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農民福利!我國首個農民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定檔秋分!

“我向全國億萬農民報告一個好消息!”6月21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個節日的設立,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由國務院批覆同意的。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設立一個節日,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門審議,這是不多見的,可以說這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

億萬農民福利!我國首個農民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定檔秋分!

第一個在國家層面為農民設立的節日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以及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潘顯政詳細解答了這個節日的來由及相關問題。

發佈會上,韓長賦詳細介紹了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相關情況,他說,“中國農民豐收節”不是一般的節日,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不僅是星期天,而且連著中秋節,我在這裡也為農民豐收節做一個廣告,歡迎城鄉居民屆時到鄉村來望山看水憶鄉愁,與農民兄弟一起共度豐收節,共享農家樂。”

韓長賦說,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人們對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正在淡化,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讓人們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可以匯聚人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託,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薰陶。

億萬農民福利!我國首個農民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定檔秋分!

為何把每年秋分設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不同作物收穫期各不相同,為什麼把每年秋分設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韓長賦表示,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豐收節和農事傳統密切相關。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基於這幾點考慮:

從節氣上看,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晝夜平分,秋高氣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穀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

從區域上看,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各地收穫時節有所不同,但多數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頭。所以兼顧南北方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便於城鄉群眾、農民群眾參與,也利於展示農業的豐收成果,具有鮮明的農事特點。

從民俗上看,我國十幾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如畲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國家層面設立一個各民族共同參與、共慶豐收的節日,有利於促進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團結和發展。

如果糧食欠收,是否還辦“中國農民豐收節”?針對這一問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潘顯政回答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尤其是通過持續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目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2000億斤以上,這是農業的基本面。

他也同時表示,我國自然災害多發,部分地區、部分時候可能會出現減產或欠收情況。

“俗話說,東方不亮西方亮。我國幅員遼闊,局部減產並不代表全國情況。”潘顯政說,“如果某些地方欠收,更要激發、振奮農民的精神奪豐收,在其他方面以豐補欠。通過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既可以提振信心,又可以為農民增收搭建平臺。”

億萬農民福利!我國首個農民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定檔秋分!

如何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怎麼過?將組織哪些活動?韓長賦說,這是第一個全國性的廣大農民參與的節日,今年又是第一年舉辦,所以,這個節日一定是很隆重的、很豐富的,在全國層面也會舉辦一些活動,一定要搞好。

更多的是在地方,發揮地方的創造性。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農時農事,組織開展好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紛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

他說,鄉村風情不在奢華,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既要有節日的儀式感,又要避免鋪張浪費,要形成上下聯動、多地呼應、節儉樸素、歡慶熱烈的全國性節日氛圍。同時,農民廣泛參與是關鍵,所以支持鼓勵農民開展與生產生活生態相關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

韓長賦還強調,“中國農民豐收節”既是農民的節日,也向其他社會群體開放,將通過開展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助豐收等活動,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辦成農業的嘉年華、農民的歡樂節、豐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