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慧是必修課

對美國加州的 SpaceX 總部而言,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機器臂在生產線上來回晃動,5000 多個員工正為探索火星的緊張日程奔走準備。

不遠處,一群小科學家也在埋頭研究人工智能、代碼編程和火焰噴射器。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 10 歲,就讀於一所名叫 Ad Astra 的學校。這些是他們的日常課程。

學校的創始人,正是 SpaceX 的老闆 Elon Musk。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我們讓孩子動手去拆發動機」

Ad Astra 的名字來自拉丁語,意思是「to the stars」,通往星星。聽起來就很有馬斯克身上的浪漫主義理工男氣質。

2014 年,因為不滿意傳統的教學模式,馬斯克為他的 5 個兒子創辦了這所學校。

到現在,這裡大約有 40 名學生,其中一半是 SpaceX 的員工子女。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 圖自搜狐

馬斯克的 5 個兒子原本就讀於南加州的米爾曼學校(The Mirman School),那裡只招收智商 138 以上的學生,被稱為「天才搖籃」。

雖然聲稱要培養天才兒童的無限潛力,但在馬斯克看來,米爾曼學校的教育方式依然死板固化。這一點讓他非常不滿意。

在 2015 年接受《楊瀾訪談錄》節目採訪時,馬斯克這麼解釋說: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 截圖自《楊瀾訪談錄》

在跟孩子們講解機器如何運轉的時候,傳統的教學方式可能會拿著螺絲刀和扳手,一個個介紹注意事項。而我們,會直接讓孩子動手去拆發動機。

如馬斯克所願,Ad Astra 確實拆掉了許多傳統教育體系的框框條條。

這裡不以年級區分,7 到 14 歲的孩子混在一起上課,按能力和興趣來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內容。

這裡也不發成績單,不以分數或等級來判定學生。你可以任性地跳過自己不喜歡的課程。而且每年一換的課程內容,接近一半都是由學生來定的。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 圖自 Pinterest

Ad Astra 向美國國稅局提供的一份公開文件顯示,一種叫「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教育方法貫穿其中。

就像馬斯克說的「動手拆發動機」一樣,這種方法給學生拋出議題,然後引導他們去主動探索研究。跟坐在教室裡被動接收知識相比,它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 High Tech High 學校,被稱為「項目式學習鼻祖學校」

「克隆」馬斯克

毫不誇張地說,這所學校的課程內容就是衝著「克隆」馬斯克來設置的。

Ad Astra 更看重科學、數學、工程學和倫理學。換句話說,大概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這裡,體育和音樂課是不存在的;而外語他們也不教,因為馬斯克認為實時翻譯會是未來大勢,沒必要為此浪費時間。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最基礎的課程之一是計算機科學。雖然年紀輕輕,但孩子們已經在學習用 Scheme,Swift 和 Scratch 等編程語言寫代碼。而人工智能也是課上最常討論的話題。

馬斯克的期待還不止於此,其中一個課程項目「A-Frame」非常鼓勵孩子們動手搞事情。他們可以變身「瘋狂科學家」,搗鼓氣象氣球或是戰鬥機器人,甚至可以大膽玩起火焰噴射器和電磁脈衝。

「只要別把學校毀掉就好。」校長 Joshua Dahn 笑著說。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除了對科學和技術的熱衷,Ad Astra 還有很濃厚的創業孵化器氛圍。

這裡每年會舉辦 3 次大型的創意市集活動,鼓勵孩子們腦洞大開嘗試創業。他們還有一種虛擬貨幣 Astra,供孩子們用來模擬做生意。

「有的孩子手製曲奇,讓大家在網上訂購;也有的孩子幫別人建網站。他們學到的所有技能都可以用來賺錢。」校長 Dahn 介紹說。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 圖自 time.com

商業頭腦之外,思辨能力也很重要。在課程項目「日內瓦」中,孩子們會被引導討論一些倫理道德相關的問題:

  • 如果你要給教師、消防員、軍隊、市長和警察發工資,你會怎麼分配金額?誰高誰低,為什麼?
  • 如果小鎮上一家工廠汙染了湖水,但政府部門和在那工作的居民都選擇視而不見。你認為誰要為汙染承擔最多責任?為什麼?

他們甚至會模擬外交談判的情景,分組代入朝鮮、美國和中國這幾種不同角色和立場,再進行三方核談判。

而馬斯克最關心的人工智能該如何規範引導,這些小屁孩都在思考和討論。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 圖自 Business Insider

雖然沒有分數和等級束縛,但在 Ad Astra 的「座談會」項目就像是孩子們的終極考驗。

這些平均年齡只有 10 歲的孩子,會被帶到幾百個成年人面前進行演講。2016 年,他們去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而 2017 年則是在南加州大學,場面十分正式。

這鍛鍊的不只是演講能力,還有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 圖自 TED Talk

當演講結束,他們會收到臺下觀眾對自己的評價,從演講風格、內容、說服力到感染力等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而且不是一水的「超棒啊」、「已經做得很不錯啦」的鼓勵式語句,有些觀眾的評價直白得讓人難以接受。

但校長 Dahn 認為,這些真實的反饋是有意義的。

A 或 B 的評級不是真實的反饋,那根本沒用。重要的是認識到你從項目中收穫了什麼,你能做到什麼,以及你真正擁有什麼技能。

想做馬斯克的「門徒」?有點難

最一開始,Ad Astra 只有 8 個學生。校長 Dahn 回憶說,那時他們在 SpaceX 總部的一個小會議室裡上課,「會議室四面都是透明玻璃,工程師們經過總忍不住要偷看一下。」

而現在,Ad Astra 已經有了專門的教室和化學實驗室。他們為每個學生提供 Macbook 筆記本電腦,放學後還會有滿載零食的餐車開過來。

這一切,包括學生的學費在內,都由馬斯克自掏腰包。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 SpaceX 總部,圖自 Reddit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 SpaceX 總部,樓頂是一個大大的「X」,圖自 Google Maps

跟馬斯克一貫的高調作風不同,Ad Astra 到今天還被視作是「全美國最神秘的學校」。

沒有任何大肆鋪張的宣傳,你很難在網上找到它的相關資料。就連官方網站都清湯寡水,唯一的入口還是為在讀學生的父母而設的。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 左邊就是 Ad Astra 的校長 Joshua Dahn

神秘並不代表完全封鎖。Ad Astra 並不是 SpaceX 員工專享的日託中心,現在約 40 名學生裡,也有部分是來自洛杉磯附近的孩子。

不過,入學名額還是有點難拿下的。

首先,Ad Astra 的招生流程太低調神秘了,據 Ars Technica 網站報道稱,甚至是 SpaceX 內部員工也很難獲取招生的詳細信息。

即使成功報名,前方的競爭也相當激烈。在 2017 年,一共有 400 個家庭為 12 個入學名額搶破了頭。算下來就是 3% 的錄取率,比今年哈佛大學的 4.59% 錄取率還要低。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 圖自搜狐

聰明、有天賦和有潛質是最基本的標準,但 Ad Astra 並不想招書呆子。除了邏輯推理測試,他們還會在招生時問孩子們一些奇葩問題:

這位小朋友,你對最近的總統競選有什麼看法?關於星際旅行和人工智能,你都知道多少?

看吧,想把孩子送過去做馬斯克的「門徒」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是教育界的 Space X,還是有錢人的玩具?

就像特斯拉之於交通運輸行業,SpaceX 之於航天業一樣,校長 Dahn 也滿心期望 Ad Astra 能給教育行業帶來變革。

但沒人能說得準,在造車、造火箭、造地下隧道、造糖、做媒體和做火焰噴射器之外,熱愛「不務正業」的馬斯克還能給教育勻出多少精力。

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在馬斯克的 5 個兒子都畢業之後,他還會把學校繼續做下去嗎?

「不務正業」的 Elon Musk 開了一所小學,人工智能是必修課

美國國稅局的公開文件顯示,因為師資緊張,在未來,Ad Astra 的學生規模估計還會控制在 50 人以內。但當日後管理能力增強,他們會改善招生環節,讓學生來源更多元。

而校長 Dahn 現在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

他承諾會將 Ad Astra 的課程內容開源共享。這樣即使學校最後真倒閉了,這些教學模式至少可以留下來。

紐約大學的教育研究教授 Diane Ravitch 對這個想法表示贊同。她希望公立學校也能好好利用這些資源和想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馬斯克應該用他的財富和權力來讓公立學校擺脫當下的困境。否則,Ad Astra 只會淪為有錢人的玩具。

題圖來自 bt.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