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

——穿越百年的兵工故事

设立于原“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的一处防空洞。通过文物、版面、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形式,真实反映第一兵工厂的历史风貌和中国民族兵工产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揭示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日精神。

面积:1200平方米

特色:洞穴兵工厂生产场景、汉阳造步枪

单元:共3个(外强凌辱·洋务军兴、战时内迁·重庆建厂、战后重组·振兴经济)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

整个重庆建川博物馆,均依托原抗战时期的洞穴兵工厂——兵工署第一工厂的生产用防空洞打造。因此在整个博物馆聚落中,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是最核心的一个馆。该馆用文物、照片、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再现了兵工署第一工厂的发展历程,重温近代民族工业品牌的崛起之路,展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01

前世

在第一单元,有三把步枪特别显眼,它们是“汉阳造”。之所以叫“汉阳造”,是因为其生产工厂叫汉阳兵工厂。汉阳造是中国军队抗战时期主要使用的步枪,其生产时间长达50年之久(1895-1944),生产总数达到108万余支。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馆内实物展示

1892年,洋务运动代表张之洞为富国强兵、抵御外辱,在武汉市汉阳大别山北麓兴建汉阳兵工厂。1895年,步枪之父余庆鳌领工生产出第一批“汉阳造”步枪和子弹;1915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支5弹连发半自动步枪……

02

重生

1937年,为确保抗战武器弹药供应,汉阳兵工厂随当时的许多兵工厂一起,陆续西迁,于1940年10月,进入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鹅公岩及张家溪一带,并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一工厂”。

为躲避日军轰炸,兵工厂利用长江边的岩壁,边生产边开凿岩洞,耗时三年多,共开凿岩洞116个,面积为22317平方米,成为当时最大的洞穴兵工厂。据1945年10月印发的《军政部兵工署第一工厂职员通讯录》记载,当时有技术人员400多名,厂长李维城。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馆内实物展示

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工厂拥有机器1730台,员工兵夫5071人。每月最低生产量为:步枪3000支、山野炮弹3000发、150毫米炮弹200发、击针1000个、刺刀 300把、通条3000根、拉弹钩1000个。

03

今生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馆内再现兵工厂发展历程

抗战胜利后,兵工署第一工厂撤销,大部分员工被资遣回乡,位于鹅公岩的厂房由第21工厂接管。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4月,工厂更名“国营建设机床制造厂”;1982年12月,与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合作,引进V80型摩托车,生产出CY80型摩托车;1991年12月,工厂改制,成立建设工业(集团)公司;2009年7月,建设集团迁至巴南区花溪工业园区。

随着建设厂的不断发展,原来的兵工生产洞也逐步闲置逐步闲置,直到完全退出生产舞台产舞台。但它作为“生产洞生产洞”的百余年时间里时间里,见证并亲历了一个国家兵器工业的发展业的发展。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也将在博物馆聚落中重获新生在博物馆聚落中重获新生。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关于爱情的那些故事

围绕婚俗礼仪、结婚证照、婚嫁用品等“囍”文化,从民俗角度展示中国婚俗礼仪的变化,传达喜气,带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头到老”的社会正能量。

面积:1020平方米

特色:百喜图、老结婚照、婚恋物品、金婚照

单元:共4个单元(婚俗礼仪、定格婚照、一纸婚书、吉祥囍物)

进入外墙镶嵌“福”字的红色高墙,里面就是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突破传统博物馆设计,四个单元形成四进院落,红色的基调,祥和、喜庆。饰品、洞房、版画、银锭等实物呈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让人感觉最深的就是那数百张泛黄的老结婚照,犹如一位老者讲述那个时代的爱情故事,唤起人心底爱情最初的样子。

01

结婚,究竟该怎么“办”

娶媳妇要经过哪些程序?穿什么衣服、坐什么轿子?要给多少彩礼?姑娘有多少陪嫁?洞房应该怎么布置?闹洞房应该怎么闹?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中国囍文化博物馆展示

在第一个单元,博物馆通过大量实物,为游客讲解中国民间的“婚俗”起源和“礼仪”。

据传婚俗起源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并在周朝时形成“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那时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在黄昏时下达礼品;迎亲的人要穿玄服,车马也用玄色。所谓玄色,即黑中带红的颜色。到了唐代,迎亲时间改为了早晨,颜色也变成了男绯红、女青绿。

02

婚照,究竟该怎么“拍”

结婚照不仅是新婚男女的一种纪念,更能见证当时最流行的生活,如着装、发型等。在第二单元,向游客展出了各个时期的各种“结婚照”。

民国时期,西式婚礼流行,新郎穿西装、打领结,新娘披婚纱、戴白手套、手捧鲜花。20世纪50到70年代,大多列宁装、布拉吉、中山服、绿军装,新郎新娘表情严肃。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馆长樊建川当年在重庆拍摄的结婚照

伴随结婚照展出的,还有结婚必备的物品。如最初的“四大件”,双人床、热水瓶、搪瓷盆、痰盂。后来变成“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再后来就是“三转一响”,在大件的基础上加一台录音机……

还有,在这些展品中,馆长樊建川当年在重庆拍摄的结婚照也赫然在列。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婚嫁前梳妆打扮实物呈现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恋爱,究竟该怎么“谈”

展厅还展出了一些名人婚礼照,比如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誓约书。博物馆里,还讲述了江津“爱情天梯”的真实故事。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博物馆把江津老人刘国江为妻子手工凿成6208级“爱情天梯”搬到了现场。

在出口处,还特意设置了一面金婚照片墙,上面已经展示了不少金婚夫妇身着婚服的照片,还有大量空白。馆长樊建川说,这是特意留给金婚夫妇的,只要金婚夫妇愿意并提供照片,博物馆都将给他们展出的机会,让自己的爱情通过博物馆往下流传。

游玩攻略

门票:实行通票制,8个博物馆50元/人。对部分群体实行优惠票价,其中60-70岁老年人、现役军人、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30元/人;国家级劳模、英雄,身高1.2米及以下儿童,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残疾人持相关证件免费入馆。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

交通示意图

乘坐公交的朋友,推荐乘坐413、420等路线公交车在下入口黄家码头站下车,然后步行约300米至游客中心;也可以乘坐403、416、419等路线公交车在上入口谢家湾正街站下车,步行约1000米至游客中心。自驾的朋友,可以根据导航和路标前往,上、下入口均设有停车场。

摄影周舸/贺怀湘/周邦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