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通向群眾的路是用心走出來的

點擊 ↑ 藍字 ↑ 關注

平谷組工

「关注」通向群众的路是用心走出来的
「关注」通向群众的路是用心走出来的
「关注」通向群众的路是用心走出来的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

是記錄人民領袖如何

“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成長經歷的書。

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

是當今黨員幹部錘鍊黨性、

提升素質的生動範本,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

青年習近平身上體現的品格風範

仍然是非常寶貴的,

是值得黨員幹部們深入學習的。

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

平谷區委書記王成國同志的讀書體會。

「关注」通向群众的路是用心走出来的「关注」通向群众的路是用心走出来的

通向群眾的路

是用心走出來的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書體會

2016年,我通過《學習時報》逐篇閱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選載實錄,這次培訓又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完整閱讀了這本《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群眾的一腔熱血、一份深情,深深地打動了我,教育了我。應該說,對於每一名黨員,《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都是一本永不褪色的權威教材,許許多多當年與習近平總書記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村民和知青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群眾路線是要用心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結合工作實際,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學習體會。

「关注」通向群众的路是用心走出来的

始終不忘初心,

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覺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其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謀幸福、謀復興的核心要義。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指出,堅持不忘初心,就是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我深刻的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當知青的成長經歷,正是不忘初心的生動體現。

向上滑動閱覽

一是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七年知青歲月讓習近平樹立了以人民為本的思想,那時候他對朋友說,從政就是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可以說,七年的知青生活,習近平把人民這兩個字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內心,“為群眾做實事”的信念篤定地紮根心底。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決不能忘記了為什麼出發,從《共產黨宣言》提到的為大多數人謀利益,到十九大提出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時間在變,形勢在變,但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這顆心絕對不能變。

二是不要忘記走過的路。習近平總書記即使離開了陝北,仍然沒有斷了與群眾的聯繫,與其說沒有忘記知青歲月,其實就是沒有忘記基層人民。在電視中,我們經常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對困難群眾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這份真情恰恰來自他當年在梁家河上山下鄉的經歷,來自他從知青時代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對人民群眾的深情。作為黨員領導幹部,不管走得再遠、職位再高,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都應該常常問問自己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人民的重託是否做到了、做好了,這才能稱之為一名合格的黨員幹部。

三是不能忘記自己的立場。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七年的知青經歷,是習近平思想、覺悟、感情的出發點,更是他樹立人民立場、站穩群眾腳跟的關鍵點。現在,一些黨員幹部在處理群眾工作時出現作風不好、方法不對、感情疏遠等問題,歸根結底是立場沒有站穩,甚至站在了群眾的對立面,“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推動地區改革發展的全部工作中,我們一定要站穩群眾立場,真正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自覺地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以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我們工作成敗的根本標準。

牢記魚水關係,

毫無保留為人民付出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之江新語》中寫道,“我們要始終牢記,心繫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做為共產黨員,只有始終牢記自己從群眾中來的身份,始終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兒子,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自己的天職,才能對得起人民的養育之情,才能真正做到親民愛民為民。

向上滑動閱覽

一是要常懷敬畏。古人云,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沒有敬畏之心,行為做法將沒有拘束,造成的後果是可怕的。一些黨員幹部濫用權力、以權謀私、大搞特權,歸根到底都是對人民賦予權力上沒有心存敬畏之心。只有敬畏人民群眾,才能使我們黨員領導幹部牢記黨的宗旨,不去做違背民心民意的事情,才能真正胸懷愛民之心,恪守崗位之責,為黨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要始終明白“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懂得該做什麼與不該做什麼,明白該怎麼做與何時而做,認真履行好人民群眾賦予我們的權力和責任。

二是要心存感恩。習近平總書記大學畢業後,毅然決然選擇下基層、回農村去工作,就是為了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領導幹部之所以能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固然有自身的努力,但更主要的是得益於群眾的支持和信任。可以說,群眾是黨員幹部的力量源泉。如果黨員幹部對群眾沒有感恩之情,他就會忘記自己的身份、忘記自己的職責,就會脫離群眾,貪汙腐化、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對群眾趾高氣揚、態度冷漠等現象就會出現。黨員幹部要常懷感恩之心,感恩群眾的信任,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愛戴,才能不辜負作為一名的黨員的莊嚴承諾。

三是要態度誠懇。習近平指出,作為一名在基層長期做群眾工作的幹部,我認為走群眾路線要有真誠之心。習近平是這樣說的,同樣也是這樣做的。陝北人對他的評價就是兩個字:“仁義”。他在梁家河,對貧下中農,對老人、兒童、殘疾孩子,都是真誠相待,他的每一個行動和決策都很務實,都是為老百姓的利益考慮的。這就是對群眾應有的態度,也得到群眾的支持和厚愛。與之相反,對工作投機取巧、對群眾耍花樣的,最終將被人民所拋棄。因此,在開展群眾工作中,始終保持誠懇以待的態度,加強教育和引導,用真情換真心,在與群眾的良性互動中,真正實現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起使。

堅持知行合一,

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心裡裝著百姓,手上幹著實事,這是習近平七年的知青歲月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群眾工作“知行合一”的生動體現,為我們新時期走好群眾路線起到了指引指導作用。作為黨員幹部,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知轉化為實實在在為人民謀幸福的行動,主要表現為“三個真”上。

向上滑動閱覽

一是真實的接觸。要破除假調研、作風浮等形式主義,通過與人民群眾的真實接觸,切實掌握群眾真實感受。做到真調研。要大興調研之風,針對被安排、被調研等問題,採取“四不兩直”的方式,一竿子插到底,到村到戶到群眾中間,直接傾聽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平谷區按照市裡總體部署,啟動了大調研活動,對領導幹部深入一線直接調查提出了嚴格要求,讓鄉鎮黨委書記學會“脫下皮鞋”,就是為了把調研做真、做實。針對“調研秀”、調研對象背臺詞等問題,我們也要求幹部學會看“微表情”,不要只聽群眾說什麼,更要看他們的表情,從而掌握真實想法。因為語言可以提前準備,表情很難裝出來。

切實轉作風。幹部與群眾之間存在著一層看不見的隔閡,根源就在於官架子作風、特權主義思想作祟。現在的幹部養尊處優,養尊處優的人永遠都不會了解生活的艱難,哪怕是基層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要想了解群眾的真實感受,必須要放下架子,真正明白“公僕”兩字的深刻含義,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才能獲得群眾的信任。今年,針對幹部的衙門作風,平谷啟動了幹部下沉工程,讓50%的區直幹部下沉一線,實現“幹部沉下去,作風提上來”。

二是真正的瞭解。要破除主觀主義,決不能將自己的意圖強加於群眾身上。真正瞭解群眾希望我們為他們做什麼。梁家河村民對習近平的評價就是一句:群眾需要什麼,近平就幹什麼。這應該是我們每名黨員幹部開展任何工作的基本準則。要主動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一方面,知道他們的所需所求,並以此為導向制定決策、落實工作。蔡奇書記通過深入的調研分析,準確的找出了首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求,即“五性”(便利性、宜居性、多樣性、公正性和安全性)。平谷區將結合地區發展階段特點,進一步研究平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找準點才能發好力。同時,瞭解掌握群眾的思維方式,這樣可以實現換位思考,從群眾的角度看待問題,更好的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真正瞭解我們能為群眾做什麼。首先要全心全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天起,從來就沒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為根本宗旨。只有全心全意,才能把群眾放在心中,放在首要位置,才能讓我們的工作真正服務群眾。其次要做到盡心盡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要不斷增強執政本領,做到全力以赴,將能力水平提高到群眾滿意的高度。同時,還要實心實意。既要下決心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又要腳踏實地,讓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把好事辦好,充分滿足群眾合理訴求,最大限度增進民生福祉,讓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政策成果。真正瞭解我們為群眾做的究竟好不好。習近平在七年的知青經歷提出了一個觀點,即農業政策好不好要看老百姓是哭還是笑。在我們制定決策、落實措施、開展工作過程中,不能讓老百姓遊離之外,而是讓他們廣泛的參與到全過程中,讓他們的意見建議得到合理的反饋,這樣既可以隨時改進我們的工作,也就能杜絕和預防很多矛盾的產生。就拿平谷來說,我們在啟動棚戶區改造時,全程徵求群眾意見,讓老百姓參與改造方案的制定,讓他們評一評方案怎麼樣,好在哪,壞在哪,並以此為基礎及時調整完善,使方案更加符合實情、更加科學有效。

三是真摯的情懷。直到今天,鄉親們回顧習近平和梁家河的這些往事,說的最多的是,近平沒有變,他還是那個為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打拼的“好後生”。可以看出,習近平的為民情懷不是形成的,是生成的,是融入血液深入骨髓的一種潛意識,是一種良知,這份情懷不會因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要有建功立業捨我其誰的擔當精神。知青歲月的七年,習近平生動詮釋了他說的那句話:“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為全體黨員幹部立了標杆、做了榜樣。在實踐中,我們也一直在研究如何將黨員幹部的勇於擔當、真抓實幹的精神狀態挖掘出來,探索開展了“勇於擔當”主題實踐活動,配套建立了“支部吹哨、黨員報到”、幹部積分制、黨員積分制等一系列的機制,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進一步深化機制做法,讓黨員幹部帶頭擔當作為、主動履職盡責,讓為民擔當作為變成身體裡的基因,成為一種自覺行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什麼叫功成不必在我,就是在為群眾全心全意服務而忘我,為“大我”而棄“小我”的精神。知青七年後,已經是領導秘書的習近平仍然決定到農村地區工作,他說,這次下去,幹得好,將來成就一番大事業,幹得不好,就在下面給老百姓做些實事,也沒什麼。可以發現,總書記做的每一件事,並不是為了給自己從政道路加籌碼,而是為了多給群眾辦好事,體現出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作為領導幹部,必須要牢固樹立起正確的政績觀,既要做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做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

通過對《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閱讀,讓我充分認識到,群眾路線是我們的生命線,通向群眾的路是用心走出來的,走好群眾路線必須用我們的整個生命去踐行!

從小故事中讀出大道理,

從口述史中洞察大時代,

從真情懷中感受大擔當,

從奮鬥史中汲取大智慧。

如果筒子們讀完這本書後也有所感悟,

不妨把萬千感想寫下來,

投送至我們的郵箱:

[email protected]

往期回顧:

「关注」通向群众的路是用心走出来的

來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10-89981752

「关注」通向群众的路是用心走出来的

pinggu_zugong

「关注」通向群众的路是用心走出来的

長按識別,關注平谷組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