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端午節里那些吃嗨了的人吶……(續)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是我國的傳統佳節。

四大名著中,端午節裡那些吃嗨了的人吶……(續)

節日裡免不了吃吃喝喝,

眾生吃吃喝喝的喜怒哀樂,

在文學作品中也有所體現。

上篇說了喜與怒,

這篇單表哀與樂。

四大名著中,端午節裡那些吃嗨了的人吶……(續)

曹旰?曹旰是誰?《三國演義》中有這個人嗎?

有些人可能會一臉黑人問號。

四大名著中,端午節裡那些吃嗨了的人吶……(續)

實際上,《三國演義》中在整體事件演義中增添了一些軼事,

使讀者對歷史認識更全面、對人物評價更客觀,

就像在做大菜的時候,加了蔥薑蒜等一些調味品,

使整道菜品嚐起來味道更足、更好。

《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一回,曹操帶兵路過蔡邕莊,

去見了蔡邕的女兒蔡琰(即蔡文姬),

蔡琰曾被北方擄去,曹操派人用千金到北方將她贖回。

曹操見蔡琰就是演義之外的軼事。

在這次見面的時候,曹操看見牆上有一碑文圖軸,

這是當年蔡邕去看孝女曹娥碑時,

天快黑了,蔡邕用手摸著碑文讀了一遍,

然後拿筆寫了八個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在背面,

後人鐫石的時候,也把這八個字刻在上面。

曹操問誰知道“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的意思,

在包括才女蔡琰等都說不知道的時候,

楊修站了出來,說已經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曹操此時還沒猜出來,就讓楊修先別說,

告別了蔡琰,上馬行了三里之後,曹操想出來了。

原來黃絹,是有顏色的絲綢,色字的旁邊加一個絲旁,是一個“絕”字;

幼婦,是少女,女字加一個少字,是一個“妙”字;

外孫,是女兒的孩子,女字加一個子字,是一個“好”字;

齏臼,是搗蒜的容器,蒜味辣,也就是古文中的“辛”,齏臼是受五辛的器皿,受字加一個辛字,是一個古寫的“辭”字;

連在一起,就是“絕妙好辭”。

這個“絕妙好辭”的評價是給邯鄲淳寫的《孝女曹娥碑》,

當時邯鄲淳還是個十三歲的孩子。

如果有興趣,可以網上搜一下這篇文章,

這裡限於篇幅,不細說了。

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

換如今就是分分鐘寫篇高考滿分作文!

獻上我的膝蓋!

四大名著中,端午節裡那些吃嗨了的人吶……(續)

曹旰就是朝廷立碑表彰的孝女曹娥的父親,

曹旰原本是個巫師,只因端午節喝醉了,出事了,

四大名著中,端午節裡那些吃嗨了的人吶……(續)

當時只有十四歲的曹娥,繞著江啼哭了七晝夜,跳入江中;

五天後,揹負著父親的屍首浮出了江面,同鄉的人把她葬在江邊。

當地的縣令叫度尚,他非常感動,將此事上表朝廷,朝廷封曹娥為孝女。

四大名著中,端午節裡那些吃嗨了的人吶……(續)

在《西遊記》中,唐僧從貞觀一十三年長安出發,

到貞觀二十七年回到長安,

十幾年裡十幾個端午,

只用一句話概括:

“行賞端陽之景,虛度中天之節”

就沒有好好地過一個端午節。

但是有人還是能過好節日的。

比如,朱紫國王等,

在妖怪出現之前,整個端午節還是洋溢著一派節日的良好氣氛,

四大名著中,端午節裡那些吃嗨了的人吶……(續)

朱紫國王貴為一國之君,

自然沒有“長路那能包角黍,龍舟應吊汨羅江”的遺憾,

端午節裡和嬪後一起,

吃粽子,飲菖蒲雄黃酒,

插艾葉,看龍舟,縛五色彩線,

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其樂融融。

但好景不長,

只因朱紫國王還是東宮太子的時候,極喜歡射獵,

一次射傷了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生的兩個孩子,

招致了三年的夫妻離別、身患重病之苦。

才引出了唐僧師徒治病、降妖、救人等後話。


四大名著中,端午節裡那些吃嗨了的人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