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撥動你的心弦?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老物件都曾以它獨特的功能性而存在

有著自己的熱情和脾氣

它們日漸斑駁的印記記錄著一個時代

隨著時代的變遷

很多東西漸漸被替代

摺子?趟耙?大根?……

都是啥?

讓我們來看一看海州的十樣老物件

看看哪一樣老物件撥動了你的心絃?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摺子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摺子是屯糧食用的,一般都是用壓批了的蘆柴做成的。

那回,我們家一過完年,有個外鄉人就來我家織摺子了。

折茓子的是位老人,老人把蘆葦推在空地上,就拉著碌滾從葦上經過。那碌滾壓著蘆葦了,發出霹靂嘩啦的響聲,像過年放的爆竹。碌滾在蘆葦上壓了幾個來回,老人把蘆葦翻起,抖抖,放下,又像牛似的拉著碌滾壓蘆葦。壓到什麼時候才可以用來織摺子呢?老人說:“等到碎裂的蘆葦沒有飛邊就能織摺子了。”壓劈的蘆葦,一開始跟刀口似的鋒利,一不小心就會劃破手指,多用碌滾壓幾遍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織出的摺子也更加光滑好用。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席子按張來數,摺子呢?捲起來,跟盤著的長蛇似的,一窩又一窩,所以摺子論窩來數。不用時,把摺子放在牆角。囤積糧食了,把卷起的摺子一下一下放開,放開一層就朝摺子裡裝一層糧食,滿了,再把摺子放開,反反覆覆,直到用完了一窩摺子,接著再用第二窩摺子。囤積一次糧食,可以用上七八十幾窩摺子,把糧食堆得挨著屋樑一點兒不誇張。

水斗子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水斗子是用柳條、木板等做成的盛東西的器具,用來提水澆菜用的。用水斗子取水兩人得一下一下往上抬。

用水斗子到溝裡取水叫上水。如何上呢?那斗子跟半個籃球大,底端結一根繩子,上端要敞開,兩頭也要結一根繩子。上下兩根繩子要做到一樣長,究竟有多長,視情況而定。溝深,水面距離岸邊遠的,那繩子就要長一些,否則就短一些。用斗子上水,還不能直接澆到菜上或瓜上,得有個過程。要在溝岸上挖一個淺淺的坑,用斗子從溝裡取上來的水倒在這坑裡,再由這坑經過小渠道才能流到菜地或瓜地。

上水一般都是有力氣的兩個大人,通常是年輕的爸爸和年輕的媽媽,也有是長大了的哥哥或姐姐的。剩下那一個人幹什麼呢?就是手握鐵鍁開壟溝或堵壟溝。開壟壟溝或堵壟溝,清閒,不需什麼力氣,也沒什麼技巧,通常能拿動鐵鍁的小孩子就行了。

託肩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肩挑擔子往往要在兩個肩頭放一隻墊子。這墊子就是託肩,也有的叫墊肩。

平時愛乾淨的人,會用白色的布做託肩,愛漂亮的人,會用花色的布做託肩,生活不講究的人,黑布粗布無所謂。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不挑不行。女人能頂半邊天,跟男人一樣也得挑,女人的兩肩上也會圍著一個託肩。男人是泥做的,樣子邋遢,挑東西跟企鵝似的。女人是水做的,愛乾淨,一根扁擔搭肩上,顫顫悠悠往前走,尤其是那些年輕的姑娘和剛過門的小媳婦,挑著擔子跟細柳給風吹似的,婀娜多姿,動人好看。這時的託肩呢,白的就像雲,綠的就像水,紅的就像霞,一群群、一對對從你面前走過,就覺得她們挑著的是土或糞,實際挑著的是一家家幸福和希望。

趟耙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趟耙就是在一兩丈多長的一根木棍上安上一塊類似於鞋底的木板,那上面有一排排鐵釘,這些鐵釘像梳子一樣,錯落有致。有了這趟粑,稻地裡長再多的草都不怕了,就可以趟稻地裡的草了。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趟草實在是個苦差事,不使勁,那趟粑不下地。不下地,那草就摟不起來。所以來到稻地裡耙草,手握趟耙得使勁往有草的地裡趟。時間不大就汗流浹背、氣喘籲呼了。當然,天熱,草多,露水重,再加上肚子餓了,越趟越累,越趟越餓。今天給這塊地趙完草,明天又得到另外的地裡趟草,等到幾塊稻地都趟了一遍,那頭塊的稻地又開始長出新的草來了,就得接著趟。從插秧到收割,說天天給稻田趟草一點兒不誇張。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夯是蓋屋打地基用的,就把四根跟酒瓶一樣粗的木棍交叉捆綁在石磙的一端。

一根棍兩人抬,四根棍就得八人抬。八人同時向前邁一步,伸出胳膊,兩手一起用力托起木棍往上舉,要往下砸了,八人就後退一步,同時鬆手,石磙瞬間落地。配合默契,富有節奏,來不得半點馬虎,也不能渾水摸魚、濫竽充數,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蓋屋打夯砸地基,一般要一上午,面積大的得砸一天。石磙又大又粗,又笨又沉,七八個人抬幾下就會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所以砸著砸著,人就累了。這時就會有一個領頭的出來喊號子,人稱打夯號子。比如領頭的首先喊:“小夯抬呀麼抬起來呀”,領頭的話一落,其他七人立馬應和道:“噯嗨吆哇!”領頭的接著喊:“同志們砸下第一夯呀”,其他七人又是立馬應和道:“噯嗨吆哇!”還有什麼“一夯至少二百斤呀”,“一夯挨一夯呀”,“夯夯砸得實呀”等等。

打夯出了一身汗,肚子不知什麼時候癟了,那領頭的又會喊:“餓得塌塌了鍋呀”,“倆眼冒綠光呀”“大夥歇歇涼呀”“吃袋煙接著幹呀”。於是石磙落地,個個氣喘吁吁,頭上冒汗,七八個人像一窩蜂似的散開,喝水的喝水,抽菸的抽菸,一片歡聲笑語。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磨常擱的地方是院子裡,或者堂屋前。這樣安排主要是便於推磨。

磨看起來是龐然大物,其實構造極其簡單,也就是把兩塊大石頭想辦法磨成圓柱形即可。上面一個,下面一個。兩個大磨盤,誰也離不了誰,離了誰都推不成磨,吃不了餅。

鍛磨是個手藝活,一般人做不來,凡是來鍛磨的,天響了,或者天要晚了,主人家都要用好酒好菜來招待匠人。匠人跟村裡的村民一樣都憨厚淳樸,不會刁鑽頑皮,投機取巧,而是實打實地鍛磨,所以鍛一次磨,夠使用一年的,甚至更長。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碓是木頭做的,木頭越結實越好,越笨重越好。據說榆木做的碓就是這樣,用刀砍不會露出什麼痕跡。

碓身長一般都在2-2.5米間。太短的碓砸糧食不徹底,太長的碓一般人力氣又夠不上。碓一頭粗一頭細。粗的那頭要鑿個眼,安一根拳頭粗的棍,棍著地的那端還要嵌上只厚厚的鐵圈兒。嵌上鐵圈的棍叫碓腿,這碓腿不是用來走路,而是砸碓臼裡的糧食的。

細的那頭呢?分出兩個短杈,成八字形,這就是磕碓人說的碓腳,踩碓的人左腳累了換右腳,右腳累了再換左腳,所以兩個碓腳是方便人磕碓的。光有碓不行,還不能舂米和麵。

在地下還得埋一個石槽子,這叫碓臼。碓臼口大底小,底部只能容下一個人的拳頭。你想做大米乾飯吃,那就朝碓臼裡喂適量的稻穀。人腳踩碓腳,一用力,碓粗的那頭就起來了。然後踩碓的人腳一鬆,撲通一聲,碓腿就砸在碓臼裡。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碓臼裡的糧食就砸好了。這就是磕碓。

碓臼裡的糧食砸好了,扒出來,用簸箕一揚,糠飄出,剩下的就是白花花的米了,晶瑩剔透,就跟小姑娘的臉一樣,讓人覺得可愛。

小車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小車就是手推車,上下方圓也不過一兩米長,人兩手像架大鷹似的推著,才能朝前走。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推小車時最好配條車帶。這條車帶視推車人個子高矮來定。別小看這車帶,作用不小,有了車帶既可平衡兩邊的重量,又可減輕推車時的負擔。這車帶有的是用舊布頭搓成的繩子做的,有的乾脆用打穀機上的皮帶來代替。皮帶套在兩車把上了,車上的貨物也堆積如山,推車人彎下腰,把車帶朝兩肩上一搭,握緊兩車把,牙一咬,臉一紅,停在地上的車子就開始離地了。推車人先是一條腿跨向前,後是一條腿朝後撐著,成弓字狀,車軲轆就咕咕嚕嚕朝前走了。

大根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大根其實就是繩子,或者說是粗繩子。這繩子有多粗呢?跟小孩子握緊的拳頭差不多,有時可能比孩子的拳頭還要粗一些。

那時生產隊裡少不了牛車或者拖拉機,成片的莊稼割倒了,只能用牛車或者拖拉機來拉。通常車頂上還要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裝車的。莊稼被人扔到車上,不精心整理一番不行。亂不說,還裝不了多少東西,裝車的就會彎腰低頭把車下扔上來的莊稼像瓦工砌牆似的一一碼好,碼得就跟一座山似的。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這時朝上扔莊稼的人一定累了,個個抹了一把汗,對裝車的人說:“剎車,剎車!”這裡的剎車就是用大根把碼在車上的莊稼捆結實。

石臼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石臼,是舂米用的器具,四方的,上寬下窄,安在土裡,只把臼口露出地面。隨著木碓一上一下的磕碰,稻穀,也便在石臼裡脫了殼,蛻了皮,露出了暗紅的雪白的米粒兒。小的石臼可用於砸、搗、研、磨藥材。

在電氣化生產以前,人類的穀物糧食主要是以這種生產工具加工成食品。可以說,石臼是古代人類生活的必需品,石臼和水井是人類定居點的標誌。在人類進入電氣化時代以後,石臼逐漸被淘汰,只在一些沒有電氣化設備的邊遠地區仍舊被使用。在中國的許多鄉村,被淘汰使用的石臼仍舊被完好保存著,成為許多人懷舊的對象。

據考證,大約在三千年前,中國人開始食用稻穀。從那時候起,就開始了石質、木質舂米,直到20世紀中葉發明碾米機,石臼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這些老物件是否勾起了

你童年的記憶?

快快留言與我們分享吧~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值班總編:王海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