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歪解(1):同行是冤家,何况是对门的冤家!

2004年电视剧《天下第一楼》在央视播出,这部反映清末民国年间北京城商海斗争的剧,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底层群众的奋斗史。

《天下第一楼》歪解(1):同行是冤家,何况是对门的冤家!

电视剧的第一集就直接给出了全剧的冲突点:同处在北京城肉市街的两家饭庄子——福聚德和适意居——因为都是以烧鸭子为主打卖点,而且俩家是隔街相望,从一开张起就是互相竞争关系。

只不过经过多年的发展,适意居凭借东家瑞泽在皇宫掌管包哈局的关系,垄断了宫里烧烤类的外派任务,凡是宫里要外派的烧鸭子都被适意居包了。沾着这一层关系,京城里的各大宅门大院、名家吃主都愿意到适意居来吃饭,并以吃到适意居的烧鸭子为荣。

《天下第一楼》歪解(1):同行是冤家,何况是对门的冤家!

这鸭子搁现在那也是让人垂涎欲滴

适意居的事业是做的风风火火,越来越大,可对面的福聚德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这家创办于同治年间的老店已经传到了第三代后辈的手上,第二代东家唐得源年老体衰,无力再掌管饭店业务,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

可惜大儿子唐茂昌痴迷京剧,一心就想着学花旦登台唱戏,还拜了师傅余老板,天天泡在戏馆子不出来,最烦的就是饭店的伙计到戏院找他,因为伙计身上的鸭子味会让别人笑话他,说他是「鸭子花旦」。

《天下第一楼》歪解(1):同行是冤家,何况是对门的冤家!

大爷最爱学戏

二儿子唐茂盛是个愣头青,年轻气盛一身的荷尔蒙无处发泄,整天跟着把式练武,最崇拜的就是燕子李三,为了学到燕子李三的轻功不知跳了多少次房,踩了多少梅花桩,真是成熟不足,莽撞有余。

这哥俩说是东家,可基本上从来不到饭庄上班,对柜上最近的经营情况都很少过问,每个月只在发例钱的时候才来到店里,要不就是老大请余老板和戏院的朋友、老二请他武行的把式们吃饭的时候。整个福聚德的业务全凭二柜——也就是老会计——王子西打理。

《天下第一楼》歪解(1):同行是冤家,何况是对门的冤家!

二柜王子西

这个王子西可不是什么老实巴交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虽说他是跟着上一代东家唐得源起来的老员工,凭着几十年的经验就是能力不够,也应该能把福聚德的业务稳定住,不至于走下坡路。

可他是个扛不起大任的人,他的处事原则就是管好自己,只要自己不出错,那饭庄的生意就是再差也和他没关系,过得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实在不行自己回家走人就是了。

所以福聚德这边的情况就是老掌柜有心无力,两个少东家是心不在焉,只知道要钱,寄予希望的老员工又难堪大用、志不在此,剩下的几个打工伙计也是各有各的算盘,这个饭庄子外边看着虽大,但里面却是一盘散沙。

福聚德这样的状态如果能平稳地维持下去也许还能撑几年,可社会偏偏喜欢作弄人,你越是害怕什么他就越来什么。

这北京城里聚集了整个中国最会吃的主儿,从皇亲国戚到达官贵人、从名门望族到宅门大院,各个名家吃主都是从小山珍海味喂大的,没有点功力想在北京城开饭庄子还真不成,光是客人的刁难就够喝一壶的了。

《天下第一楼》歪解(1):同行是冤家,何况是对门的冤家!

克五爷就是破落了,论起吃来那也是一绝

与街边商贩挑担子、搭大棚,就地生火做饭的方式不同,饭庄子讲究的是身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格调。前者招呼的主要是穷人百姓,饭菜不用做多好吃,只要油水大、能吃饱就行,可进饭庄子吃饭的都不是饿着肚子来的,这些人要的是场面、追求的是特色,如果吃的满意结账时还会多给赏钱,在柜台伙计唱戏般的「李爷赏下了——」的唱桌声中洒脱离去,那叫一个有面儿!

因此菜品的创新就成了一家饭庄能否做强做大的关键,只坚持几道老菜虽说是招牌,但如果没有新菜搭配,难免形单影只、气场不够,长久下去老顾客流失新顾客不来,这饭庄也就离关门不远了。

福聚德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招牌菜烧鸭子虽好但架不住别人创新,人家适意居也有烧鸭子,还是专门给皇宫进贡的,连老太后吃了都说好,有这口碑干嘛还去你福聚德吃鸭子呀,跟咱这身份也不搭呀!

这不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克五来到福聚德点名吃烤鸭,精于各种美食的他只吃一口就知道鸭子火候不对,肉质也差,要求福聚德给个说法。

原来是两位少东家平时对饭庄不管不顾,精力都用在各自的癖好上了,连进的鸭子都选差的,烤鸭子用的秫秸都是碎的,烤出来的鸭子自然味道不对了。掌管烤鸭的大厨罗大头一听客人要说法,生怕坏了名声,要撂挑子不干了。

《天下第一楼》歪解(1):同行是冤家,何况是对门的冤家!

罗大头要走人

好在福聚德还有个不错的堂头——就是大堂经理——常贵解了围,可经此一闹福聚德的缺点算是彻底的暴露出来了,如果再没人力挽狂澜那福聚德就真的倒了。

《天下第一楼》歪解(1):同行是冤家,何况是对门的冤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