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左王艋、中王六一、右徐国卫

我这次到济南的重头戏是拜访收藏家徐国卫先生和参观他的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我是经好友范承玲引见,专程慕名而来。我在济南的年青朋友王艋开车将我们从郊区拉到了博物馆所在地济南报业大厦。山东因拥有巜老照片》等杂志而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名气,其出版业在全国算得上大户,他们所建的大厦当然很有气派了。到了报业大厦博物馆门前,我的第一印象就相当不错。步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在展出的"鲁迅与他的朋友们"特展。光凭一眼扫到的展品,我一下子感到真有好东西。

徐国卫先生在馆内大厅,接到我手机电话,应声而至。他个头高,有些魁梧,真有几分山东大汉的堂堂相貎。三两语后,我们俩"凭着国际歌词,就找到了自己的同志"。徐先生感到他遇到了知音,热情地引导我们参观他的的博物馆。他这一私人博物馆主要由"中国早期油画"、"中国绘画书法"和临展三部分组成。他首先引导我参观馆内展出的他收藏的部分中国早期油画。我从在展览中展出的上百幅,以林凤眠年青时的作品打头,到最后以黄养辉作品结尾的上百幅作品和相关资料中,感到了他收藏早期中国油画作品的份量。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走马观花地观看了他各个展厅的展品后,我激动万分,有感而发,不吐不快。依愚所见,徐先生能跻身于收藏大家,拥有自己的博物馆,确有非同凡响的过人之处。徐先生选择了上海而不是北京作为他收藏起家之地,的确十分高明。更难得的是,上世纪未在京城和沪上收藏热正在升温之际,他没有随大流,与众多的买家一样收购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家吴昌硕、黄宾鸿、陆俨少等人的作品,却独独具慧眼,另僻途径,在上海各画廊和文物商店寻觅中国早期油画作品,凭借他积累的经验和敏锐的眼光,在各画廊和商店堆积的各种油画中,挑选出林文铮、李金发、常书鸿、吴大羽、刘开渠等名家的作品,在作品价格还未上涨之前的黄金收藏季节,日积月累,将好几百幅中国早期油画尽收囊中。他在沪上另一大手笔同样令人刮目相看。他所收藏的上万张清代、民国时期的碑帖拓片同样也体现出了他不凡的眼力和前瞻性。据他介绍,当时人们并不看好碑帖片,在上海朵云轩这样的著名老店,以很低的价,就可购到成百上千张拓片。我仅从他在馆内展出的几张相当精彩的拓片,得知他所藏的这些拓片的价值和意义。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也许可以这么说,徐国卫先生主要通过上海所获得的中国早期油画、书法、国画、碑帖、民国版文学、艺术书刊等奠定了他收藏家的地位,而他在北京具有传奇色彩所收购到的二十四袋文献、挡案又使他独占鳌头,在收藏界拥有独一不二,完整糸统的一批中国文化艺术第一手资料。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徐国卫所拥有的二十四袋"麻袋",塞满了中国三届文代会的文献资料、挡案和财务凭证。这些有关建国十七年来,中共召开的三届文代会资料等挡案、文献是怎样流入坊间,落入他之手有各个不同版本的说法和小道消息。我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上世纪未,北京某文化机构在迁新址时,这批由搬运工从文件櫃中取出,装进二三十袋帆布袋的文献资料,被当作废纸,称斤买给了收废站。收废站收到这批资料后被经营旧书刊的小贩发现,全部买下,几经转手,层层加码,最后落于两位买卖旧图书的商贩之手。至于这批资料怎会由徐拥有,他亲口告诉了我这一故事。他回忆道2013年某月,他到京购旧书,办完事后,已购车票返济南。出发之时,他接到电话,得知有两位商贩弄到了二三十袋资料,想一次性全部出手。他听了这一消息,凭直觉感到这是一次机会,改变行程,不回济南,前去看货。当他见到商贩从袋中抽出来的资料后,眼前一亮,决定全部购下。几经讨价还价,他最终想方设法凑齐了巨款,将二十四麻袋的资料运回济南。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我们在博物馆呆了近三小时,彼此间的交流有意犹未尽之感。我们相约晚上到王艋小馆子一聚,继续接着聊。晚上近7点,他与夫人如约而至。他告,他巳和济南市文联主席、长沙市文联主席有约,后想干脆请他们一块来。我们说这样更好。席间,我得知他夫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算是王艋的师姐了。她信佛,吃素。主随客便,王艋安排上了好几道素菜。济南市文联主席与徐先生相交多年,他最早目睹了这批麻袋中的资料。他说在这二十四袋麻袋中,有四五袋是文联十七年来的帐目、出差报销费用凭证、业务经费等财务资料。我说这些资料太有意思了,完全可从中研究出中国文艺界的一部分支出、收入情况。我们都认为,这些资料需要有懂财务又熟悉文化的专业人员来发掘研究,一定会出成果。在提及到文联挡案中所收集的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作家、艺术家、文人所写的交待、检查、悔过甚至是告密、检举、揭发、材料时,我们都嘘唏不已。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接踵而来的"反右"、"文革"运动中,中国的文化人和知识分子不仅斯文扫地,还在制造的冤假错案中,惨遭迫害,有的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想徐先生的这批藏品不仅使我们发思古之幽情,更会从中涉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徐先生所建的这一博物馆和所出的《聚雅》期刊,通过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为人们提供了欣赏文物,获取知识的场所,真是名至所归,功莫大焉,是为记!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徐国卫:

生于1966年,聚雅斋美术馆馆长,济南市政协委员、文史委委员,山东省美术馆顾问,致公党山东省委文化促进会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系艺术学专业研究生班,曾多次用自己的藏品举办名家书画展览,并参与策划、出版了大型美术画册。

经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国卫小识

王六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