。

为此,北京市公车改革部门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家绿色环保和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的相关政策,将社会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引入到北京党政机关的社会化出行保障体系。

密云区政府大院停车场西侧,六七辆北汽新能源EV200整齐地排成着。这些为公务用车量身定制的新车,充满30度电能跑200公里。6月27日一早,密云区委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杨秦源要前往古北口镇调研,他熟练地打开手机里的“北京出行”app,进入“分时租赁”页面,选中一辆车“开锁”后就出发了。来回四个小时一共花了48元,要是打车单程就得150元左右。对于“摇号”五年未果的杨秦源来说,分时租赁这种方式大大方便了他的出行。

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市车改办牵头组织协调在全市范围内的各级党政机关驻地或主要活动场所建设通用型充电场站525处,充电桩2600余根,部署各类新能源汽车2600余台,极大地增加和保障了基层的社会化公务出行供给。

补贴跨区域出行保障基层

公车改革后,公务人员跨区域出行成为一大难题。以北京北部的怀柔区为例,该区地域南北狭长,从怀柔区政府所在地到喇叭沟门满族乡政府,距离近90公里,“如果区直单位公务员自费掏腰包下乡,每月650元的车补显然捉襟见肘。”怀柔区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坦言。

然而,对于跨域区出行,各地车改方案中并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为了解决实际困难,保障和提高各机关部门“下基层”的积极性,本市出台了跨区域公务出行补贴办法,规定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赴远郊区县基层单位(目前按6个中心城区地域范围外执行)履行公务活动且未提供交通保障的,参照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报销,按照每人每天80元的包干使用,且不与个人既有公务交通补贴冲突。

参照此项政策,本市各区公车改革部门也及时明确了本行政区域内的远距离公务出行和跨区域公务出行的补贴包干或报销办法。怀柔区出台规定,把全区分为北部5镇乡和南部区域,凡两个区域间的公务出行,按照每人每天80元交通费包干使用;密云出台规定,在延庆行政区域外开展公务活动发生的市内交通费,参照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报销,即每人每天80元包干使用。行政区域外安排住宿的会议、培训等一次往返的公务活动,市内交通费按1天计发。统一安排交通工具的,不再领取市内交通费。

6月27日,中央公车改革督导调研组对北京市公车改革相关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北京市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率先基本完成了车改任务,在全国起到了表率作用;同时,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主动将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保留车辆进行统一标识,并全部纳入信息化平台监督管理,为全国各省市公务用车的标识化、信息化、平台化管理树立了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