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再现倒闭风波,沃特玛员工承认“部分停工”

因资金链问题,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近半年一直处于舆论风口浪尖。

从2015年到2017年,市场占有率始终位居全国前三,作为动力电池行业巨头之一,沃特玛过去甚至和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巨头一较高下。谁料短短几个月之间,就有“大厦将倾”之势。

动力电池再现倒闭风波,沃特玛员工承认“部分停工”

2018年风波不断的沃特玛

近半年来,沃特玛却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中,各项财务指标却持续暴跌,资金链条处于紧张状态似乎已经不是秘密。

今年3月份,据多家媒体报道称,沃特玛厂区遭到了供应商上门“讨债”。而今年4月1日,坚瑞沃能发布公告称,公司整体债务达221亿元,逾期债务19.98亿元,而沃特玛董事长李瑶所持股份亦已被司法冻结。4月9日,坚瑞沃能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存货销售和固定资产销售的形式将公司对相关供应商的应付债务进行抵扣,所涉及的金额共计18.48亿元,涉及供应商共计104 家。紧接着,在5月逾期债务增至35.32亿元,其中包括对上游供应商欠款以及银行借款。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9月,坚瑞沃能通过发行股票以52亿元收购沃特玛,成为后者的母公司,2017年上半年坚瑞沃能实现净利润提升,沃特玛的电池出货量也维持在全国前三。但坚瑞沃能2017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96.6亿元,亏损36.84亿元。2018年一季度营收为11.17亿元,同比下降59.88%;扣非净利润下滑272.12%,沃特玛大有一蹶不振之势。

不过,据沃特玛相关人员回应澎湃新闻,让行政人员先停工是为了节约开支成本,而且仅是深圳沃特玛发布停工通知,其余城市的沃特玛工厂不受影响。此外,在停工期间,仍有少量一线员工留守,以便完成目前现有的订单生产。

对于沃特玛的财务危机,该公司总经理秘书长钟孟光在4月的采访中表示,其一是因为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滑坡,其二是公司规模扩建,其三是公司长期采取的短债长投方式以期扩大经营规模,反而造成了银根紧缩。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7年,沃特玛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6%,8.3%以及6.6%,占比明显下滑,虽然与宁德时代以及比亚迪存在明显差距,但也处于三甲之列,如今其三甲位置已经被国轩高科取代。

动力电池再现倒闭风波,沃特玛员工承认“部分停工”

几无退路:旧货难出新货无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是引发坚瑞沃能此次财务危机的原因之一。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新能源车需运营3万公里之后才能申请补贴,由于沃特玛是主要以客车和物流车等非个人购买车作为主要的供货对象,在补贴金额和回款速度上必然受到波及。如果说彼时沃特玛尚能招架,那么随着2018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对电池密度提出更高要求后,沃特玛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根据国家最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技术要求》,乘用车、非快充类客车、货车或专用车获取国家补贴的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最低要求分别为:105Wh/kg、115Wh/kg和115Wh/kg。而根据此前母公司坚瑞沃能的公告,公司部分大订单未执行完成的原因是“对方通知电池规格边更”,显然,沃特玛的动力电池已经无法达到装机的技术要求。

钟孟光也曾对外表示,公司快速扩张之时,未能准确预判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确实是战略失误,“当初想以走量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结果步子迈得太快、太激进,导致如今出现资金困难。”

沃特玛经历的起起伏伏,与自身电池技术路线选择息息相关。沃尔玛是以磷酸铁锂为主的电池厂商,主要不足是能量密度较低,而新能源补贴政策的一个明显倾斜就是向高端产能方面倾斜,如今能量密度高的三元锂电池受到热捧,在三元锂电池愈发成为市场主流的大背景下,其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他还指出,第二个瓶颈是沃特玛需要提升技术,推出高比能量的动力电池系统,比如开发三元材料动力电池,并快速扩产,但目前沃特玛处于债务违约、资金链紧缺情况下,加大资金投入研发和扩建生产线都很难实现,如果再这样下去通过消化库存或开拓新业务来化解目前危机的希望渺茫,“引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投资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是首选路径,从公司近期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来看,目前进展较为缓慢,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

动力电池再现倒闭风波,沃特玛员工承认“部分停工”

补贴退坡后,动力电池生意不易做

“网红独角兽”宁德时代刚完成在A股上市不久后,近日又揽下德系巨头宝马的10亿欧元的订单,成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毫无疑问的一哥。但除此以外,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的日子却不算十分好过。

由于动力电池规划产能长期处于过剩状态,加上国家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数据显示,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2017年的生产企业数量比2016年减少了一半。实际上,在2017年,三元锂电池早已完成对磷酸锂电池的逆袭,占据新能源乘用车76%的装机量,密度低的磷酸锂电池,只能在并不景气的商用车领域发挥作用。

即便是如今排名第三的国轩高科,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的跌幅分别达到了4.3%和20.3%。另一陷入停产传闻的银隆新能源,其钛酸锂电池密度更低,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也与不断提高的补贴门槛背道而驰,如今格力系正在对其“改造”中。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更大挑战,或许仍在路上,随着2020年动力电池“白名单”放开,松下(特斯拉供应商)、LG等外资巨头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是大概率事件,留给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窗口期已经所剩无几。

【新出行健康指数】

沃特玛 资金实力 ▼ 4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