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投教育人工智能項目的好時機嗎?

现在是投教育人工智能项目的好时机吗?

這篇文章的創意來自與幾位教育領域投資人的閒聊。他們對於標題的答案截然相反。

一種觀點認為,人工智能在技術層尤其是視覺識別和語音識別等領域進展神速,在搜索、電商和社交等應用場景中的表現也很突出,如果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上取得突破,其在教育等場景中的作用將會迎來質的飛躍。

另一種觀點認為,教育與電商等場景有著本質上的差異,教育產品有著與其他商品不一樣的教育邏輯,但目前這些藉助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教育產品的技術人員對於教育邏輯知之甚少,產品成熟度與用戶期望值相差甚遠,所以他選擇長期看好,但繼續觀望。

现在是投教育人工智能项目的好时机吗?

上圖是藍象資本製作的近二十年來新技術與教育產業融合的趨勢圖。雖然對新技術創業團隊不懂教育的指責不絕於耳,但不影響其中的佼佼者從各個細分領域切入,依賴技術推出各種“學習概念”。

由於這些教育技術產品契合了教育資本化大環境所營造的家長焦慮感,所以即便這些“學習概念”和產品未經有效評估與驗證,並且造成巨大的資金和資源浪費,但並不妨礙它們利用資本和渠道進入學校系統和網絡空間,將學習者作為技術的試驗品乃至犧牲品,且無需為試驗帶來的潛在危害買單。

比較明顯的一個例子便是慕課(MOOC)。慕課誕生之初,人們將其視為可以顛覆傳統課堂的教改利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大家誇大了慕課可以使教育民主化的預期。慕課確實能為弱勢群體提供獲取優質教育內容的機會,但入學率和成功率都高度偏向於優勢人群,它甚至可能加劇而不是縮小與社會經濟地位相關的教育結果的差距。

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應用其實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其核心是:使用計算精確的和清晰的形式,用來表示曾經含糊不清的教育科學目標、心理和社會知識。

近幾年來,隨著底層技術的日益強大,人工智能在數據量、算力和算法等環節所面臨的瓶頸一一破解,教育人工智能產品矩陣漸成氣候,按照功能和使用情景可分為六類:

1、智能教學平臺(系統):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智能化分析學習者所學內容,構建學習者知識圖譜,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案,支持自適應學習,實現學習內容的智能化推薦。其主要用到的技術有:計算智能技術、學習分析技術、數據挖掘技術。代表公司是科大訊飛和乂學教育。科大訊飛2017年財報中,在教育領域的收入最多(見下圖),可謂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商業化變現的佼佼者。

现在是投教育人工智能项目的好时机吗?

2、全面智能測評:通過自動化方式測量學生髮展。所謂自動化是指由機器擔任部分人類負責的工作,包括體力勞動、腦力勞動或認知工作,注重實時跟蹤與反饋,並且提供可查看問題和量表級別的統計數據,依據學習者學習過程中收集的各類數據,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實時跟蹤,以此對學習者學習表現及效果進行評價。其主要用到的技術是學習分析技術。代表公司是批改網。

3、拍照搜索/在線答疑:學習者在學習中遇到疑惑時,可利用手機拍照功能拍下題目或教材內容,上傳搜索即可獲取題目及教材中包含的各類知識點。在此過程中,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軟件可以快速識別圖片或文本信息,為學習者快速、高效地提供最需要的學習資源。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參與,完全利用圖像識別技術、機器學習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自動為學生提供搜索題目中所包含的知識要點以及難點。代表公司是小猿搜題和學霸君。

4、智能語音識別輔助教學及測評:運用基於語音識別技術和自然語言分析與理解技術來智能化識別和理解人類語言,實現人機交互。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作為語言類學習課程,智能語音識別技術不僅可以輔助教師進行教學,還可以作為測評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同時學習者也可以及時獲得發音是否標準的反饋和修正建議,因此大大提高了評估的科學性以及教學效率。代表公司是科大訊飛和51talk。

现在是投教育人工智能项目的好时机吗?

5、教育機器人:具有較強互動和溝通能力,能夠扮演教師、學習同伴、助理或顧問等多重角色,並與使用者進行互動和提供反饋。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主要用到的技術有:計算智能、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理解技術。代表公司有科大訊飛、樂高、海爾、網龍華漁教育等。

6、模擬和遊戲化教學平臺:運用虛擬現實、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技術,為學習者打造一個模擬仿真的學習環境,為操作性技能的訓練提供模擬話練習。

现在是投教育人工智能项目的好时机吗?

雖然教育科技早期項目的退出週期不可預期,但近五年來,資本對於教育領域的青睞有增無減,其中排在前兩位的便是教育科技和職業培訓,文青們甚至用富有詩意的語言來形容教育培訓市場:

中國教育培訓行業就是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渴求的那種長長的坡、溼溼的雪。

無論資本如何押寶教育賽道,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教育信息技術的實際適用度並不高。每次新技術自誕生之日起,人們就期待它能給教育帶來根本性變革,但每次人們都鎩羽而歸。傳統教育環境對於技術所產生的強大抵抗力,讓喬布斯都不禁感慨:

為什麼IT改變了幾乎所有的領域,卻唯獨對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

技術改造教育的努力之所以屢屢失敗,是因為教育技術的驅動在於技術,而不是教育。教育信息技術設計的前提應該是教育邏輯,教育邏輯的核心是對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機制的理解。但遺憾的是,大部分教育技術項目的創始人對於教育邏輯的理解並不如他對於技術的瞭解那麼深刻。

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是否會給技術改造教育的努力帶來轉機?人類的學習機制遠比機器強大的多,人工教學系統以下五點功能就是現階段的機器學習所無法實現的——

推斷思維。在缺乏知識和數據的情況下依然能完成任務。

直覺思維。在信息不完善甚至缺乏信息的情況下能夠完成任務。

模糊判斷。能夠處理非確定性任務。

適應性專長。能夠處理動態任務。

分佈式加工。能夠處理多領域和多任務。

當某一天機器可以實現這些功能時,那離投資人all in教育賽道的大時代也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