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广厦千万间 圆百姓“安居梦”——改革开放40年临夏州改善人居环境纪实

安居,是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州一直致力于城乡居民住房安居工程建设,想方设法满足人民群众“住”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其幸福感。

近年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的工作部署,以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扎实推进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切实改善了棚户区居民和农村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截至目前,我州已完成棚户区改造3.37万户,有效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0.91万农户告别了危房,住进了宽敞的砖混结构新房。

棚户区改造 打造宜居环境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州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人们的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在高楼大厦的背后,还有一群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居民,他们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老房子里,分布在老城区多个片区。这些危旧片区道路狭窄,配套设施不齐,环境脏乱差。特别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住房日益紧张,居民纷纷自建房屋、搭建窝棚,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不便,心情不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从2010年开始,州委、州政府决定把棚户区改造当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惠民利民”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让群众有所居。

呈现古河州记忆、最具城市旅游魅力的临夏市八坊十三巷,开创了全省乃至全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新模式。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投资1.3亿元,撬动民间投资10亿元,不仅改善了八坊老城区百姓的居住条件,让他们住得舒适、敞亮,而且还因景区旅游带动群众增加了经济收入。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我州以“造福于民、让利于民、服务于民”为宗旨,遵循“公开、透明、惠民”三原则,安置补偿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称赞。2017年,全州棚户区改造进入攻坚阶段,共实施棚户区改造2710套。同时,启动了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工程,科学规划了2018年至2020年棚改项目,制定了改造户数约2.53万户、房屋面积22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50亿元的宏伟目标。

危房改造 扮靓美丽乡村

临夏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制约,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还有许许多多农民群众居住在危房中。特别是偏僻山区,不少群众仍“蜗居”在简陋的窑洞和土坯房里。

农村危房,成了临夏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块“硬伤”。为了让农村困难群众“居有所安”,临夏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与精准脱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筹措配套资金,推行差异化补助,创新工作模式,全面推进危改工作。全州共争取实施危房改造20.91万户,补助资金28.54亿元,有102.5万农村人口住进新房,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

在危房改造中,对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户等无自建能力的特困户,采取县、市自筹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积极动员和引导企业家、社会贤达等与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施了统一建设、一次性交付使用的“交钥匙工程”,兜底解决了全州3576户特困户的“住房难”问题。

改的是房,暖的是心。农村“危改”,不仅解决了农民住房安全问题,也使干部与群众的心贴近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的情加深了。

破旧立新,继往开来。我州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真正解决了最困难群众住有所居的实际问题,使这项民心工程如春风般温暖了他们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