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左王艋、中王六一、右徐國衛

我這次到濟南的重頭戲是拜訪收藏家徐國衛先生和參觀他的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我是經好友範承玲引見,專程慕名而來。我在濟南的年青朋友王艋開車將我們從郊區拉到了博物館所在地濟南報業大廈。山東因擁有巜老照片》等雜誌而在全國具有很大的名氣,其出版業在全國算得上大戶,他們所建的大廈當然很有氣派了。到了報業大廈博物館門前,我的第一印象就相當不錯。步入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在展出的"魯迅與他的朋友們"特展。光憑一眼掃到的展品,我一下子感到真有好東西。

徐國衛先生在館內大廳,接到我手機電話,應聲而至。他個頭高,有些魁梧,真有幾分山東大漢的堂堂相貎。三兩語後,我們倆"憑著國際歌詞,就找到了自己的同志"。徐先生感到他遇到了知音,熱情地引導我們參觀他的的博物館。他這一私人博物館主要由"中國早期油畫"、"中國繪畫書法"和臨展三部分組成。他首先引導我參觀館內展出的他收藏的部分中國早期油畫。我從在展覽中展出的上百幅,以林鳳眠年青時的作品打頭,到最後以黃養輝作品結尾的上百幅作品和相關資料中,感到了他收藏早期中國油畫作品的份量。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走馬觀花地觀看了他各個展廳的展品後,我激動萬分,有感而發,不吐不快。依愚所見,徐先生能躋身於收藏大家,擁有自己的博物館,確有非同凡響的過人之處。徐先生選擇了上海而不是北京作為他收藏起家之地,的確十分高明。更難得的是,上世紀未在京城和滬上收藏熱正在升溫之際,他沒有隨大流,與眾多的買家一樣收購中國近現代國畫大家吳昌碩、黃賓鴻、陸儼少等人的作品,卻獨獨具慧眼,另僻途徑,在上海各畫廊和文物商店尋覓中國早期油畫作品,憑藉他積累的經驗和敏銳的眼光,在各畫廊和商店堆積的各種油畫中,挑選出林文錚、李金髮、常書鴻、吳大羽、劉開渠等名家的作品,在作品價格還未上漲之前的黃金收藏季節,日積月累,將好幾百幅中國早期油畫盡收囊中。他在滬上另一大手筆同樣令人刮目相看。他所收藏的上萬張清代、民國時期的碑帖拓片同樣也體現出了他不凡的眼力和前瞻性。據他介紹,當時人們並不看好碑帖片,在上海朵雲軒這樣的著名老店,以很低的價,就可購到成百上千張拓片。我僅從他在館內展出的幾張相當精彩的拓片,得知他所藏的這些拓片的價值和意義。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也許可以這麼說,徐國衛先生主要通過上海所獲得的中國早期油畫、書法、國畫、碑帖、民國版文學、藝術書刊等奠定了他收藏家的地位,而他在北京具有傳奇色彩所收購到的二十四袋文獻、擋案又使他獨佔鰲頭,在收藏界擁有獨一不二,完整糸統的一批中國文化藝術第一手資料。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徐國衛所擁有的二十四袋"麻袋",塞滿了中國三屆文代會的文獻資料、擋案和財務憑證。這些有關建國十七年來,中共召開的三屆文代會資料等擋案、文獻是怎樣流入坊間,落入他之手有各個不同版本的說法和小道消息。我認為最有說服力的是,上世紀未,北京某文化機構在遷新址時,這批由搬運工從文件櫃中取出,裝進二三十袋帆布袋的文獻資料,被當作廢紙,稱斤買給了收廢站。收廢站收到這批資料後被經營舊書刊的小販發現,全部買下,幾經轉手,層層加碼,最後落於兩位買賣舊圖書的商販之手。至於這批資料怎會由徐擁有,他親口告訴了我這一故事。他回憶道2013年某月,他到京購舊書,辦完事後,已購車票返濟南。出發之時,他接到電話,得知有兩位商販弄到了二三十袋資料,想一次性全部出手。他聽了這一消息,憑直覺感到這是一次機會,改變行程,不回濟南,前去看貨。當他見到商販從袋中抽出來的資料後,眼前一亮,決定全部購下。幾經討價還價,他最終想方設法湊齊了鉅款,將二十四麻袋的資料運回濟南。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我們在博物館呆了近三小時,彼此間的交流有意猶未盡之感。我們相約晚上到王艋小館子一聚,繼續接著聊。晚上近7點,他與夫人如約而至。他告,他巳和濟南市文聯主席、長沙市文聯主席有約,後想幹脆請他們一塊來。我們說這樣更好。席間,我得知他夫人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算是王艋的師姐了。她信佛,吃素。主隨客便,王艋安排上了好幾道素菜。濟南市文聯主席與徐先生相交多年,他最早目睹了這批麻袋中的資料。他說在這二十四袋麻袋中,有四五袋是文聯十七年來的帳目、出差報銷費用憑證、業務經費等財務資料。我說這些資料太有意思了,完全可從中研究出中國文藝界的一部分支出、收入情況。我們都認為,這些資料需要有懂財務又熟悉文化的專業人員來發掘研究,一定會出成果。在提及到文聯擋案中所收集的在歷次政治運動中,作家、藝術家、文人所寫的交待、檢查、悔過甚至是告密、檢舉、揭發、材料時,我們都噓唏不已。在那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接踵而來的"反右"、"文革"運動中,中國的文化人和知識分子不僅斯文掃地,還在製造的冤假錯案中,慘遭迫害,有的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想徐先生的這批藏品不僅使我們發思古之幽情,更會從中涉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徐先生所建的這一博物館和所出的《聚雅》期刊,通過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為人們提供了欣賞文物,獲取知識的場所,真是名至所歸,功莫大焉,是為記!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徐國衛:

生於1966年,聚雅齋美術館館長,濟南市政協委員、文史委委員,山東省美術館顧問,致公黨山東省委文化促進會委員會副主任。200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藝術學系藝術學專業研究生班,曾多次用自己的藏品舉辦名家書畫展覽,並參與策劃、出版了大型美術畫冊。

經受今生|王六一:文物收藏家徐國衛小識

王六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