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數字經濟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阿里新鄉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阿里研究院高級專家盛振中在大會上作主題演講,分析數字經濟在促進鄉村振興上的創新探索和多樣價值。以下是演講內容精選:

數字經濟在中國鄉村的創新探索

近兩三年,數字經濟在我國的鄉村地區有多樣的創新探索。在江蘇沭陽,村民們通過電商平臺,把花木銷往全國各地,網絡銷售額超過100億元。

在新疆巴楚,國家級貧困縣,瓜農們通過電商平臺,讓巴楚甜瓜走出新疆、銷往全國。三年間,瓜農們從畝均收入400元提升到了3600元。一批家庭因此擺脫貧困。

在河北清河,一位村民向網商銀行申請,5天內獲得80000元貸款。他提交了戶口本、身份證、宅基地證明等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他無需抵押就能獲得貸款。在貴州習水,通過“頂樑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300多位建檔立卡貧困戶,除了醫保報銷,額外還獲得看病理賠金。截至到今年5月,全國已有109萬貧困戶獲得健康保險,看病理賠金額超過3000萬元。

數字經濟 “三新”促進鄉村振興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有多處關注數字經濟,比如數字鄉村、數字農業、基於互聯網的農業生產模式等等。對於鄉村振興的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數字經濟能發揮哪些作用?概括來講:數字經濟促進產業興旺和人才振興,進一步幫助村民實現生活富裕。有三個“新”:新基礎設施、新生產要素和新服務體系。

1、新基礎設施,包括寬帶、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像以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一樣,新的基礎設施全面支持鄉村的發展,更高效地獲得和處理信息,服務生活和生產。

2、 新生產要素,指的是數據正作為全新的要素在鄉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作用,比如沭陽的網商們通過大數據工具分析網店經營狀況,在營銷、銷售、產品等方面採取有針對性地措施。

3、新服務體系,指的是基於互聯網的交易、金融、物流、信用等服務,全面支撐鄉村的生產生活。鄉村地區不像大城市那樣,擁有多樣的服務商,沒關係,通過互聯網,大城市的服務同樣能惠及廣大鄉村居民。

數字經濟促進產業興旺

數字經濟促進產業興旺,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看:1、 幫助鄉村連接大市場。

淘寶村是最集中的體現。2017年,全國共有2118個淘寶村,網絡銷售額超過1200億元,活躍網店超過49萬個,帶動的就業機會超過130萬個。淘寶村網商們把村裡的特色產品銷往全國甚至海外市場。除了農產品,還有各種非農產品。從銷售額排名來看,服裝、傢俱、鞋等位於前十位。過去八年裡,淘寶村有3個快速增長到2118個,從少到多、從小到大、從零散分佈到集群化發展,呈現出良好增長勢頭。

2、 幫助農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近兩年,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比如,在陝西,阿里雲ET農業大腦幫助果園管理智能化。果農通過智能手機及時記錄果樹的澆水、施肥、施藥情況,積累豐富的數據。

雲計算分析歷史數據,指導播種、施肥和耕作,提供最優決策。儘管只是探索,經濟效果初步顯現:幫助降低管理成本,每畝地節省200元以上。又如,在四川,阿里雲用人工智能幫助養豬。基於人工智能,通過視頻識別被擠壓的仔豬,及時解救,提高仔豬的存活,死淘率降低3%。

3、 創新“三農”服務方式。

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三農”服務創新。基於大數據和雲計算,網商銀行實現“3-1-0”金融服務創新,即3分鐘申請、1秒鐘放款、0人工介入。截至2017年,超過2500萬“三農”用戶從網商銀行獲得貸款。

又如,在“頂樑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中,每一筆錢的使用,都可以在線查詢,螞蟻區塊鏈技術讓扶貧工作更公開、透明、可信賴。另外,在貧困戶提交醫療費用報銷單後,人工智能技術幫助識別報銷費用,極大提升效率。

數字經濟促進人才振興

數字經濟促進人才振興,也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看:1、激活大規模創業,釋放草根創新力。

這幾年,數十萬年輕人返鄉創業,互聯網為他們提供了低成本、低門檻的創業機會。善用互聯網,是他們與以往返鄉創業者最大的不同。哪些地區的返鄉電商創業最活躍?根據阿里研究院最新數據,2017年全國返鄉創業最活躍的十個縣(市)依次是桐鄉、石獅、永康、清河、常熟、德化、東陽、溫嶺、天台和浦江。這些縣市都位於東部沿海。

進一步分析顯示,中西部返鄉電商創業最活躍的10個縣(市)依次是新鄭、廬山、瑞麗、新鄉、長沙(縣)、南昌(縣)、中牟、肥西、鎮平和長豐。眾多電商創業者,從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返鄉創業。

2、支持鄉村人才成長。從學校數量、老師數量來看,城市遠比鄉村豐富。通過互聯網,鄉村可以共享到城市豐富的教育資源。比如,在淘寶大學的網絡課堂提供超過2200門課程,去年僅來自淘寶村的學員就超過10萬人。

又如,友成基金會等發起的“雙師課堂”覆蓋21個省市自治區,超過200所鄉村中學。在內蒙古、貴州等的中學教室,同學們可以聽到人大附中老師的講課。中央財經大學的老師們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這樣的“遠程+本地”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能較好地提高同學們的成績,對鄉村教師也是極好的支持。

3、連接城市人力資源,服務鄉村。在很多領域,鄉村沒有專業的人才,互聯網帶來突破。比如,在阿里商家服務市場,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服務商、設計師、工程師提供超過10萬種在線服務和工具,在營銷、銷售、客戶服務等方面為鄉村創業者們服務。有一款大數據工具“生意參謀”,在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覆蓋了91%。

數字經濟未來幾大設想

過去幾年,數字經濟在中國鄉村的創新探索,顯現出多樣的經濟社會價值,獲得媒體和國際組織的關注和肯定。《人民日報》在報道農村電商時評論說:“從進城務工到返鄉創業,重現村莊生機活力。”

英國《經濟學人》在報道淘寶村時評論:“……數百萬人能夠以低成本銷售商品。這個趨勢已改變了很多農村人口的命運。”

印度《經濟時報》建議:“他(莫迪總理)應該借鑑中國淘寶村,這些村莊通過電子商務成功轉型。”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李勇先生認為:“淘寶村在返鄉創業、靈活就業、減貧脫貧等方面,凸顯出重要的經濟社會價值”。

世界銀行Carolina Sanchez 女士說:“世界銀行與阿里巴巴的聯合研究成果顯示,電子商務能夠幫助減貧和促進共享繁榮”

目前,城鄉之間仍然存在數字鴻溝。展望未來,為了更好促進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提出以下設想與大家探討:

1、大力提升農村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優先發展移動寬帶,彌合城鄉數字鴻溝。

2、 應用電子商務支持農產品產銷對接。重點支持市場化、在線化的農產品銷售模式,促進線上交易服務與線下供應鏈服務融合,促進從鄉村到縣城的物流服務,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

3、推動智慧農業試點。支持農業企業、科技企業合作,在農業生產中應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探索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產能等。

4、鼓勵數字技術應用,促進普惠金融服務。政府部門加大開放涉農數據和信息,支持面向“三農”的金融服務創新。

5、推廣鄉村治理示範縣、示範村。在有條件的村莊試點“最多跑一次”,應用數字技術提升鄉村綜合服務能力,鼓勵新農人參與村級事務和村民自治。

6、舉辦高規格的鄉村振興大會。

發掘榜樣,推廣經驗,表彰先進村莊和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