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汽車關稅效果立竿見影,降低藥品關稅為何“見效”慢?

有什麼藥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答案當然是......

降低汽車關稅效果立竿見影,降低藥品關稅為何“見效”慢?

還有一類藥,漂洋過海來“救命”,還降低了自身的關稅。

一顆小藥片,牽動著千萬患者的心,也印證著中國醫藥領域對外開放的足跡。

曾幾何時,救命的“天價藥”讓患者頻頻感嘆“等不起”“用不起”,而“海淘”“朋友圈代購”更導致藥品安全存在風險。

如今,隨著抗癌藥零關稅新政實施、進口藥審批步伐加快,上下游的“腸梗阻”逐一打通,抗癌藥用藥問題正加速得到解決。

但降稅政策明確後,進口抗癌藥究竟什麼時候降價,是癌症患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降低汽車關稅效果立竿見影,降低藥品關稅為何“見效”慢?

政策發佈一個多月過去了,有媒體在調查中卻發現,那些享受了進口關稅新政紅利的藥品,銷售給患者的價格還依然未動,讓相關的家庭,頗感失落。

著急的同時,人們自然還會疑惑,為什麼那邊進口汽車的關稅剛出新政,這邊很多汽車的價格就應聲下降。而涉及救人大事的進口抗癌藥價格,為何反應如此遲鈍呢?

這是因為,我國的汽車價格完全是市場調整,而藥品價格還必須遵循政府定價。問題是,藥品價格還不是一個部門說了算,需要在國家衛健委、發改委、人社部以及醫保部門等多個部門協商的基礎上,與廠家進行談判或者集中招標採購制定,中間過程相對複雜,每調整一次藥品價格都需要幾個月的準備與執行過程。

以陝西為例,進入醫療機構的藥品,要進行招標採購,採購機構要等省衛計委的政策。而省衛計委則在等國家有關部門的聯合發文,原因是進口抗癌藥實行國家集中採購。也就是說,進口抗癌藥降稅之後,只有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文件並進行集中採購,降價藥才能逐步進入地方醫療機構。

降低汽車關稅效果立竿見影,降低藥品關稅為何“見效”慢?

為落實進口抗癌藥新政策,天津方面積極搭建綠色通道,推動政策紅利快速落地。自5月1日以來,天津海關共進口了6批次貨值近一個億的進口抗癌藥,累計減徵關稅3800多萬元,減徵增值稅1300多萬元。這些措施值得肯定,但減稅之後的抗癌藥是否降價,還值得關注。

進口抗癌藥無論是集中談價、採購,還是醫保準入談判;不管是海關通關,還是藥品分發各地,都需要“綠色通道”,都需要高效率辦事。因為只有讓癌症患者早日用上降價抗癌藥,才能讓紙上政策變成老百姓的實惠。鑑於進口抗癌藥關乎患者生命健康,政策落實部門要有緊迫意識。

目前已經減稅的部分進口抗癌藥,是否第一時間讓患者用上?減稅之後抗癌藥是否降價到位,醫藥流通環節有沒有侵佔患者福利?這些問題也值得關注。總之,進口抗癌藥是一種“救命藥”,其降稅帶來的降價,既不能讓基層相關機構和部門等待太久,也不能讓患者和家屬等待太久。

最後,我國保護藥品專利是應該的,但對於一些不可替代的醫療藥品,在與相關廠家談判價格時,不妨學習國外的一些經驗,必要時設定強制仿製條款,增加市場對價格的調整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