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偏愛這七種人,關愛血管是正道

一、卒中的概念和分類

卒中,中醫稱中風。是指腦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神經功能缺損表現的疾病,多因氣血逆亂、腦脈痺阻或血溢於腦所致。以突然昏僕、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蹇不語,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為主要表現的腦神疾病。並具有起病急、變化快,如風邪善行數變之特點的疾病。

腦卒中可分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又稱腦梗死,約佔全部腦卒中的70%。出血性卒中時腦組織局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之後腦組織軟化、壞死,出現相應部位症狀、體徵。常見類型:腦血栓、腦栓塞、腔隙性梗死。出血性卒中(腦出血):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內血管破裂導致的腦實質內出血。佔全部腦卒的10%-30%。是死亡率最高的卒中類型。

腦卒中偏愛這七種人,關愛血管是正道

二、腦卒中的發病機理

最常見發病原因: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內膜脂質沉積,日久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動脈管壁增厚變硬,脂質沉積壞死組織堆積成粥樣斑塊。動脈管腔閉塞,粥樣物質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長期高血壓致腦內動脈壁纖維素樣壞死/脂質透明樣變,如果伴血壓驟然升高,小動脈瘤/微夾層動脈瘤破裂而發生腦出血。腦出血後腦血管痙攣,繼發腦水腫、腦缺血,顱內壓升高形成腦疝。

腦卒中偏愛這七種人,關愛血管是正道

好發部位:深穿支動脈是出血的主要部位;豆紋動脈是腦出血最好發部位。

三、腦卒中的臨床症狀及後遺症表現

腦卒中的臨床症狀:①運動和語言障礙:偏癱、失語、言語含糊。②嘔吐。③意識障礙:昏迷、嗜睡。④眼部症狀:瞳孔不等大、偏盲、眼球活動障礙。⑤頭痛頭暈。

腦卒中的後遺症:①麻木:是腦腦中風後遺症中比較常見的。表現為:患側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側的面頰部皮膚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感,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②嘴歪眼斜: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流口水,說話時更為明顯。③中樞性癱瘓: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呈痙攣性癱瘓。④周圍性癱瘓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射減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縮。⑤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⑥失語:主要表現為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喪失。⑦失認:是指病人認識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及對身體部位認識能力的缺失。⑧失用:即運用不能。病人肢體無癱瘓,也無感覺障礙和共濟失調,但不能準確完成有目的的動作。

腦卒中偏愛這七種人,關愛血管是正道

四、腦卒中的預防

一級預防 針對人群:沒有發生過腦卒中的人群

目的:通過查明和干預可調控的危險因素,預防腦卒中

二級預防 針對人群:已有腦卒中/TIA病史的患者

目的:通過查明原國和干預可調控的危險因素,預防腦卒中總結:一級預防意義遠大於二級預防。

腦卒中的一級預防

一、高血壓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血壓與腦卒中發病風險呈對數線性關係

1收縮壓每升高10mmHg——→腦卒中發病相對危險↑49%

2舒張壓每升高5mmHg——→腦卒中發病相對危險↑46%

推薦意見

2.30歲以上者每年至少量血壓一次,高血壓患者經常測量,以調整服藥劑量。

3.早期或輕度高血壓患者首先改變生活方式,3月後效果不佳者,加用抗高血壓藥物。

4.普通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降至<140/90mmHg。

5.伴有糖尿病或腎病患者,最好將血壓降至<130/80 mmHg。

6.老年人(≥65歲)收壓可根據情況降至<150mmHg,如能耐受還可進一步降低。

二、吸菸

推薦意見

1.吸菸者應戒菸,不吸菸者也應避免被動吸菸。

2.動員全社會參與,在社區人群中採用綜合性控煙措施對吸菸者進行干預,包括心理輔導、尼古丁替代療法、口服戒菸藥物等。

3.繼續加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主動和被動吸菸危險性的認識。

4.促進各地政府部門儘快制定公共場所禁止吸菸法規,在公共場所設立禁菸區和特定吸菸區。

三、糖尿病

推薦意見

1.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人應定期檢測血糖,必要時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和糖化血漿白蛋白或糖耐量試驗。

3.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應嚴格控制血壓在130/80 mmHg以下。降壓藥物選擇ACEI或ARB在降低心血管事件方面可能效果更明顯。

4.糖尿病患者在嚴格控血糖、血壓基礎上,聯合他汀類調脂藥可有效降低卒中風險。(I,A)

5.可以考慮使用貝特類藥物降低風險(Ⅱ,B)

6.不推薦他汀類藥物和貝特類藥物聯用預防卒中(B)

四、心房顫動

推薦意見

1.40歲以上的成年人應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心房顫動。

3.無其他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心房顫動患者;年齡小於60歲、沒有其他心臟病或任何一種血栓栓塞危險因素(低危患者)的心房顫動患者,推薦採用75~325mg/日阿司匹林預防腦卒中。

五、血脂異常

總膽固醇每升高 1mmol/L——→卒中發生率↑25%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每升高 1mmol/L——→缺血性卒中事件↓47%

推薦意見

1.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應每年進行血脂檢查;缺血性腦血管病高危人群,則應每6個月檢測一次血脂。

六、肥胖和超重

推薦意見

1.肥胖和超重者應減輕體重,以降低腦卒中風險。

2.肥胖和超重者可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加體力活動等措施減輕體重。

腦卒中偏愛這七種人,關愛血管是正道

七、代謝綜合徵

1.代謝綜合徵包括腹型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胰島素抵抗(伴或不伴糖耐量異常)等。

2.代謝綜合徵的幾個主要特徵均與缺血性腦卒中危險性增高存在相關性。

推薦意見

腦卒中的的二級預防

2.卒中復發導致患者已有的神經功能障礙加重,並使死亡率明顯增加。首次卒中後6個月內是卒中復發危險性最高階段。所以在首次卒中後有必要儘早開展二級預防,減少複發率,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五、養生措施

1.低糖飲食

糖和含糖類食物會售血糖升高,導致血小板容易凝集成血栓,堵塞動脈,導致心絞痛、腦卒中等疾病。糖、巧克力力盡量不吃。

2.減少脂肪攝入

①腦率中患者最好不吃含脂質高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直接影響血脂水平,引發腦卒中。

②但是需要適量吃一些動物性脂肪油脂,有利於維生素A等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每天最好不超過10克,最好5克左右。

3.適當減少鈉鹽攝入

①鈉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臟負擔,與高血壓息息相關,對腦卒中患者不利。

②腦率中患者要少吃鹽為宜,尤其對合並高血壓的患者,理想的限鹽量為每日不超過5克。

4.高纖維素飲食

①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可以降低膽固醇,從而預預防腦卒中的發生和惡化。

②粗纖維主要存在於糧食、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

③富含纖維素的豆類有黃豆、赤小豆、綠豆、蠶豆、豌豆。

腦卒中偏愛這七種人,關愛血管是正道

5.富含纖維素的水果

蘋果、抽子、山楂、葡萄、西瓜等,每天攝入水果200-400克。

6.富含纖維素的蔬菜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的選擇多種種蔬菜食用。特別是深色蔬菜,應占蔬菜總攝入量的一半。一般人每人每天應攝入各種蔬菜300-500克。

7.富含纖維素的菌藻類

木耳、香菇、海帶、紫菜等。

8.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

①蛋白質是維持心臟、大腦必需的營養物質,但蛋白質不易消化,攝入過多反而增加腦卒中的發病率。

②蛋白質應適量。每日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以每公斤體重不超過1克為宜,應選用牛奶、酸奶、魚類和豆製品,對防治腦卒中有利。

9.清淡飲食,烹調是關鍵

宜青蒸、涼拌、汆、燉、煮燴。忌油炸、煎。

10.戒菸限酒

①吸菸是造成腦卒中、心梗的重要因素,應絕對戒菸。少量飲用啤酒、黃酒、葡萄酒等低度酒,但禁忌烈性酒。

②不宜喝濃茶、咖啡。

11.合理運動

①科學運動,遠離腦卒中

運動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

腦卒中患者根據身體情況,進行長時間有規律適宜的體育鍛煉或體力活動,可以改善血管壁彈性和動脈粥樣硬化情況。

腦卒中偏愛這七種人,關愛血管是正道

②控制體重

肥胖會加重心負擔,是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中風等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

減肥是個“技術活”,要循序漸進,通過降低熱量攝入,適度體力活動降低體重。

超標和肥胖者:6-12個月內減輕5%-10%

體質指數(BMI)維持在18.5-23.9 kg/m

腰圍控制在男性<90cm女性<85cm

腦卒中偏愛這七種人,關愛血管是正道

中醫療法

1.穴位注射療法,又稱水針療法,是在穴位或相應部位進行藥物注射,將針刺、藥理、穴位特性綜合運用,可改善循環,調節神經體液及免疫功能、具有明顯鎮痛效應。

4.中藥熱奄包,是將加熱好的中藥藥包,置於身體的患病部位,通過奄包的熱蒸流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利用其藥效和溫度達到溫通經脈,和氣血,祛溼驅寒目的體外療法。

5.針灸,以針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基本作用包括硫通經絡、調和陰陽、祛邪扶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