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宅”星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新方式?来看这位大神是怎么做的

一线城市的繁华吸引着无数人的向往,可挤在高峰期的北上广深地铁中总会给自己一种“沙丁鱼罐头”的错觉。鉴于这一点,与忙碌奔波的上班族们形成鲜明差异的“死宅”星人应运而生。

近年来,“宅”文化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宅在家中,利用各种终端设备就能“打发”一天。虽然这种生活方式会被冠以“与社会脱节”的帽子,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生活方式已经风靡全世界。

年纪轻轻就很“宅”

据统计,“死宅星人”群体的年龄段基本集中在18-34岁,可能是由于该人群大部分为大学生或刚进入职场的新人,也可能是宅着能节约开支,从整体消费水平来看,大部分“死宅星人”的消费水平偏低。

“死宅”星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新方式?来看这位大神是怎么做的

北京、深圳、广州的“宅一族”占比均超过20%,上海的“宅一族”占比也接近20%,一线城市的长期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通过适度的“宅”来调整生活节奏、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

“死宅”星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新方式?来看这位大神是怎么做的

普通“上班族”在非工作日呆在家的时间大约为12小时,而“死宅星人”每天呆在家的时长近20小时,他们“宅”在家都在做什么呢?

首先看“上班族”们每天最渴望的睡眠时长——“宅”一族在休息日的睡眠时长基本保持在8个半小时左右。北京“宅一族”最爱睡,平均每天比深圳“宅一族”多睡25分钟。除了睡觉,“宅一族”在看视频、游戏以及学习等

“死宅”星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新方式?来看这位大神是怎么做的

方面都投入了不少时间。“宅一族”大概会花费23%的时间在视频阅读等app上,该数据在假期飙升到了57%。但如果想给死宅星人们打上“不求上进”的标签,也会有一大群上进的“死宅星人”跳出来表示不服:

在“宅一族”一天时间分配占比中,学习类APP的使用时长占比位列第二。进一步观察各类APP的平均使用时长可发现,相较于工作日而言,虽说短视频、游戏、学习等类APP的平均使用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学习类APP的增长率高达212%,当然,有人会问:“宅”一族们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通过什么获得收入?

这就不得不提到互联网给人们职业生涯带来的改变。过去,要成为伦敦出租车司机,需要通过一项「基础知识考试」,要求受试者至少对查令十字路半径2.5公里范围内对该地区有彻底认知,这意味着至少需要记住2000多条街道,同时还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计算出两点之间的最优距离。而Uber的出现,把出租车司机这一优势彻底击溃。在谷歌地图的帮助下,一个普通的驾驶员都可以吃这碗饭,如今一部智能手机在手,通过互联网平台这一阶梯能跨越过一切职业的门槛。

“死宅”星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新方式?来看这位大神是怎么做的

把知识外包给互联网,是我们正在经历的重大时代转折之一。未来已来,你我都已身在未来中....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个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的简单和复杂。越来越多的人依靠自己的自身实力和才华获得巨大的成功。

每个人也不止一个身份,很多“宅一族”通过自身的技能借助互联网成为了#斜杠青年#,无视空间与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在过去是只存在于我们想象中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采访了斜杠青年的典范新智客欧阳泽林先生,来分享他作为斜杠青年的经历。

欧阳泽林 【85后,处女座】

自媒体人/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培训讲师/域名投资人/无证设计师/野生 PHP工程师

对于个体,我“不误正业”——助力个人品牌IPO

对于组织,我“业涉撩人”——助力企业的雇主品牌和招聘创新

在个体与组织的雇佣交易关系转变为共赢合作关系这条未来已来的路上不断实践与创新,致力于帮助雇主和个人在当今数字时代做好雇主品牌和个人品牌的【渠道】建设与运营还有【内容】生产和传播,并以此来实现职场中的高潜个体更快的获得职业晋升和更好的创造商业合作机会

“死宅”星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新方式?来看这位大神是怎么做的

Q:作为#斜杠青年#,同时具备很多身份,现在最主要的身份/工作是什么?

Q:那是什么原因让自己现在专注于这样的“左手雇主品牌、右手个人品牌”事业当中,是兴趣使然吗?

A:可以说是兴趣,严格来说是“把兴趣成功的当成了工作”,当然这里的前提就是高度的自律,严格的要求自己,用清晰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知识管理、时间管理、关系管理。我的我恪守的格言就是人生要不断的打破自我,“斜杠青年”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人生价值观,需要实力支撑,它的核心不在于多重收入,也不在于多重身份,而在于多元化的人生。

作为一名“斜杠青年”,我喜欢用越来越多的“斜杠”来刷新自己的履历,因此我在很多次“一不小心”中掌握了很多技能。“斜杠”背后,是对职业未来的焦虑,是为自身未来不可避免的职场贬值作提前的准备。

而从2016年起,“多重职业”渐渐成为全球新趋势,未来的时代将比任何时候都看重个人的力量。斜杠时代,雇佣关系可能在某种意义上会更多地转变为合作关系。因此开启“斜杠人生”不仅能满足我个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Q:那在做这样的事情,对于企业而言 有没有实际的降本提效的效用?

A: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率,这里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就是“人”,人的能力和意愿,有任何一点没有匹配到位,就会导致成本的发生,导致效率不高,这也是为什么我自己愿意“一个人活得像一个团队一样。(实际上,我还有10多位知识合伙人,我们通过碎片化的实践,通过灵魂的知识共创关系,利益分配机制,围绕共同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很不错的结果)”。另外,我曾在一个付费制经验交流平台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观察研究,其中有73个职场发展相关的问题出售规模达到了70万,有1500多人为其买单。大半部分职场经验丰富的人都能给出满意答案,可大部分人还是依靠着组织在发展个人的职业。

再回到我们今天的时代背景。在传统被颠覆、技术更新迭代越来越快、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一切都似乎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人们都在谈论互联网思维,谈论“VUCA(Votile,Uncertainty, Complex及Ambiguity)”未来的组织会演变成什么样,很难看清楚,但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楚,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

以科层制为特征、以管理为核心职能的公司,随着发展组织架构也越来越复杂,直接导致企业人力成本的提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组织更具自主性、流动性和灵活性。平台是个体能力的放大器,让员工的专长、兴趣和客户的问题有更好的匹配,这样企业通过平台借助灵活用工的方式就能完成企业内部的组织优化,从而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

Q: 企业应该如何才能更加的适应企业与员工的新型关系?

A:给我新书《职场新物种@斜杠青年》作序的William提到过,互联网的发展让商业底层逻辑被改写,传统组织模式已经发生转变,科层式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了。斜杠时代,绝大部分的企业并不能完全拥有其员工的全部工作时间和技能,雇佣关系可能在某种意义上会更多的转变为合作关系。随着企业经营压力的变大及社会分工的细化,很多企业开始给自己“减负”,以求降低其人力成本。

而任正非先生说过,管理中最难的是成本控制;没有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企业就处在生死关头。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着,怎样识别出组织中的“斜杠青年”,尽可能多地发挥他们的斜杠技能,是摆在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课题。

Q:那您认为,现在类似于收稻这样的人才分享平台,为从业者和企业提供了怎样的便利?

A:1.平台+个人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平台崛起,这些平台为自由职业者提供了一个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同时能让企业能够接触大规模有高技能的人才。平台提供了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使得它们对大公司特别有吸引力,公司可以非常快速灵活的根据需要补充内部员工能力的不足。

2. 企业的启动和交易成本更低。现在非常多的自由职业者平台,让企业在寻求斜杠青年适合度和时间性上大大的缩短。

3. 消除传统的雇佣成本。平台技术消除,至少是减少了雇佣过程中地域、信息和管理的障碍。这样方便公司更加灵活和基于需求雇佣自由职业者,让经理为组织带来存在于外部的新技能和知识。与之前关于灵活劳动力战略一直,企业不但从平台上追求人员数量、人员能力和财务的灵活性,而且也在借用平台在知识创造和创新方面的优势。

……

“宅”这个词从诞生起就备受争议,“死宅星人”们更容易被贴上缺乏目标、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标签。但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宅一族”同样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技能,成为“斜杠青年”,创造财富、实现自我价值,掌控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