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主觀與客觀相互匹配原則的現實意義

學習,是一項複雜的身心勞動,影響因素之多、之雜,波動變化之頻、之大,都足以讓我們茫然無措、難以把握,而任何一種因素的偏離,任何方面的失誤,都會影響到學習的運行狀態,進而造成不良的學習後果。顯然,造成我們學習效能低下的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隨意列舉出其中的許多毛病和問題,但是,主體的身心狀態和能力特點與學習活動不匹配,絕對是一條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不匹配,才使得我們在本可以大有作為的腦力精力狀態下,卻做了簡單、機械、容易的工作,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因為不匹配,才使得我們的即時能力和特點往往不在狀態上,不能充分勝任所從事的工作,導致學習活動的艱難、遲緩甚至勞而無功;因為不匹配,使得眾多的具有不同數量和質量的時間,沒有得到最適宜的使用,由此造成了時間資源的大量浪費。而如果選擇得當的話,我們在這些時段、在這些身心狀態下本可以做更適宜的工作,完成更多的任務,取得更大的效益!但是,由於我們對這一原理和規律的無知,使得我們被動地被外界和自然傾向牽著走,被隨機和偶然控制著,結果,想起什麼就學什麼,哪個感興趣就學哪個,外界怎麼安排就怎麼來,哪個催得緊就先幹哪個,而全沒有進行科學的設計和精心的選擇。這樣,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不是在適宜、匹配的條件下進行學習,其活動效能自然要大打折扣,許多寶貴的時間也因這種不當的選擇而無法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由此造成的損失浪費也是驚人的!

縱觀我們以往的學習活動,我們可以輕易地從中找到太多的違反這一原則的例子。例如,早晨是我們頭腦非常清楚的時候,本應該在這段黃金時段裡背誦一些東西,如外語,以期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或理解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才是正確的選擇,但我們在這段時間裡卻常常念課文,搞什麼朗讀練習,無疑浪費了這段腦力充沛的寶貴時間;有時我們精力很旺盛、腦筋也挺活躍,而我們此時卻在做瀏覽報刊、查閱資料、摘抄經典詞句、整理筆記等一些簡單的作業,這樣的工作需要的腦力很少、甚至帶有休閒和消遣性質,這無疑也是一種高資源的低效使用;有時我們對某內容學到一定狀態,甚至到了靈感迭出的時候,卻由於主觀客觀的原因中途放棄而改為其他的活動,而把這段相對能力正強的大好時機給錯過去了,這無疑也是一種浪費;有時,我們學習某內容遲遲進入不了狀態,總走思,總是調動不起積極性,總是深入不進去,這說明眼下的心態和能力不適宜於學習該內容,應該改換其他內容或形式,如看書看不進去,就嘗試著與人討論,嘗試其他科目和內容,嘗試更為低能耗的工作等等,而我們常常還咬牙堅持;有時從事單一內容的學習活動時間過長,其實,大腦已經疲倦了、興奮度已經降低了,也就是說主體的能力水平已經下降了,再學下去已經效果不好了,應該改換其他的內容與形式,應該使學習活動的樣式豐富多彩,如此才能保持好的學習狀態,但我們對此常常缺乏敏感性,還僵化地繼續著同一活動等等。總之,用心物匹配的觀點來衡量和評價我們日常的學習,可以發現太多的違反這一原則的事例,由此造成的資源浪費也是驚人的。因此,雖然許多情況下我們很用功,決不隨意浪費任何時間,尤其是那些面臨中高考的學生們,更是惜時如金,但是,由於我們忽視了身心狀態與學習的內容和形式的相互匹配,我們對時間的有效利用其實並不高,每一時段的身心資源都沒有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做了大量的低效功和無用功,而這正是造成我們目前學習效能低下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綜上所述,學習是一個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主體綜合的身心狀況對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為了使學習能夠儘可能順暢、高效地進行,為了使主體的身心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儘可能地使主體的身心狀態始終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和檔次上,以便使主體總是能夠以比較高的能力水平和狀態從事各種學習活動,如此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智力活動的高效率。但是,現實情況卻很難隨人心,順人願,人的身心結構總是在不斷的變化中,而且其一般狀態總不是很理想,很少自發地出現全方位迎合客觀活動的情況。為此,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做起,第一,積極地調整主體結構狀態,把那些能夠對學習產生影響的因素儘可能調節、引導到好的參數狀態上來,為高效學習創造共同的身心基礎。第二,正視身心狀態常常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並且經常處於不良狀況這一事實,瞭解這些狀態的特點、性質及其對於學習的意義,然後為其量身定做與其相適宜的學習活動。這樣,就能夠有效地縮小主客體之間的差距,提高主體的相對能力,降低活動的難度,使主體能夠充分勝任所從事的活動。如此,就能夠保證我們在任何條件和身心狀態下,都能有效地利用自我當下所具有的身心資源,使每一時段都能充分發揮出其特有的價值和功效來。

總之,培養和激發高效的學習心態,改變和適應低效的學習心態,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會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們的腦力資源。但是,如何在複雜多變的主客觀環境下,對自我身心保持一份敏感和清醒的意識,如何充分利用各種有缺陷的身心狀態去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和最高的學習境界,則是一門複雜的學習藝術!

學習方法:主觀與客觀相互匹配原則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