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影視演員中捧哏最好的相聲作家,人到晚年才拜在高英培門下!

現如今,相聲演員轉行投身影視表演的大有人在,像觀眾所熟知的劉威、範偉、句號、劉亞津、李嘉存等等都是成功轉型的例子。而在相聲、影視“兩門抱”的卻不多見,這其中會創作能寫相聲的更是鳳毛麟角。在相聲界有這麼一位,能編能演還頻頻參演影視劇角色的老先生,他叫閻月明。

他是影視演員中捧哏最好的相聲作家,人到晚年才拜在高英培門下!

在相聲表演方面,閻月明一直專工捧哏,與高英培、趙偉洲、李金斗、常貴田等相聲名家都有過搭檔合作。而閻月明的捧哏風格也可以總結為八個字:不爭不搶,烘雲托月。舉個例子,趙偉洲90年代創作的《聘文書》這個作品目前存留下來的有兩個版本,一版與楊少華合作的,另外一版就是閻月明為其捧哏。如果將兩個版本對比來聽不難發現,趙偉洲在使活時基本是死綱死口,沒有因為捧哏演員的不同而調整“冊子”。在這樣的前提下很多觀眾都能聽出閻月明在捧這塊活時的尺寸、火候以及最後的表演效果都要明顯高於楊少華。

他是影視演員中捧哏最好的相聲作家,人到晚年才拜在高英培門下!

這個段子對捧哏尺寸的要求比較高,要塑造出一個既貪圖有錢人的高工資又不屑於為他打工的知識分子形象。在逗哏一次次破綻百出的措辭中流露出嘲笑又不敢的情緒。而閻月明在量的時候恰恰精準把握住了分寸,除了調整把控段子節奏外,把更多發揮的空間留給了逗哏的趙偉洲,讓趙抖包袱時更從容靈活。反觀楊少華在捧這個段子時的表現則差強人意,該遞肩膀時遞的不到位,只能讓趙偉洲自己來原,該翻包袱時又用力過度,讓逗哏演員不好接著使活。在這段子中楊少華的角色定位更像是一個旁聽者而非“大款”聘來的文書。

他是影視演員中捧哏最好的相聲作家,人到晚年才拜在高英培門下!

與其在捧哏中獨樹一幟的風格相比,閻月明更擅長領域還是相聲創作。像大家耳熟能詳的《將心比心》、《開水養活魚》、《跑題》都出自他筆下。《開水養活魚》這個群口中一番接一番的“撲盲子”讓人似乎看到了當年郭、馬、趙絕版《扒馬褂》的影子。而由他創作並參演的《跑題》也是群口相聲中不可多得好作品。李金斗、石富寬、閻月明、單聯麗四位聯袂表演的這段大群口打破了觀眾印象中群口相聲乏味、包袱皮薄以及鬧的刻板印象,以每個人物角色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說話方式辛辣的諷刺了在工作崗位上不務正業閒聊天的社會現象。

他是影視演員中捧哏最好的相聲作家,人到晚年才拜在高英培門下!

在相聲領域頗有作為的閻月明卻遲遲沒有拜師,雖然是海青卻絲毫沒影響他在相聲創作和表演方面的才華。說了半輩子相聲的他,最終在2007年紀念高英培誕辰80週年的專場演出中如願以償拜了已故相聲名家高英培為師,成為趙家門的再傳弟子。此時的閻月明已經年過半百,拜高英培為師,一方面出於對於高先生相聲藝術的仰慕,另一方面也是說了多半輩子相聲總要有個門戶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