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買房應該如何佈局?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方案公佈越來越近,很多有眼光的房地產投資的朋友,抓住了這個千年大計的歷史機遇,在大灣區提前佈局,但常常會提問到大灣區這麼大,大灣區樓市的核心資產在哪裡?選擇哪裡置業潛力大?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順著天時、地利、人和的思路,在點、線、面上進行分析探討,送給朋友和粉絲們買房投資提供參考。

天時、地利、人和是成就事物的辯證統一關係,缺一不可的。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天時即是時機,在於政策和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人和在於人心的團結、和諧。很多文章已經有很祥細的述以上二個問題,我在此就不再贅述。

這裡重點分析地利,即就是指山川、大海、河流險要,大灣區的有利地形條件。

1

大灣區地理分析

一、大灣區是特有的三面環山,坐北朝南倒立U型,面向太平洋的灣區風水寶地

從衛星照片整體去觀察,大灣區是一個倒立的U型山形,“三面環山,三江匯聚”朝南面海,在珠江口入海。

粵港澳大灣區,買房應該如何佈局?

(大灣區衛星圖)

從地理先天優勢這裡就可以傲視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京東灣區。大灣區經濟成了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增長極。

粵港澳大灣區,買房應該如何佈局?

(大灣區夜光圖)

大灣區東邊從深圳羅湖的梧桐山脈開始,相連福田和南山的塘朗山、羊台山,再到寶安的鳳凰山脈。東莞的大嶺山脈與廣州東北部芙蓉峰、王子峰相連,可比擬成椅子的右邊扶手。

廣州市中心北靠白雲山、冒峰山和從化天堂頂大山脈,比擬成椅子的靠背,形狀坐看江山。大灣區西側由中山的五桂山山脈南北走向,形成椅子的左邊扶手。

五桂山將中山和珠海隔離,導致珠海在大灣區倒U的外邊緣,這樣珠海的地理交通不如中山便利。這從另一個地理側面也反映了,中山經濟發展比珠海好的因素吧。

大灣區三面環山,朝海一側多是平原地帶,是經濟發達地區。優質的房地產項目也主要是建在大灣區域,經濟和房地產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灣區,主要城市在灣區佔的面積從大到小順序為:廣州南沙最大783.86平方公里,深圳寶安733平方公里居第二,東莞長安虎門276.5平方公里居第三。

土地是基礎,能承載產業、資金、房地產。從土地開發層面來講,廣州南沙佔了很大優勢,其次為寶安沙井,再是東莞虎門和長安。

二、珠江口是A字型形狀

A的頂端是廣州,右邊一斜為珠江東岸一側,左邊一斜為珠海西岸一側。A字的中間一橫為將來的24公里跨海的深中通道,右邊節點為深圳的寶安機場,左邊節點為中山的翠亨新區馬鞍島。

珠江口A字型,右邊為黃金一斜,腳部為香港,雖然土地面積很小,卻是金融資本最集中的地方,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因此,香港的房子含金量最高,房價最高。靠近香港的福田、南山房子含金量也較高,房價也相對高。

由於深圳的高科技創新能力走在世界的前端,科學技術創新是引領全球前進的動力。所以,高科技創新比金融資本更為重要,從城市競爭力和發展前景來說,深圳強於香港。

2

大灣區潛力分析

一、粵港澳大灣區深圳高科技創新發展潛力最強大

1,從發展辯證動態去觀察,以深圳南山科創中心-前海灣金融資本具有充分輻射力,深圳城市綜合競爭力全國第一。

2,深圳人口年淨流入62萬持續增長全國第一,這是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最有價值因素。

3,高科技創新能力上深圳表現很強勢,深圳高科技產業帶動大灣區緊密聯繫在一起,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深圳是珠三角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華為、騰訊、大疆等。

4,深圳經濟總量和增速已超越廣州與香港相當,今年GDP預計超越香港,以深圳為核心動力將帶動廣深港高科技創新走廊走向世界前端。

二、大灣區各城市的經濟水平和關係

從粵港澳大灣區框架中,香港、廣州、深圳、澳門、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惠州、肇慶、江門十一個城市,香港的行政級別和經濟地位最高,人口第五,澳門經濟總量和人口太少。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廣州為廣東省省城和貿易中心,深圳是科創中心,2017年未在GDP和資金總量主要指標上的排序香港第一名,深圳第二名,廣州第三名。

粵港澳大灣區,買房應該如何佈局?

大灣區誰是龍頭?誰為核心?中心又在哪裡?增長的動力在哪?

大灣區是城市高聚集能量區域,二個省級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二個副省級城市廣州和深圳。也是全國唯一的三個一線城市香港、深圳和廣州共處在珠江口。

根據一國二制和多樣而統一的辯證關係的觀點,作者認為龍頭在香港,核心在深圳,中心在廣州。

香港是國際性城市,面向世界,同時又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世界自由港口。這樣有利於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把香港放在龍頭位置是發揮其長處。最近國家把“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城市”招牌掛在香港是有意義的。

香港人口715.46萬人,增長率為0.4%。去年未香港本地生產總值26626.37億港元,增長3.8%,按照2017年人民幣兌港幣平均匯率1.1552折算,2017年香港GDP為23049.14億元,深港GDP尚差611億元,旗鼓相當。

香港表現金融行業強勢,經濟增長弱勢,相對深圳表現高科技強經濟增長快強勢,金融業卻不如香港,香港和深圳各有所,總的來說,深圳和香港是大灣區的重心。

2017年大灣區各城市資金總量對比,排列由強至弱如下。

粵港澳大灣區,買房應該如何佈局?

資金總量也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不受地方政績的影響,數據央行獨立公佈。能更真實反映城市經濟水平。

大灣區各城市經濟和金融實力比較一清二楚了!

然而,為什麼說大灣區核心在深圳,深圳去年底常住人口為1252.87萬人,增量62萬人。因為深圳不論從經濟增長,還是人口增長都是全國城市第一位。

特別是信息高科技創新能力,已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如騰訊、華為和大疆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口是發展的基礎,金融業深圳也在全國居第三。

深圳是企業自主創業環境優越,市場資源調配合理到位。深圳自生造血功能完善,創新超越能力強。是效能溢出和輻射全國最強的城市,定位灣區核心是相匹配的。

為什麼說大灣區的中心在廣州?廣州去年底常住人口1449.84萬人,增量45.49萬。廣州是歷史名城,廣東省政治、文化、貿易的中心。同時廣州南沙也是大灣區的幾何中心。

廣州有廣闊的發展腹地,花都、從化和南沙都有侍開發。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經濟建設很多是國家級大手筆,發展空間大前景看好!有後發制人的優勢,南沙將受益最大。

東莞是信息電子製造世界基地,承接深圳的高科技產業轉移,華為終端搬遷至東莞松山湖就是最好例子,東莞經濟總量居廣東第四,人口居第三,城市競爭力強。

東莞同時又是深圳的衛星城,與深圳高科技產業的緊密配套,是深圳西進的戰略要地,發展快,前景看好。

惠州經濟總量居廣東省第五,人口才378萬顯得人氣不足,主要承接深圳的人口轉移和買房需求以及部分產業轉移 。

惠州也是深圳的衛星城,半城山色半城湖,全國十大最宜居城市之一。是深圳東進的戰略要地。發展後勁大,前景看好。

佛山和廣州產業互相聯繫互補,同城化步伐加快,佛山是廣州衛星城,經濟總量居廣東省第三,人口居第四,發展前景看好。

中山處於大灣區中心部位,受益於深圳和廣州雙重輻射,隨著深中通道通車,發展前景看好。

珠海和澳門是旅遊城市。珠海是海濱城市,全國十大最宜居城市之一,由於澳門和珠海人口和經濟總量佔比很小,由於篇增所限,不作過多分析。

江門和肇慶經濟活躍程度較低,但是土地儲備大,是大灣區的大後方,將來產業轉移縱深的腹地。

把大灣區形象地比喻成一個巨人,那麼這個巨人的頭部就是龍頭香港,心臟即核心是深圳,中心胸部即是廣州,雙腳是東莞和佛山,雙手是惠州和中山。灣區統一規劃後各城市步調一致,整體前行。

3

大灣區買房價值投資選擇

買房就是買城市的發展潛力和前景,購房者通過買房分享到城市發展的紅利,優質的教育資源,高品質城市規劃配套和設施,以及社會保障福利和孩子的前途!比如:戶口、學位、地鐵、高鐵、就業、社會保障和環境配套。

粵港澳大灣區,買房應該如何佈局?

1.大灣區城市價值投資由強至弱順序排列:

深圳→廣州→東莞→佛山→惠州→中山→珠海。

這裡提示一下,深圳對中山輻射強於廣州,由於中山至深圳深中通道過橋費估算一次180元,來回就是360元,增加了交通運輸成本,經濟競力降低,還是惠州與深圳陸地相連交通成本較低。

2.大灣區城市如果從純居住去看,自然條件和水及空氣作為重點考慮,特別是養老和休閒,宜居環境價值由強至弱順序排列:

惠州→珠海→深圳→中山→肇慶。

3.價值選擇原則。

先選擇城市,後選擇地段,最後選擇樓盤。

最後,大灣區買房要點請記住,點-線-面

1,從點上來選擇。

第一層次深圳: 前海、沙井

第二層次廣州:南沙、新塘

第三層次東莞:塘廈、虎門、長安。

第四層次佛山:南海、順德。

第五層次惠州:金山湖、江北CBD。

2.從線上來看,這裡指的線是指海岸線、高鐵線。

第一層次深圳:福田、龍華、光明、坪山

第二層次 廣州:天河(廣州東站)。

第三屋次東莞:塘廈、虎門。

第四層次惠州:江北CBD、惠城南、惠州南和羅陽。

3.從面上來看,這裡指的面是一個行政區。

第一層次深圳:南山區、寶安區。

第二層次廣州: 南沙區。

第三層次東莞:海濱新區。

第四層次佛山:南海區、順德區。

第四層次惠州:惠城區、惠陽區。

第五層次中山和珠海:珠海翠亨新區和珠海橫琴新區。

其它的城市,投資價值沒有上述城市強,篇幅有限不討論了。

城市價值選擇,首先最關鍵抓住人口淨增長的城市,避開人口流出城市,人口是一切的決定性因素,沒有人便沒有一切。

再就是抓住經濟體量大增速快的、上市公司多市值高的城市。因為人口流到那裡,資金就流到那裡,資本跟著流到那裡,繁榮就在那裡。

還有要抓住城市產業支撐是否強大,特別是高科技創新領軍產業。

然後抓住城市土地的供應量,是供求平衡還是供不應求,物稀為貴。

房地產發展趨勢總結:

房地產在政策導向的基礎上,第一看人口,第二看產業,第三看金融。

人口、產業和經濟變弱的城市發展前景不看好,不建議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