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详解!

龙生九子之一,是老大,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龙生九子详解!

睚眦,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常被凋饰在刀柄剑鞘上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睚眦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恶的化身。

龙生九子详解!

嘲风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第三子。是一种瑞兽。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 从古至今的神只,一直是龙的第三个儿子。 在汉族民俗中,龙三子嘲风象征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的作用。专门用来化解风水十八煞中的反光煞。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龙生九子详解!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龙生九子详解!

狻猊(Suān ní),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一说是第五子,另说是第八子)。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常出现在汉族宫殿建筑,佛教佛像,瓷器香炉上。

龙生九子详解!

狴犴(bi an)又名宪章,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龙生九子之一,排行第四。它形似虎,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龙生九子详解!

赑屃(bìxì),又名霸下,形似龟,传说为龙九子之一.是老六,螭头龟足,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并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龙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中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龙生九子详解!

负屃([fù][xì])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龙生的第八个儿子。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边的文龙是其遗像。

龙生九子详解!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音吃吻),一般被认为是龙的第九子。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在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中,五脊六兽只有官家才能拥有。

龙生九子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