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不是擁有高分數,是刻進骨子裡的教養

最高級的炫富不是炫耀孩子成績有多好,而是炫耀孩子多麼有教養。

比分數更重要的,應該是“教養”這兩個字。

中國式教育中,如果說有什麼是最典型的教育話題,那一定是“分數論英雄”,擁有好的分數,就會讓圍繞在孩子身邊的所有人都高看孩子一眼。

對,在孩子的眼中那不是高看,準確的表述應該是驕傲,分數就是一個孩子自帶的光環。一個擁有高分數的孩子,就是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老師眼中的“五好學生”,同學們眼裡閃閃發光的“冠軍”。同樣的沒完成作業,分數低的學生可能就要經歷老師狂風暴雨般的洗禮,然後找家長,至於會不會男女混合雙打,就看各自家庭的慣性了;而分數高的學生,老師可能會更為關心學生什麼原因沒有完成作業,並且語重心長的諄諄教導學生,要繼續努力,成績不要下降等等。

這麼大的差別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分數!在大人的眼中,擁有好的分數就擁有好的人生。

最好的教育不是擁有高分數,是刻進骨子裡的教養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刻進骨子裡的教養。

還記得曾經轟動一時的李天一嗎?

老來得子的李雙江,對這個獨子十分疼愛,達到了溺愛的程度。

李天一自幼就學習多種才藝,並且成績都很不錯,這十幾年的藝術薰陶讓李天一將國家金獎收入囊中。

但並沒有讓李天一成為一個修養內涵素質俱佳的優秀少年,卻成了全國知名的少年犯。

2013年,十七歲的李天一犯強姦罪獲刑十年。

根正苗紅的“小全才”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李天一獲刑十年是坑爹還是被爹坑?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其根本原因就是家庭的修養問題,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教養問題。

李天一多次犯事,李雙江夫婦只是想著如何收尾。

卻並沒有因此認識到需要對兒子嚴加管教,幫孩子認清錯誤,導致兒子犯下更大的錯,徹底毀了一生。

李雙江夫人夢鴿做人上也沒有樹立好的榜樣,在小區裡是有名的專橫霸道。

她一個人的車,經常就把一條主要道路封死,因為這樣距離她家近。

有保安戰士制止,得到的永遠是“你知不知道我是誰?”

有這樣傲氣的母親,李天一思想上哪裡會有“尊重別人”、“公益道德”等方面的意識?

一個人的教養來自家庭教育,來自父母,教養對人生影響重大,教養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遠不遠。

最好的教育不是擁有高分數,是刻進骨子裡的教養

教養不會讓孩子立馬成才,但是他會讓孩子的人格散發魅力。

最好的教育不是擁有高分數,是刻進骨子裡的教養

其實四年前,日本球迷就上過熱搜,原因也是留下來撿垃圾。

雖然日本隊在世界盃的表現並不是非常突出,但是每一屆世界盃,日本球迷高素質的表現都為日本贏得了聲譽。

這就是有教養的人的魅力。

如果說在公共場合行為得體,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是有教養的初級表現。

那麼替他人著想,尊重他人,是有教養的高級表現。

演員陳道明就是一個有著高級教養的人。

今年年初有一個演藝圈大佬聚會的視頻上了新聞網站的頭條。

大年初一,馮小剛帶著《芳華》女主角苗苗和老友陳道明、葛優等齊聚。期間歌唱家張燕唱起了《絨花》,陳道明則彈起鋼琴伴奏,酒酣耳熱之際,馮小剛突然拉著苗苗(《芳華》的女主角)的手提出要跳一段舞蹈,藉此說明其能夠成為女主的原因。

在一片起鬨聲中,陳道明體貼地為苗苗解圍:“人家穿高跟鞋不方便跳”,可旁邊的人接話“比劃比劃不就行了”,這下“惹怒”了耿直真性情的陳道明,馬上站起來怒懟:“你TM沒看過跳舞啊”!

最好的教育不是擁有高分數,是刻進骨子裡的教養

陳道明這一行為贏得了無數網友的掌聲,在論資排輩的演藝圈,尊重前輩容易,但尊重後輩且勇敢的維護女性後輩的尊嚴就難人可貴了。

最好的教育不是擁有高分數,是刻進骨子裡的教養

這就是陳道明這麼多年來一直深受大眾喜愛的原因。即使他沒有天天活躍在大屏幕上,但是他溫文爾雅,低調謙遜的形象一直被觀眾記在心裡。

其實陳道明一直都非常看重個人教養。他曾說:“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太高學,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而後者一定可以因其教養的優勢獲得更多的認可和尊重。”

真正的有教養,除了見多識廣,謙和懂禮,還會顧忌別人的尊嚴,尊重別人的選擇。在必要的情況下善意的提醒,而非毫無顧忌的指責評論。

看過一篇很久遠的文章,作者是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第一次從偏僻遙遠的小山村輾轉幾次坐上火車去大城市上大學。他對面前幾排的位置上坐著一對母子。小孩鬧著要喝可樂,母親說剛喝過很多水,不能再喝可樂了。作者用手摸著蛇皮袋,摸著袋子裡父母為自己買的奢侈品,一罐可樂,心情忐忑。這是他第一次喝可樂,第一次見到這種罐裝的包裝,他並不知道,該怎麼打開。

作者其實很渴,猶豫了很長時間,才終於拿出那罐可樂。他嘗試了很久都沒有打開,紅著臉低著頭,準備用牙去咬鐵皮蓋子。

不遠處的母親突然開口,寶貝我們把可樂打開喝吧。小孩說,你不是說不能喝可樂麼?母親說,我渴了,來我們一起打開可樂吧。作者悄悄看向那對母子,母親的動作很慢很專注,她拉住勾環用力,跟小孩說,你看,我們使勁一拉,就打開啦。整個打開可樂的過程,母親沒有看向過作者一眼。作者後來打開了可樂,記著那對母子很久很久。他感念有一位善良又聰慧的母親,用這樣的方式幫助了一個年輕人,還維護了他脆弱敏感的自尊。

最好的教育不是擁有高分數,是刻進骨子裡的教養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一再發生,那些不管不顧,上來就噴人,隨便就曬人的現象。一件事做的不對,針對這件事,我們可以說這個人行為不妥,不懂禮貌,但是隨口指責別人沒有教養,幾乎是否定了對方全部的品格。這類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的行徑,不敢說是沒教養,但是肯定缺乏涵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

顏值、金錢、地位,都不是衡量一個人的最佳標準,真正決定個人魅力的,是骨子裡一成不變的教養。它決定了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一個人未來會不會成功,還有,能走多遠。

教養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良好的教養,才是孩子立足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