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期匯齊漲共跌,匯率貶值因素研究

6月收官市場在做市值和貿易戰科技股活躍領漲下,終於收出了中陽線,有意思的是這一天,股債匯同時反彈。而實際上,整個6月“股債期匯”集體下跌,成為最近金融市場的常態。

貿易戰激烈之後,期貨市場出現了跳水,股市方面也是新低,債市也因為違約擔憂而走弱,匯市方面在6.19之後也是加速跳水走勢,降準之後更是受到衝擊而破位,降準之後,債市有所穩定,但由於中美貨幣政策週期的錯位,以及準備金原本就為了對沖外匯佔款,所以降準後加劇了匯率貶值的節奏。整個金融市場的低迷,也讓投資者做多情緒進一步下降。

股債期匯齊漲共跌,匯率貶值因素研究

​ 今年4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貶值了3.5%以上,而人民幣對其他貨幣是升值,如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從97以下升值到98以上。而分水嶺出現在6月19日,人民幣匯率全面走弱,CFETS從98.13的高點迅速回落至97.38下方,同時,人民幣較美元匯率更加速貶值。玉名認為從這樣的走勢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主要是美元的強勢。

股債期匯齊漲共跌,匯率貶值因素研究

美經濟持續走強(2018年1季度美國的GDP同比增速從2.6%繼續回升到2.8%,4-5月失業率連續降至3.9%、3.8%,是十八年來的新低),並進行加息和縮錶行為,在經濟復甦支撐下,美債長端收益率也同步抬升,如今10年期美債的收益率接近3%。美歐、美日的10年期國債的利差,較今年初分別擴大了60BP和50BP,美元資產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推動美元走強;而6月中下旬,人民幣主動貶值,導致對各種貨幣的全面走弱。

股債期匯齊漲共跌,匯率貶值因素研究

​ 一旦人民幣形成貶值預期,未來結售匯有轉為逆差的可能,增加匯率的貶值壓力。從歷史數據來看,一旦人民幣對美元出現長期貶值預期,就會增加居民和企業的換匯衝動,導致結售匯從順差轉變為逆差,並進一步增加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但這引發市場的擔憂嗎?玉名認為並不是如此,實際上央行能夠在人民幣持續貶值的情況,依然選擇在美聯儲6月加息後堅持降準(之前12月和3月美聯儲加息後的次日,1月和4月都出現我國央行的降準),這說明匯率當前並不是央行認為的主要矛盾,或者是處於明顯可控的狀態,這一方面並不必過分擔憂(尤其是前面圖分析了,年初人民幣升值帶來了如今騰挪的空間)。不過匯率下跌,對於類似航空業等高外債企業是明顯的利空,而對於一些出口型企業則是積極影響,如紡織服裝板塊最值得研究,近期也將送出專題文章,供大家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