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直到21世紀的今天,拉丁美洲依然這麼窮?

用戶60254379144

大航海時代開啟,整個美洲差不多是被同時發現。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佔領中美洲,在北美洲轉了一圈,除了墨西哥和佛羅里達留下幾個殖民據點,此後就將殖民重心轉向南美洲。原因很簡單,當時北美洲的氣候十分惡劣,土地貧瘠,同時又缺乏殖民者極度渴求的金銀礦產。美洲這麼大,為什麼要浪費精力在北美洲呢?於是,荷蘭人、法國人和英國人這些後來的殖民者,才會機會佔領今天加拿在和美國的領土。

所謂的拉丁美洲,其實就是加拿大和美國以南,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區域。除法屬圭亞那(講法語)和圭亞那(講英語)這兩個中途被轉讓出去的殖民地以外,整個拉丁美洲只講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巴西講葡語,其他講西語。

整個拉美地區,自然條件普遍優越:陽光是充足的,土地是肥沃的、物產是豐盛的、礦藏是無窮的,潘帕斯草原是世界上最優良的乾旱草場,並且有一條溫馴的拉普拉塔河灌溉其間。很難想象,世界上居然有如此適宜發展經濟的地區。然而,上帝是公平的,它給這片土地派來了拉丁人——也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主導的伊比利亞半島人的後裔。

近代歐洲各國,伊比利亞半島是王權思想濃厚,等級觀念分明社會。大航海的先天之利,給這個半島帶來長達兩三百年的繁榮。他們從美洲掠取金銀和其他物產,源源不斷運回本國,除了一些供資本主義發展,大量財富都在奢侈享受中揮霍出去。在王室和流行文化的暢導下,半島人民養成熱衷享樂、揮土如金、豁達開放的文化傳統。這樣的文化傳統被帶到條件同樣優越的拉丁美洲,進一步發揮光大。

可以說,拉美自進入現代文明,就沾上不良的“伊比利亞習氣”。這和英國人在北美篳路藍縷的創業風格完全不同。直至美國經濟發展起來,新英格蘭(美國東北部地區)仍是清教徒風氣最濃厚的地區。英國人一直號稱是“小店主的國家”,以英國為營養的美國文化是什麼樣,就不難想象。直至美國西部開拓,這樣的風氣仍沒有改變。英國人、北歐人和德國人是美國開拓的主力,剋制、節儉、努力、勤奮,這些清教徒文化並沒有中斷,甚至在美國中西部被髮揚光大。和北美相比,拉丁美洲人民的觀念風氣大為迥異。

西葡兩國在拉美長期經營,建立起完備的地產莊園制,這是一種剝削掠奪式的殖民經濟形式。歐洲白人佔領大量土地,禁止民眾自由開墾,地產莊園只種植單一初級產品,並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區。拉美看似條件優越,經濟氛圍一直不好。除20世紀初阿根廷一度施行自由貿易政策,大部分拉美國家都比較封閉保守。拉美人民的風氣,又加重了這一點。

20世紀拉美國家獨立後,拉美人民並沒有改變舊習。他們產生的政府,大多是比較狂熱奔放的,他們熱衷於徵稅和福利,喜歡搞社會平等,坐吃山空。在這種政策影響下,拉美人民一般比較短視。他們難以耐心工作,積累資本,讓經濟自由發展——政策往往是短視和狂熱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貝隆主義。這樣的國家一般比較排外,喜歡搞“進口替代主義”——這是一種畸形的貿易保護主義。

新政策帶來經濟起飛,這顯然衝擊了智利人民的大腦,即便皮諾切特被趕下臺,後來的統治者大多蕭規曹隨,智利仍是整個拉美地區經濟最有活力的國家。希望這樣的活力不要被“伊比利亞習氣”侵染遮蓋,也希望這樣的所有的拉美國家都“以智利為師”。


菁城子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拉丁美洲擁有面積2056.7萬平方公里,人口估計超過6億。

大多數拉美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邁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但是經過幾十年,拉美國家仍然處於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這與起步時間相近,但用時不到20年就躋身發達國家的某些東亞國家可謂天壤之別,其中的教訓引人深思。

首先,拉美國家奉行“先增長後發展”的經濟政策。這些政策,並沒有使拉美國家出現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反而不斷爆發的政治危機、經濟危機、債務危機、貨幣危機以及金融危機。

其次,收入分配不均。由於歷史遺留等原因,拉美實行的是大地產製,拉美國家長期奉行初級產品出口模式,這導致社會收入以及分配的不均,雖然許多拉美國家為解決土地問題進行了土地改革,但是這些改革沒有顧及農民的利益,反而加劇了收入不均。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世界上29個收入分配最不平均的國家,有14個來自拉美地區。

再次,教育投入較低。貧窮帶來的後果就是窮人的孩子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這使得拉美地區陷入了惡性循環的局面。由於許多人沒有土地,他們便前往城市需找就業機會,因為貧窮租不起房,這些人就在城市各個角落落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貧民窟,貧民窟的出現,一方面加劇了貧困,另一方面又帶來了犯罪、疾病、治安等各種問題。

最後,拉美國家多數執行的是新自由主義政策。這一政策的受益者是跨國壟斷資本、大企業集團和上層官僚,而嚴厲的工薪制度和匯率政策,則嚴重限制了就業者的工資的增長,也導致大批中小企業破產,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失業日益加劇,貧困人口不斷增加。

另外,拉美各國都存在著較高的債務負擔。


環球網

拉美在全球化中的分工,賣資源的

1、城市化與大宗商品週期

二戰後,全球性戰後重建和城市化,促使大宗商品(煤炭、石油、鐵礦石、有色等)急劇增加。供求失衡導致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作為大宗商品之王的石油價格從上世紀60年代初的1至3美元暴漲至39美元。請注意,是暴漲10至30多倍(見下圖)。暴漲30多倍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北京二環的房子,從3000飆升至9萬。

只有石油漲嗎?答案是否定的。石油是大宗商品之王,石油漲,煤炭必然跟漲,鐵礦石必然跟漲,有色金屬必然跟漲,金銀必然跟漲....從國家角度,賣資產的國家都成了北京原住民。他們分別是前蘇聯、拉美、中東三大暴發戶。表現:前蘇聯GDP像吹泡泡一樣直追美國,最高超過美國GDP的70%。中東分贓不均,陷入曠日持久的中東戰爭泥潭。拉美瘋狂舉債(從歐美借債,因為大宗商品瘋狂上漲,所以債權人和債務人都信心滿滿),投資挖礦(石油、有色、鐵礦石等)產業,經濟忽忽悠悠的就起飛了!

倒黴是誰?大宗商品淨進口國家,主要是習慣性浪費的美國人。

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美國經濟是先通脹,後滯脹。

美蘇爭霸,老美處於下風,才有尼克松訪華!

2、城市化拐點出現,大宗商品需求銳減,石油價格暴跌80%,大宗商品價格一瀉千里。

拉美舉債投資的油田、鐵礦、煤礦、有色礦,盈利開始難以償還貸款利息。

放眼全球,需求階段性消失了(中國城市化的起點需要經歷漫長的20年),傻子都明白拉美已經失去了償還貸款的能力。誰先要討回債務,誰的資產可以獲得保全。在這個大背景下,拉美開始被全球投資人擠兌,拉美債務危機開始上升為主權債務危機。其重要的根源在於:拉美只生產礦石、資源和能源,而不生產其他商品。拉美從未打算做世界工廠,也沒有能力做世界工廠。浪漫的拉美人,選美、足球很在行,但其他,都很呵呵。無力償還債務的結果:只能用資源、礦山和一切未來可能值錢的東西抵債。

這就產生了一個即為悲催的局面:拉美定位賣資源的,但礦山的所有權又被劃入債權人名下。顯然,債權人的目的只有一個獲利,他們只需要招募少量的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他們的資產,這使拉美中產階層先天性不足。沒有內部需求的勞動,拉美經濟、教育、文化及其他產業都無法被盤活。因此,儘管中國人搞的第二次城市化再次將大宗商品價格拉昇出新高,拉美依然無法藉助這一巨大的拉力走出產業失衡,就業不足,中產匱乏的沼澤。俄羅斯的道理亦然。

人的因素

拉美是散的。

其重要組成部分,西班牙、葡萄牙人的後裔。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靠什麼致富?

搶劫和貿易,前者佔比更高!

因此,想想自己祖輩的榮耀,拉美人更喜歡選美和足球。NO勞動,一切都好!


高金波

拉丁美洲是地球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人口也多,為什麼至今仍不發達呢?


一、缺乏完整的流通市場

殖民時期,英法等歐洲殖民國家在拉丁美洲進行的是資源掠奪,並沒有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二戰後拉丁美洲也紛紛獨立,原先的殖民地分為十幾個國家,並沒有形成統一的市場,資源雖然豐富,但流通困難。即使現在海運業發達,但由於遠離高速發展的亞洲地區,亞洲重要的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印度等會首先選擇距離更近的澳大利亞等國家。拉美雖然有個美洲國家組織,但老大是美國,協調性差。二、經濟增長方式單一

拉丁美洲自然資源豐富,大多數國家靠出口石油、天然氣及礦石、木材、農產品等初級產品為主,經濟增長方式十分單一,對國際市場依賴過大,而且大多數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國際競爭力低,例如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發展緩慢,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下降,一度高速發展的拉美第一大國的巴西也出現嚴重下滑。而且美國曆來將拉美作為自己的後花園和原料生產地,並不願意看到拉美有強大的國家出現,八九十年代曾多次干涉拉美政治,導致拉美反美情緒強烈。三、社會分配極為不公

拉美的基尼係數最高的地區之一,前20個貧富差距的國家拉美地區就佔了9個,差不多佔了一半,其中就包括巴西、哥倫比亞等拉美大國,巴西的貧民窟更成為社會犯罪和矛盾的焦點。由於社會分配嚴重不公,加上拉美政壇喜歡煽動民眾情緒,烏托邦式思想流行,營商環境相對較差,失業率極高,落後也就不足為怪了,其中委內瑞拉最典型。四、毒品和腐敗問題突出

毒品和腐敗是拉美社會的兩大毒瘤,特別是在巴西、墨西哥和哥倫比亞,新聞經常可以看到這些新聞,這些國家毒販非常猖狂,甚至直接射殺政府官員,拉美國家掃毒耗費了大量的國家資源,特別是哥倫比亞經常出動軍隊掃毒。由於拉美毒品氾濫,嚴重侵蝕了美國,特朗普才下令在墨西哥邊境修建隔離牆的。

拉丁美洲由於自然資源豐富,人們勞動生產積極性不高,大多喜歡曬太陽和踢足球、跳桑巴等娛樂活動,雖然這些不能和經濟是否發達直接掛鉤,但這些生活方式對拉美的經濟發展會造成直接的影響,直到現在拉美也沒有產生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科學家。


麼爺的舅舅

不知道你所說的“那麼窮”是什麼概念。

看看2015年的拉美各國人均gdp:

烏拉圭15748美元

阿根廷13589美元

智利13341美元

巴拿馬13013美元

哥斯達黎加10936美元

墨西哥9009美元

巴西8670美元

委內瑞拉7745美元

多米尼加6756美元

哥倫比亞6084美元

厄瓜多爾6071美元

秘魯6021美元

薩爾瓦多4040美元

巴拉圭4010美元

危地馬拉3929美元

洪都拉斯2407美元

尼加拉瓜1949美元

除了中美洲幾個小國外,拉美大部分國家人均gdp並不算很低。2015年中國gdp是7900多美元,拉美很多國家人均gdp比中國高,包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主要經濟體。據此,我們應該還沒理由鄙視拉美“那麼窮”吧。


一路小跑17836578

我認為是當初拉丁美洲內戰沒有轟轟烈烈的打下去的原因。我始終堅持認為,一個沒有經歷過殘酷內戰,劇烈洗牌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明顯的例子就是三哥。

我的邏輯是這樣的,沒有經歷殘酷內戰,舊有的上層勢力就沒有經過大量洗牌,所以上層階級仍然把持著社會資源和上升渠道。即使新時代來臨了,他們輕鬆的由農業資本家變身工業資本家,依然把持著上升渠道,並加劇貧富分化。幸運的是,拉丁美洲資源豐富,工業資本家依靠出賣自然資源,發展經濟,暫時掩蓋了矛盾。但是不幸的是,豐富的資源也讓美國盯上了拉美,國際金融資本一出手,輕鬆摧毀了以初級加工佔主導的拉美經濟。當經濟減緩,甚至衰退,矛盾立刻爆發了出來。

目前拉美的情況看起來毫無解決辦法,除了再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內戰,但這更不可能了,世界不亂,拉美在國際社會監督下只能爆發小衝突。假如拉美存在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可以高效廉潔的維持經濟社會秩序,遏制貧富分化,那麼拉美經濟還有戲。但是這又怎麼可能呢,頂多是一個強有力的領袖,帶領底層人民劫富濟貧,最終帶領大家走向滅亡。或者是一盤散沙的腐敗政府,帶領上層,劫貧濟富,直到又有一位強有力的領袖站出來。軍政府和民主政府不停的循環,但是都於事無補。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執政隊伍。但是這樣的隊伍培養需要的時間太長了,美國怎麼會眼睜睜的看著這樣一支隊伍成長起來呢?

當然,我不是在這裡指責拉美的上層階級。換任何地方的人都一樣。當然也包括中國。這些上層階級們只是在做他們以為正常的事情。是他們不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正在將他們的民族拖向混亂的深淵。當然,下層也是這樣。當失去了正常的秩序,任何組織內部都只能剩下互相傷害。


中二在線

說到拉丁美洲,無數人腦海裡浮現的絕對是亞馬遜熱帶雨林,南美姑娘的風情,以及巴西阿根廷的足球,當然還有墨西哥,巴西糟糕的治安,黃賭毒氾濫。

確實拉丁美洲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就像金政委說的一樣,那裡的人根本不知道飢寒交迫這個詞。所以我想從我認為的幾方面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拉丁美洲也有幾個國家闊過,並不是都窮,包括現在也是一樣,雖然沒有什麼強國,卻也不都是窮國。但是,現在也確實看不到那裡在未來會有什麼大發展。

就像我一些朋友問我為何印度各方面環境要比中國好,為什麼建國時間差不多反而不行了。

宗教什麼的咱不說了,不是太懂,免得說出來貽笑大方。我覺得有幾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逸的環境傳承了上萬年,人沒有鬥天鬥地的思想,沒有危機意識,就很難創造出文明與科技。觀古今中外,大致如此,比如非洲和拉丁美洲。或許有過一段不錯的文明歷史,但是缺乏改革和創新,終究是不行的,畢竟我們都是在一點點改進自己,一點點開拓未來。

再者是拉丁美洲曾被殖民者侵略,一個欠缺傳承與文明的地方,被侵略統治會被輕易的打斷脊樑,因為他們缺少從破舊中再塑輝煌的經驗和魄力,所以他們不懂得如何適應各種國際環境,適應各種時代進程,而且真的,他們離開了雙牙殖民者,又贏來了美國這個龐然大物。而幸運的是我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和燦爛文明,所以我們可以再次實現民族復興,因為我們心中都有大國夢,因為我們曾讓他們仰視千年,而這些都是他們所沒有的。


雨桐妹妹的爸爸

有一個觀點,從宗教信仰角度分析了拉丁美洲落後的原因:

自歐洲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後,新教從天主教中分離出來自成一體,信仰新教的中北歐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等,都崛起成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強國,其海外殖民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隨其宗主國信仰新教,也都發展成為一流的資本主義強國。而信仰天主教的中南歐國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都從曾經的一流強國淪落為二流國家。他們的海外殖民地(拉丁美洲等),也因為信仰天主教,而發展遲滯緩慢,一直不景氣。

這個分析有點意思


陶器時代

拉丁美洲依然窮是與這個地區的,整體的視野及雄略有關,好像分爭也常見,教育跟正常的國家有的不可比,

窮者思變,但這的人不變是無所謂心態還好式的。

說到底沒有偉大的領袖人物出現。窮是自然的


活著1860

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率先完成,然後是法國,美國,然後打遍全球無敵手,沙俄被打哭,奧匈帝國打到分裂。日本被美國恐嚇,中國就不說了,屈辱史的開始。

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德國最為先進,美國成霸主,德國第二強國。沙俄,日本錯過第一次,跟上第二次工業革命。腰桿子硬了起來,中國等第三世界依舊錯過。

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發力,凡事經歷過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國家都成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拉美,非洲,錯過了三次工業革命,社會的階層分化不夠,技術積累不夠,靠賣賣資源才能過日子。

總結一下,沒有技術積累,也沒有強有力的手段追趕,是導致地區一直不能進步的關鍵。強大如天朝,錯過兩次工業革命,現在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基礎工業還是趕不上歐美日,各種都要彎道超車,可見,一旦錯過,追上來可不是那麼簡單的。拉美非洲,主權國家獨立時間相對晚,被髮達國家超越太多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