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出来了,为什么很多人估分高于实际得分

很多学生高考后估分比较匆忙、马虎,既不会深入研究解题过程,也不会体会答案的组成与精要,只看看表面的相似度,直觉地给自己一个粗略的分析,让自我产生自以为和答案相同的错觉。而且由于决定自己的大学,在考后的放松中你还会竭力朝好的方面去想。

所以-----

而深入研究题目的孩子,往往平时也不会轻易放过一个漏洞,比别人更踏实,你是吗?

其实,这种情况还有更深层的因素。

邓宁与克鲁格曾做过一个残酷的实验:给大学生出题,题目涵盖面很广泛,每个学生回答后,被要求估计自己的成绩及排名。结果表明,得分低的学生总是高估自己的成绩。成绩倒数的几个同学竟然估计自己的成绩比其他三分之二的学生都好!

高考分数出来了,为什么很多人估分高于实际得分

这种虚拟的优越感,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爱吹牛是绝大多数人的特点;以为自己很聪明,成绩不好是因为马虎,考试却常打脸;相貌平平的人总觉得自己的容貌可以,甚至以为自己和某些明星相似;以为自己很有魅力,颇受女孩子青睐,其实,那是一般朋友的捧场,来真的,立马拜拜。

这是一种认知偏差:自我认识越不够,越容易高估自己。

当然邓宁-克鲁格效应还包括另一面:水平高的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

想想高中的学习生活,你是否偷懒、懈怠过,然后,希望奇迹出现;是否躺在床上激情满怀,醒来依然如故,然后祈求上天保佑?

高考分数出来了,为什么很多人估分高于实际得分

这是不努力者常有的心理与行为,他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短处,不去踏实学习,而强烈的愿望只有让他想碰运气加幻想了。

在上大学前,生活再次狠狠教育你一次。希望你在填志愿的时候,也不要有太多幻想,可以冲一冲,更多的是理智的选择。

人普遍有自恋倾向,所以往往倾向于认定自己是强者,而不愿意真正承认自己弱小。所以,高估自己不足为怪。

它也是人类保持自我、提高自信的心理源泉,不是妖魔鬼怪,不必十分抗拒。

正因为这种希望的存在,所以我们能确信所期待的那个美好目标确实存在并且能够实现,它会带来奋斗的动力。

其实实力是一个一直在变化的能量波,只要你充满自信,它会爆发得更强烈;只要你持续努力,它会一直增长。

而现在的你,已经经过了高考的洗礼,心与智都渐趋成熟,在光怪陆离、目迷五色的大学里,你更应该清醒地认识自我,不奢望,不菲薄,去努力,去放飞。

高考分数出来了,为什么很多人估分高于实际得分

祝你填好高考志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