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迪是60後們中學時代的偶像,今年63歲了,她現在過得好嗎


60後的讀者朋友們一定對“張海迪”這個名字還記憶猶新吧?她可是那個時代的中學生們心目中的明星偶像呀,那時寫文章,只要一舉自強不息的例子,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張海迪。80後、90後、00後對張海迪也許就很陌生了。那麼讓我們先一起了解一下張海迪的生平吧,一定對你很勵志的。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出生,山東文登人,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為了學習醫學知識,克服了殘疾帶來的種種困難。

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經過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出版瞭如《輪椅上的夢》等著名小說。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錶彰大會,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稱號。2017年6月19日獲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參選提名。現任中國殘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執行主席、中國殘奧委會主席。


張海迪5歲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終身截癱。她無法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成中學課程。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聊城,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學習,卻自學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70年,她10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餘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釦子、補衣服。她發現村裡缺醫少藥,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藥物。她先後讀完了《針灸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針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覆練習扎針。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2002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


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只要有人求醫,她就熱情接待。重病號不能行動,她就坐著輪椅,登門給病人扎針、送藥。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爺,因患腦血栓後遺症,6年不能說話,並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

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鋒”,其二是"“當代保爾”。

1991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詢本身當做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了一條道路。


2009年張海迪被授予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7年6月19日,國際殘奧委會宣佈,中國殘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執行主席、中國殘奧委會主席張海迪獲得提名,將作為候選人之一與來自加拿大、巴西、丹麥的另外三名候選人共同角逐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張海迪今年63歲,依然出席很多社會活動。2018年6月還到她家鄉山東文登的一所中學進行勵志演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