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话王玥波评书

早些年听郭德纲相声的那些人,或多或少有认识王玥波的,毕竟两人合作过一段时间,在河北地方电视台还录制了一些相声,那时候郭德纲还留着头发,有点青涩,王玥波的身材也还没怎么长开。

三言两语话王玥波评书


正因为听郭德纲,才知道王玥波,然后找了一段评书听,《大隋唐》,然后就喜欢上了,这么多年听下来,说不上是铁杆的波丝,差不多也算是半个王玥波的粉丝了。但是,相对于王先生的名气和其评书的传播度来说,总觉得有些为之扼腕。一个是这么好的作品,听的人却不多,尤如锦衣夜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句老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茅坑拉屎脸冲外的汉子,总有一天会坐上抽水马桶!期待之余,聊聊我所听过的几部评书,有些已听了几年,记不太清,难免挂一漏万,不敢言评点,仅作闲谈交流:

三言两语话王玥波评书


1《大隋唐》:这是我听的第一部评书。趣味上来说,本人并不喜好传统评书,包括各位名家在电台或电视台演的,还有家乡社戏流行的那种一个人(往往是瞎子)拉二胡,另一个人连唱带说的“走书”。所以王老师的这部《大隋唐》是让我从不喜欢评书到喜欢上评书的一部“开蒙”之作。原来评书也可以这么讲?原来评书也可以当相声来听?原来评书还能讲到天荒地老,让听的人还一直就这么不舍不弃的听下去……王玥波的《大隋唐》应该是陈荫荣的《兴唐传》版本改编而来,其中有很多现挂和相声段子,有心者甚至还能通过这部书听到德云社的“社变风波”,以及与各种人际关系上的微妙变化。这部书是玥波老师的成名作之一,只是前期开书顺序有点乱,应该是当单口相声那么演的,也没想能说这么长,不然也不至于一再把顺序打乱,中间还把《锁五龙斩雄信》提前说了,赚了听众一把眼泪,自己又舍不得放下。不知是不是同为江湖人的关系,作为说书人玥波最爱的是单雄信,那种为朋友不惜托出个人家人团体组织甚至是全部身家和情感的赤胆,到了“锁五龙”,你去听,催人泪下,关键是他前前后后还说了两遍!2333……(三星半)

三言两语话王玥波评书

2《永庆升平》系列:《宋金刚押宝》《马寿出世》《康熙私访月明楼》《张广泰回家》《三盗九龙杯》,这一系列中短篇评书作品,解放前就大多已被相声演员改编成单口相声来演,称之为八大棍儿,所以严格来说,文本与永庆升平已然没有多大关系,这对于王玥波本身就是相声评书两门抱的演员来说,演绎起来自然更是得心应手,其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郭德纲的单口相声。尤其是《三盗九龙杯》,在笑料不断的同时把几个神偷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而且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都不用太多闲篇来支撑,故事本身又非常逗乐。《三盗》也是我向路人推荐最多的作品,王玥波早期评书的经典作。(四星)

三言两语话王玥波评书

3《雍正剑侠图》,听这部书得有过日子的心,很惭愧,我听到九罪证凶僧就弃了。实在是听不下去,不是玥波老师讲得不好,说实话,听的就是玥波老师扯闲篇和现挂的功夫,故事结构和情节到后期粗制滥造,比那些二流的港台武侠小说还不及。但是前面几回,尤其是几个侠客一个个出场的相应背景和个人恩仇,有些拿出来都可以单独成书。主线情节太乏味,追盗追凶,一路平山灭寨杀小妖斗大怪,没背景的全打死了,有背景的拉出背景怼背景……甚至于是非不分,正派比反派还不是东西。人情派系高于原则道义,江湖江湖,混对了圈子你是正道,混错了圈子你就是黑道。江湖,是圈子和人脉的江湖。全篇侠义道,搁金庸梁羽生来写,那就是鹰犬爪牙,全不是东西。话说回来,玥波老师能把不是东西的侠客说成是个东西,还是不错的东西,入情入理,那也是能耐。这部书,我一般不推荐,感觉能听《剑侠图》的差不多都是老听众。(三星半)

三言两语话王玥波评书

4《三国》,王老师没有系统的讲过三国,只讲过《约三誓》《苦肉计》和《火烧战船赤壁鏖兵》。说的是赤壁鏖兵,这也是连丽如连先生在书馆练兵的群英齐上阵的一次拉练,一起播讲的有李菁,梁彦,祝兆良,连丽如等。当然现场气氛最火的还是王玥波讲的那几场。尽管在熟读三国的人听来,难免有几处硬伤或纰漏,但是,王的三国依然趣味性第一,脱离书本的内容,点评也是有独到之处:如关羽的“刺颜良”,为什么称之为“刺”?黄盖的苦肉计有没有可能反被“操”等等,评书演员,评得好与坏有没有道理且不论,如果没有了评,照本宣科,那就不是评书,我买本书自己看或者看看电视剧好不好?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期待王玥波能够在以后说一下全本三国的(四星)

三言两语话王玥波评书

5《聊斋》系列: 聊斋四百多篇,名人争相评读,评书艺人更是发展广大,官方曰之反封建,反专制。四大名著之外,聊斋因其文言文之故,又因“离经叛道”,往往因违背主流价值观而落了下品,如《黄英》批判的是为三斗米而折腰的陶潜,明褒暗贬,尤其是将陶渊明树立为榜样的那些人,尤如叶公好龙,好的是菊花,但你能代表菊花的意志了么?《田七郎》也是如此,古来将专诸视作孝母之典范,但田母,恰恰作为专诸之母的反面来衬托。《红玉》里的胡须大侠,更是直接,程婴不过是妇女之作,公孙杵臼更是不智。聊斋故事里类似的“离经叛道”之言举不胜举。晚清聊斋评论大家但明伦先生直言,读聊斋,恍若读左传,照我个人看,聊斋更是对东周,对秦汉,对中华历史上名人轶事,形式崇拜的“反其道而行“,对当时“大众文化”,集体无意识服从的一次背叛,就此而言,除了聊斋,无出其右。

我最喜欢玥波老师的聊斋。两个意思:一在我个人来说,王玥波的所有评书作品以聊斋最好,二,同其他人比,(包括郭德纲,刘利福)王玥波的聊斋最引人入胜!评书,王玥波称得起自成一派,尤其是聊斋系列更是风格独特,趣味性和故事性结合得恰到好处,引经据典,谈笑风声,比喜马拉雅上某些位不知道高到哪里去……说书话理,玥波老师自认年龄未到,情理往往评不到好处,但是聊斋那种“家长里短”,“儿女情感”“邻里乡人”“父母公婆”“贪官污吏”“妖狐鬼怪”处处透着人情世故,人物形象各异,道理往往也是深入浅出。玥波老师却能通过个人的语言特色和评述方式将其演绎成一篇篇经典。尤其是《江诚》和《马介甫》,玥波老师最最拿手的就是说悍妇和惧内情结,确实有生活!(五星)

6《水浒》,短打书的经典之作。可惜网上至今没有好的音像资料流出。

三言两语话王玥波评书


另,王先生讲的是北京评书,他在书中经常会用一些京腔京韵,据说,这与连派评书不无关系,当年连阔如先生就喜欢用京剧念白,王传承自连,自然会吸收运用,而且书中俏皮话很多会用北京俚语,有时会脱离书本讲解一翻,也不失其中趣味。有些人说,评书演员的语言习惯和生活习俗难免会影响到评书的受众范围,大致是过不了长江以南,笔者是浙江人,听书以来并没有这方面的障碍,相反,还淆到了几句北京俚语以及感受了北京的人土风情,不失为一种见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