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旅遊仙境—仙女河

關注英德旅遊,獲取最新旅遊資訊

英德旅游仙境—仙女河
英德旅游仙境—仙女河

仙女河

仙女河就是現在仙橋地下河,位於橫石塘鎮仙橋村,兩條長約6公里呈南北平行走向的山脈相距約2公里,構成一條谷口向北的馬蹄形峽谷,當地人把這一峽谷叫作西峒(洞)。峽谷口1公里處,有一條明淨如鏡、水勢平緩的彎曲盤溪流自西向東穿過兩條山脈和峽谷田園,形成了“一條溪流,兩段地下河”的奇妙景象。

傳說,天宮兩仙女犯了戒律,被罰到人間投胎做善事,修煉成仙後再昇天。她倆便選中了現在的仙橋區域巖口村和蓮塘崗各一戶善良人家出生,把該區域巖口村和連塘崗之間的山洞和河流作為修煉之處,此河後來便叫仙女河。兩宮女在修煉之餘,還經常參加農耕生產,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她們的善舉最終贏得了玉帝的歡心,玉帝讓她們得道成了仙人,但要求她們上天庭之前再為老百姓做件大好事。

英德旅游仙境—仙女河

仙女為了解除離修煉煉處十公里的石角村百姓受河水相隔、交通不便之苦,決定修造一座石橋。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仙女從巖口山取來石塊,砌石架橋,她們一點也沒有覺察到在石角山修煉的道士心術不正,妒忌她們得道成仙。眼看工程即將完工,道士便跑到村裡夜半學雞叫。仙女不知是計,誤以為天亮,匆匆離去。因為來不及用灰沙固橋墩橋面,只好留下兩隻金鴨子和一條金扁擔作鎮橋之寶。正在這時,豆腐仙人經過,看見兩橋拱中間的主橋墩不是很堅固,便在橋墩前後順手放了兩塊豆腐以加固橋墩。現在仍可見橋墩前後有兩塊形如豆腐的大石塊。

英德旅游仙境—仙女河

第二天,人們發現了這座奇巧的石拱橋,歡呼雀躍,並將其取名為仙橋。這是一處非常神秘的自然奇觀,遊客乘舟遊河覽勝,遊程約2小時。由第一洞口向下斜伸進入地下河,便是第一條暗河,約300米。洞內水清見底,洞口正中掛著的一鐘乳石,其形狀顏色恰似一隻巨大的“瓜”,叫“仙瓜迎賓”。往前便見各種鐘乳石,有石花、石幔、石筍、石臺等,形態各異,如大刀、長矛、戰車、鎧甲、豬腿、蒼鷹、鷹爪、釣魚臺、龍骨柱、天馬、仙娥、仙鶴、石床。

英德旅游仙境—仙女河

穿過暗溪,眼前豁然一亮,呈現在面前的,便是一條呈九曲十八彎的明溪——九曲溪,就是現在仙女河。抬眼遠望,原來還有美麗風光:村莊、稻田、溪流、綠竹、樹木、青山等組成了一個真實的“桃花源”。溪河兩岸綠草青青,翠竹成蔭,山花芬香,鳥鳴啾啾,如仙拂絲帶,如五顏六色的彩畫。遊人輕駕小舟,遠山伴行,仿若仙景。

英德旅游仙境—仙女河

駕舟沿溪而上,慢慢搖慢慢看,溪水清澈見底,游魚細石皆可見。輕風吹來,泛起微微的碧波。晴朗的日子裡,山光水色共為一體,任隨著這彎彎的溪流七轉八拐,可盡情地欣賞兩邊的綠竹、芭蕉。要是到溪裡游泳,或者到溪邊走一走,漫步於這鄉間小路,呼吸清新的充滿芬芳的山鄉空氣,或者在這溪邊垂釣靜坐,更別有一番情趣。這正是陶淵明筆下“歸園田居”式的生活。

英德旅游仙境—仙女河

仙女河的上游盡頭,就是崗頭山下的出水巖,稱之為“上出水巖”。此處水流從石窟中流出,無法直接駕舟前行。於是棄舟登岸,在一片茂密的竹林中穿行200米,便到得一巖。沿著向下斜伸的洞口,便進入到一漆黑的地下河段(第二暗河),這裡的河面比下巖的河面寬一點。乘船而入,同樣可以見到許多石筍、石幔、石臺、石林、石乳、石花。

英德旅游仙境—仙女河英德旅游仙境—仙女河
英德旅游仙境—仙女河

仔細觀察,會發現這第二暗河與第一暗河的不同之處:河呈“龍”形,河中有河,島中有島,其間的仙龍戲珠、仙獅歡舞、仙龜拜佛和仙桃、仙蓮、仙菊、仙芝、長白山以及姜太公釣魚、孫大聖入宮等景觀,奇態千姿、各顯其形。洞天仙風習習,聖水潺潺,遊客可以吸仙氣、品怪石、賞聖水,感受人生不老之福,體驗河洞變幻無窮、驚險莫測的境界。

英德旅游仙境—仙女河
英德旅游仙境—仙女河

圖片來源見水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