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古書中記載,在緬甸的玉石(翡翠)礦藏,大部分上層是泥土,中為碎石,之後是大石,大石之下或大石之間就是翡翠的埋藏地帶。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採玉人們挖山排水就是要尋找這一層翡翠,取出碎石、移開大石,再觀察下面有無翡翠,這在當年被稱為“翻石腳”。

遇到較大的石塊要用火燒,再潑冷水,直到有裂痕時將石頭敲開,看它是否包裹著翡翠。

燒石是早就使用的,如果採用炸藥會“玉石俱焚”,直到今天,還有人沿用這個開採方法。

有時大石下沒有翡翠,但是會產金沙,淘點金沙也不算完全的一無所獲,要是連金沙都沒有,就只能填平礦坑,重新再找了。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場口已經開始藉助現代工具,比如水壓鑽來採玉,但是大部分礦坑還是沿襲古老的人工挖掘方法。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早些年,緬甸礦坑的主人多為緬甸人,挖玉工人或者玉商大多為華人。因為信仰問題,他們開礦並不會事先進行勘察,會憑玉礦風水師的指示,將運氣歸於玉神的保佑,認為只要做過法就可以挖到優質的玉種。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礦區坍塌

1885年英國殖民緬甸後,逐漸侵佔了中國騰衝管理下的產區,包括玉石廠一帶的翡翠產區。那時,尚處於“捱打”地位的中國政府只能以國界未定的藉口來安慰自己的國民。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英國殖民時期的緬甸

英政府開始在莫岡和密支那等城市間修造公路和鐵路,並進口西藥治病,通過這些措施為全年採玉創造條件。

雨季期間,因為各種流行疾病已經受到了控制,加上礦場工人和老闆們急迫的發財慾望,於是“雨水”和“瘟疫”被拋諸腦後,就打破傳統,開始全年採玉。

之後,數以萬計的挖玉工人從雲南湧入玉石廠,場區老闆們也從騰衝引進大量的玉雕師傅坐鎮莫岡和帕敢,授藝給當地居民。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進入雨季的礦區

英國人統治了緬甸50多年,在這50多年中,緬甸的翡翠開採業、加工業和貿易業,出於旺盛時期。這段時間,洋貨充斥著整個大市場,社會虛假繁榮,賭場、鴉片館、妓院等旁門左道相伴而生。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殖民時期的緬甸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仰光 英國殖民遺留

在現代科技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翡翠的挖掘方法主要有這四個:

1、深掘法

又名“挖洞法”,利用簡單的鐵鎬和鐵鏟,以挖水井的方式向下垂直深挖。

若挖到礫石或小件的石塊,就直接在地面上選礦;若挖到大件的石頭就直接在井下用水洗去泥土並判斷是否含有翡翠,有時也會將大石頭搬出礦井,再用焚裂法觀察。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2、開塘法

主要是淺而橫向的開掘,就像魚塘一樣。這種方法主要被用於挖掘新場區的表生玉礦。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3、衝淘法

這種挖掘法大多在“那莫”場區採用,因為場區表面土層又薄又稀,用機器噴水,移土露石,在觀察判斷礫石是不是翡翠。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4、打撈法

挖玉工人口含氣膠管,氣由踩踏自行車的方法來維持供應,還要戴上防水鏡,跳入江中去尋找翡翠礫石。這種挖玉方法在霧露河、伊洛瓦底江和欽敦江一帶至今還有人在用。

「恆高翡翠」翡翠之都—緬甸北部翡翠挖掘史

緬甸人或者華人,在採玉前一定要先拜玉神,祈求保佑能夠挖到好玉。

他們選擇採玉地點全憑直覺,一旦發現有開採價值的玉塊,就一擁而上直到把它挖完為止。

挖到的翡翠礫石要先運到商業中心莫岡,由政府課稅後才會被允許外運。

賭石有風險,下手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