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在香港反響不佳,卻比李小龍率先打進北美,昆汀看完後成迷弟

2001年《臥虎藏龍》在北美地區公映,在放映週期32周,最高時期有2027家影院公映的前提下,取得了1.28億美元的總票房,創下了華語電影在北美電影市場的票房榜首,至今無人能破。很多人都以為北美觀眾對華語功夫電影的初始認知來自李小龍的電影,其實,還有一部電影比其更早打入北美市場——1972年由羅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儘管該片在香港票房不佳,但卻在北美地區取得了相當不錯的票房成績。

本片在香港反響不佳,卻比李小龍率先打進北美,昆汀看完後成迷弟

由於在1972年李小龍的《精武門》在北美小規模上映時,好萊塢表現出輕視態度,而部分媒體更給出差評。所以華納兄弟在發行《天下第一拳》的時候,放棄了北美市場優先的策略,先試水歐洲市場,歐洲市場取得巨大成功後,又迅速引進北美市場,成為首部在北美大範圍公映(約1000家影院)的華語影片,從而在當時掀起了“好萊塢香港武俠電影浪潮”。

本片在香港反響不佳,卻比李小龍率先打進北美,昆汀看完後成迷弟

片中的英雄成長情節,對各派武功的展示,以及趙志豪(羅烈)發紅的鐵砂掌等橋段,都很大程度地滿足了北美觀眾的獵奇心理。這使得影片在北美大受歡迎,並盤踞票房榜單長達一個月之久。最終名列當年北美年度票房榜單第9名,這可謂是當年轟動一時的文化現象,而本片的製作方邵氏影業,也憑藉此片順利打通北美電影市場。

本片在香港反響不佳,卻比李小龍率先打進北美,昆汀看完後成迷弟

即便是放到現在,依然能覺得本片精彩絕倫。儘管打戲方面略顯笨拙,但這種拳拳到肉的衝擊,以及對打戲的精準到位剪輯營造出來的緊張感讓人著迷。而影片最後趙志豪同日本武士的那場對決,也很有力道,堪稱一絕。劇情方面,和很多武俠片一樣,充斥著家國情懷,兒女情長,愛恨情仇。它講述了趙志豪的成長曆練,以及他內心的強大與不顧一切。

本片在香港反響不佳,卻比李小龍率先打進北美,昆汀看完後成迷弟

本片在香港反響不佳,卻比李小龍率先打進北美,昆汀看完後成迷弟

綜合來看,儘管影片《天下第一拳》在北美意外成功實屬偶然,但在特定時期,香港武俠片在北美爆紅卻是必然的。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票房市場,40多年前的邵氏影業能夠抓住時機,成功打入北美市場,對於現在的電影發行公司而言,具有教科書式的重要意義。儘管該片的藝術性還有待商榷,但如何順應時機,合理有效的文化輸出,卻值得我們思考。

本片在香港反響不佳,卻比李小龍率先打進北美,昆汀看完後成迷弟

繼《天下第一拳》之後,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香港武俠電影。也開始關注了這家香港電影公司——邵氏影業,才有了後來的《少林三十六房》,《武館》,《少林搭棚大師》等影片得以名揚海外。

本片在香港反響不佳,卻比李小龍率先打進北美,昆汀看完後成迷弟

2001年《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北美公映,儘管本片在香港上映時票房一般,僅獲681萬港元,位居1993年香港電影票房榜第58名,但在北美放映6周時間,最終獲得1468萬美元的總票房。這樣的成績與負責宣傳和發行的昆汀功不可沒,熱愛香港武俠片的他,用極低的價格買下本片發行權,並動用所有資源來為其造勢。

本片在香港反響不佳,卻比李小龍率先打進北美,昆汀看完後成迷弟

反觀近些年,華語電影在北美公映的票房數據,可謂是慘不忍睹。除了像《一代宗師》這樣量級的武俠片能夠有所斬獲之外,國內票房口碑俱佳的影片,到北美市場放映,票房數據都不甚理想。不同的票房市場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受眾與價值差異,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進行合理的文化價值輸出,我相信是未來所有電影放行方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