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自殺,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顆會開花的樹o

歡迎點擊右側關注呦 →




哎 老王啊 我抑鬱了 怎麼說呢

最近我的大腦 總是告訴我

你活著沒有意義 你應該離開

想沒想過 患有抑鬱症的人

為什麼總想著自殺呢

患抑鬱症的人

有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徵

醫學界稱之為思維反芻


患者會過分沉溺消極思維中

他們會產生 一切都是我的錯

是我太沒用了 這個鍋你們不用揹我背

這類的想法 當反覆思考之後

這種消極的思想又會變成

為什麼總是我 他們會對自己失望

對未來無望 從而產生自殺念頭


還有一種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

和普通人大腦在結構上存在差異

大腦左半球負責積極情緒和行事動機能力

還有個叫前額葉中部的地方

專門負責執行能力

患抑鬱症的病人

這兩個地方的神經明顯少於正常人

也就是說積極想法的神經變少了

攔住你做傻事的神經也少了

於是自殺行為就攔不住了


在中國的抑鬱症患者當中

由於社會流傳的男尊女卑觀念

女性的自殺想法比男性的自殺想法更加突出

令人不解的是 男性的自殺率卻比女性要高


抑鬱症患者自殺的想法

相當於腦子裡的另一個自己

如果你實在搞不定他

就應該找醫生複診

或者問問另一個自己真實的想法

畢竟自殺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發兔冷知識

您好!抑鬱症自殺動機是由各種內外因素促發的,但是人們一般所看到的都是外因,即誘發因素,而真正決定自殺的,往往是內因。

一、外因

引起自殺的外因一般是感情危機和情緒障礙的重大生活事件。使人產生強烈的應激性反應,但有些人更多的是衝動、想不開、一意孤行。比如說失戀,背叛,父母責罵,朋友的不理解,戀人、配偶或親人的意外死亡,等等。

二、內因

引起自殺的內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精神疾病

一些抑鬱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酒精成癮者是自殺的高危人群,如所預期的那樣,先前有過心理疾患的病人有較高的自殺率。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一次隨機調查的35例個案中,有28例自殺者具有明顯的抑鬱症狀。有的甚至是處在極度抑鬱狀態之下,這說明自殺與抑鬱有很大的關聯。

(2)長期的疲勞和壓力過大所引發異常焦慮和抑鬱

(3)人生目標的喪失

持續的挫折會讓人受到事物不和諧的方面的影響。一些經不起挫折的人從而對人生目標失去信心或對生活產生過多的灰色評價。這種評價還容易引起惡性循環。這種緩慢的不良情緒和不良認知的累積,讓人感覺到自己生活在痛苦和苦難之中,變成一種潛在的危險因素,最終可能導致悲劇的發生。

(4)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支持之中,對於一個人來說,一旦失去了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社會支持,就可能削弱其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這時往往導致自殺率的明顯增高。

(5)環境參照

有人認為自殺往往發生在自認為境遇不同於別人的人身上。例如,一個女人因為失去她的丈夫而自殺是認為別人不會有這樣大的痛苦,自己是最不幸的人。孤獨者自殺是隻看到別人的天倫之樂,而唯獨自己孤苦可憐;畏罪者自殺是認為別人都輕鬆愉快、前途光明。而只有自己才將有身陷囹圄之咎,等等。如果一個人與周圍人群處境差別較大。他所體驗到的恥辱、憂傷和絕望的情緒就會特別強烈,甚至難以忍受,因而容易出現自殺現象。相反,如果大家境遇雷同,即使是處在十分艱難的甚至菲人的境況之中。人們也能忍受下來。

(6)人格因素

當遇到同樣一個主觀上或客觀上無法克服的動機的衝突或挫折情境的時候。不同人格的人會做出不同的應激行為,有些人堅強地挺過去了,而有一些人卻選擇了自殺。這裡,顯然還有一個耐受力問題,不同的個體差別很大.那些心理承受力過低,心靈脆弱,人格及情緒處理方式較不成熟。環境適應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較弱的人在面臨挫折和困難的時候更容易自殺。有日本學者認為,從自殺者的性格特徵看,一般過於內向,孤獨,容易陷入焦慮與絕望感中,偏執,過分認真,責任感過強,缺乏興趣愛好,情緒不穩定,心情多變。而這些性格特徵常常與偏執的父母教養態度、複雜的家庭關係有關,有研究報道,自殺者中性格內向與較內向的佔95.2%,孤僻佔52.4%,虛榮心強佔71.4%。


精神科藥師小池

死亡是抑鬱症不可逆情況下的最終出路,死亡對於重度抑鬱症來說是解脫,而活著就是負擔就是罪惡,有什麼比活著很痛苦?為什麼重度抑鬱症想著死亡,那是因為一直以來你用自己的身體在對抗抑鬱症帶來的一大堆痛苦,當超越了你身體的承受極限,於是殺掉自己就是最終的選擇!

自殺是情緒的日積月累

小我將我們的情緒鎖在了那個早就不在這時這裡的過去,我們一生都在逃避這些情緒,看起來很有效,情緒似乎消失不見了,並不意味著他們也就不復存在,而實際上正是身體上對於這種情緒的壓抑和否定才使得小我更加有力量,最後情緒固化成痛苦,以仇恨的方式狠狠的報復你的身體,所以你想到了自殺。

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封閉是他對抗外部世界的本能防禦方式。封閉可以緩解患者的傷痛,但卻會構成新的心理障礙。自殺是另一種防禦方式,或許可以稱之為終極防禦。這種防禦最快捷、最有效,也最徹底,只不過,它帶來的是毀滅。

重度抑鬱症其實已在自殺前死去

抑鬱症患者的軀體疼痛、快感缺失、悲觀絕望,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情感的喪失。當病程再發展到一定程度,患者會變得麻木、呆滯。抑鬱症的一個基本的表現,就是患者不再能體驗情感和生活的美麗。世界上的一切,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都與他無關。味覺嗅覺觸覺聽覺視覺變得麻木而遲鈍,按照既定的習慣進食,親人朋友近在咫尺,他卻遠在天涯。他不但喪失了快樂、希望,最後還喪失了愛的能力、審美的能力。

這個時候,人就成了一具軀殼,成了行屍走肉,軀殼還在,靈魂早就死去,所以重度抑鬱症患者其實已經在自殺前死掉了!

自殺不是憂鬱症的專利

並不是重度抑鬱症了,人們才想到自殺,只要你不覺知,你就會做出類似無意識的行為,覺知情緒以下的真相,學會處理情緒,你該生氣就生氣,該高興還得高興,只是讓你不被生氣主宰,甚至不讓高興主宰,陷入無意識中,做出無意識舉動,《范進中舉》裡,范進因為中了舉人高興的瘋了,我曾經親眼見過一個小姑娘買菜的時候與攤販爭執,拿起菜攤上的刀子捅向攤主,我也見過因為控制不住情緒讓自己陷入抑鬱而自殺,不要心如止水,情緒來了,你只要看著他,與他愉快的玩耍,這就是自我療愈的目的!

《了凡心療愈》如何自我療愈抑鬱症

1)走出你的頭腦

抑鬱症患者最大的問題在於會自發成為頭腦的囚徒,他們會進入頭腦胡思亂想,他們的念頭非常多,他們可以想一整天,在夢想裡他們會得到慰藉,所以他們不願意出離自己的頭腦,因為它其實是潛意識裡的保護機制,它會壓抑我們所有痛苦不愉快以及不安全的感受,它的意圖是要是我們對排斥的體驗降到最低,然後它為我們在腦海之中營造出無覺知無意識的世界,它脫離於我們的身體而存在,我們會在精神上得到某種程度的愉悅感,並會存儲於我們的潛意識當中,所以人們都在享受他們的夢幻,他們在夢中盡其所能的讓夢境充滿五彩繽紛的色彩,他們裝飾夢境,並讓自己沉醉不已。所以每當夢想照進現實時,人們卻發現自己異常地可憐、悲慘,當你內在不喜樂,因此你才會欲求感官的快樂,一個不快樂的人一定會進入慾望,慾望是不快樂的頭腦追求快樂的方式。

2)感覺你的感覺

如何走出你的頭腦,首先要做的是感受你的感受,所以我對使你的思維變得清楚沒興趣。思考是個非常具有欺騙性的過程,它讓你覺得你在做一些偉大的事業,但你其實只是在築一座風中城堡,所思考的念頭就是風中的城堡。感覺比較具體也比較實在,感覺會轉化你。我的整個努力是要使你察覺到你混亂的思維,使你察覺到你生病的頭腦,使你察覺到你的瘋狂,使你察覺到你的精神分裂。使你察覺到你的整個病——以至於你一定要丟棄它,你不能再抓著它不放。 一旦思維被丟棄時,一旦你知道你不是思維時,突然的蛻變就會發生——你被送進另一個世界,你已進入意識的世界了。

3)提升你的意識

當你處於無意識的狀態下時,生命所有的問題都有準備好的解答,那個無意識就是罪惡,因為那個無意識是我們所能製造出來的一切無知、夢想、幻象和無意義之事的背景與基礎。罪惡只是一個無意識的頭腦。所以每當一個情況出現的時候,你的頭腦根據既定的模式去響應。既然是根據準備好的答案回覆,那就不是真的響應,那只是無意識的反應。是停滯不動的一池發臭的水,而意識則是一條河流。

意識就好像一條河流,當思想很多的時候,河流就凍結起來了。意識能夠被縮減成思維,而思維能夠再度被融解成意識,河流完全在流動,你將冰山完全融解,你將所有凍結起來的東西都融解掉,靜坐合一就是在做這樣的事,它是融掉所有思維的一種努力。它們可以再度被轉變成意識,那麼河流就會恢復流動,活生生的、充滿生命力的、跳著舞的,然後它就會流向大海。

4)變得覺知

在無覺知狀態下,壓抑了的情緒會在體內不斷的累積,直到一個臨界點就會以各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方式顯化在我們的面前,我們的身心都開始病了,比如乳腺增生抑鬱症等情志病,中醫理論也有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覺知狀態下,感覺多一點,思考少一點,你將會變得越來越快樂。樹木比人來得更快樂,小鳥比人來得更快樂,動物也比人來得更快樂,那簡直是難以置信!人到底怎麼了?他被陷住在頭腦的運作機構裡,深陷無覺知無意識的狀態,他們繼續閱讀每一樣東西,什麼東西都讀,他們繼續看電視,他們繼續聽流行歌曲,繼續跟朋友聊天,他們都將垃圾倒進別人的頭腦裡。唯有你足夠的意識,你才能覺知,覺知是改正錯誤的一劑良藥。

4)活在當下

一但你活在當下,你是有意識的。意識就是當下;意識是一種當下。否則你像一個機器人、一部機器一樣的活著。沉迷於你的習慣,你不斷、不斷的重複它們。而因為它們是機械般的,它們從無法滿足你。所以輪子繼續轉動。因為不滿足,你欲求更好的未來。不滿足於過去,你投射出一個未來。但未來來自過去的投射--它註定會這樣。也許某些地方有點不同,但不是很多。一點修飾過的,一點裝飾過的,改良過的,但本質一直未變。你將會再度是不滿足的,然後你將再次投射。

  “要重建自我,需要意識、覺知、觀照、努力,還有最重要的——時間,那是治癒一切頑疾的良藥。”“在憂鬱中成長的人,可以從痛苦經驗中培養精神世界的深度,這就是潘多拉盒子底下那帶著翅膀的東西”……

在歷經數次崩潰並努力探索解決之道後的深刻體會,請把疾病當作你生命中一次特殊的歷練;請相信,只要心存希望和愛,你們一定可以走出來。

—採擷於《了凡心療愈》


了凡心療愈

主要原因是對於某種重要的壓力感覺感受不到絲毫可以突破的希望,失去了任何活著的動力。

吃東西沒味覺,自然沒有食慾的滿足感;做些什麼沒力氣,自然沒有完成什麼的成就感,更談不上運動下多巴胺釋放的快樂,所看所聽所感覺到的反而是些刺激: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快樂我享受不到? 而這一切的發生是因為當事人捲入了一種對他們而言非常非常重要的感覺:實現某種期待或者說願望。

對這種期待或願望,他們不敢鬆懈,一直全神貫注全力以赴,不斷挑戰自己的生理與能力極限,以致失去了人生其它領域的體會與快樂,看不到人生全方位的立體的動態圖景。直到某一天,他們累了開始力竭了,感覺到再無能力去滿足這種期待或願望,於是恐懼感油然而生。

事實上他們之前的所有努力就是戰勝壓制這種恐懼感,但是被恐懼追著跑的人生最終還得來到恐懼跟前。

可是這時候,他們所思所想所做皆成定勢,人生空間在他們的視界裡已經沒有迴旋的餘地,面對恐懼卻又無法戰勝,於是絕望也油然而生。

猶如高速運轉的馬達沒了電源,剛開始是有些低落,但仍然強撐著,可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繼續迴旋後,越來越慢,最後徹底失去動力。

而在此時,長期思維高壓下造成的破壞性生理體驗幾乎同步到達。心理與生理的雙重痛苦讓我們的抑鬱症朋友放棄了繼續戰鬥的最後一點意志。

親愛的朋友,希望在思維定勢之外!


一境心理陽光家園

日本社會,高壓下滲透著人情的淡化

表面上到街上陌生人看到都會抱以微笑打招呼,其實這是日本高素質下的自然表現,日本社會的高壓下,很多人為了生活奔波為了生存拼命,失業了也要竭盡所能地表現出生活很美好的樣子,內心卻很痛苦

然後日本的家庭,偏向於歐美那邊的教育環境,孩子十八歲就很多需要兼職自己賺錢養活自己,畢業了就差不多搬出去自力更生了,這也是日本啃老族比中國少很多的原因,但同時暴露出日本家庭的人情關係,父母與孩子關係在孩子搬出去住後就慢慢的變得平淡了,有些還會惡化,沒有中國這樣家庭關係相對和睦一些,這種最親密的親子關係的平淡也是很多日本人沉默寡言不善於表達內心想法的導火索,也就是大環境下很多日本人容易抑鬱的關鍵


LHW7985

日本人普遍工作壓力大。這是眾所周知的,日本的GDP總量排名世界第三,但是卻只靠一億人來創造,可想而知他們的工作強度有多大。加班加點現象比較中國,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還有就是日本的傳統,女主內,男主外,日本有相當一部分女性是不從事社會工作的,這就無形增加了男性的壓力。我看過很多文章說日本人禮貌後的實質是,這是個病態社會,本來每天工作就忙的要死,還要說許多客套話,哪怕見了再熟的人都要鞠躬問好。他們的真實想法就只能壓在心裡,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許多心理問題,我想一個正常人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會變得不正常的。這樣一個病態的社會,難免會有很多人壓力巨大,導致抑鬱症等問題的出現,進而自殺,日本有許多的自殺森林,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去哪裡自殺,而且日本政府每年也都會組織人員上山尋找死去的人,替他們善後。


海棠花開四五月

我在日企工作,雖然是一個公司的,我是新人,我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日本人和中國人,不是聽說話,就是看這個人的精神狀態。

中國人普遍隨性自然,精神面貌良好。

日本人神情猥瑣陰沉,就是一些高學歷的日本人也是。

一進公司就很壓抑的感覺。呆久啦會把人逼瘋的。

壓抑的環境可能是造成日本國民性格猥瑣壓抑陰沉的原因。也是日本人自殺率全世界第一的原因


萬皇歸宗

主要是不明因果?該放下的放下下!有信仰的人,知行善!《了凡四訓》,善因才會有善果?



慈證

這是一種民族詛咒!日本人會因曾經犯下的罪行,而承受著百年詛咒!這是真的!

看到有些人說的什麼壓力大什麼的?完全沒說到點子上去!活在這個物質的社會里,誰的壓力不大?壓力大就要去死?真搞笑。。。


1丿2de天空520

日本是全世界自殺率最高的國家。原因無非有兩點。第一點,日本經濟與科技高度發達,社會競爭激烈,社會秩序井然,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精神必須高度緊張。第二,日本人性格隱忍,缺乏安全感,遵守規則,追求完美,自尊心和自卑心極其強烈。加上傳統武士道精神影響,導致日本人自殺率居高不下,長期佔據世界第一。

題主提問的動機很有意思,閃耀著愛國主義思想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