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6月23日,直播前的下午,在《創造101》的錄製地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的文體中心,已經匯聚了前來應援的粉絲們的各種心意:巨大的海報招牌、全是鮮花拼成的字母板、燈牌、手幅、各類周邊,場內在為決賽緊張準備,場外則是另一種“誰的粉絲更給力”的比試。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節目的最後,當11個名字被緩慢地念出,現場粉絲們幾乎都是哭成一片,但不同的是哭的原因:有人是因為順利成團喜極而泣,有人為支持的女孩落選抱憾痛哭。成團席位終於在這場最後的爭奪中確定人選,由她們組成的11人女團“火箭少女101”也正式成團,一場長達三個月的選拔長跑終於落下帷幕。

這場粉絲all in參與的選拔節目,在這個時刻各自等來了不同的結果。但喜憂的情緒已不重要,《創造101》成了近幾年來最火爆的網絡綜藝:總彈幕數超83萬、節目播放量突破48億、微博累計閱讀量超120億、相關子話題閱讀量超210億,這樣的數據也側面印證了大眾對於這支新時代女團的關注和期待。

無論最後結局如何,你們pick的女孩有沒有順利成團,騰訊視頻開啟的“中國新偶像時代”才是最大贏家。《創造101》的口號是“逆風翻盤,向陽而生”,這句話多少有點改變現狀、迎難而上的意思,節目中印證了這句話的成員不在少數,而其實節目本身就是在試圖打破中國團體偶像現狀的僵局。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11個女孩子,經過三個月的爭奪較量,最後成為團員之一,她們展現了中國新時代女團的新標準: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綜合、努力與天賦的充分發揮、多元豐富、專業求精、獨屬中國。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從101到11

努力比天賦更重要

從4月21晚騰訊視頻《創造101》第一期播出,這101個女孩就被放在了聚光燈下。如果說前期的錄製她們只是在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而節目上馬意味著她們要面臨檢驗:來自粉絲、經紀公司、同行以及挑剔的觀眾們。

當初,製作團隊從13778名女孩、457家公司及院校將101人選拔出來,讓她們站上這個舞臺,她們經歷了從牛刀小試到最後的大考。成績出來,有人登上高位最終成團,有人止步11強與成團無緣。但無論如何,女孩們都經歷了實實在在的三個月的奮鬥時光。

即便最後大多數人都沒能在這裡順利成團,女孩子們還是在不斷努力。被所有人認為藝能夠強的孟美岐,也一直在不斷練習力求更好;節目中獲得勤奮C位的強東玥曾表示“比自己在A班還要高興”;每次公演都被質疑的楊超越實際上私底下也是不斷請教能力強的成員、增加自己的練習時長;而被很多人心疼最後沒能成團的豆子李子璇,則是一個為了舞臺和夢想努力堅持到現在的人。在這次比賽中,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但不努力肯定沒結果。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節目播出到現在,從春天到夏至,天氣在越來越熱,而這娛樂圈的生存法則也沒有更加輕鬆,這群起初不認識的女生們相熟相知,一起訓練、吃睡、組隊,同時還要面臨夥伴的離開。競爭當然存在,但讓人動容的是,那些真實存在於她們之間的友情。

離開的倪秋雲在微博上寫大長文為自己團隊“DS98”的成員李子璇打call,也讓大家注意到了這個舞蹈實力很強但初期沒被注意到的努力女孩;最近流出的花絮視頻裡,“前1931組合”的範薇衝著宿舍門口的鏡頭說“希望自己這些話能被各大經紀公司看到,1931組合有很多很美的女孩子,她們有的想當歌手,有的想做演員,請給她們一個機會,希望每一個成員都能找到一個好工作”。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創造101》是一檔女團青春成長節目,有限的時長和鏡頭只能展現出每個女孩子身上的一個部分,而在節目之外,她們延續的互幫互助以及堅強,是比競爭更值得讚揚的和關注的品質,這些東西真實存在,也都閃閃發光。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內容、賽制本土化

新時代女團獨屬中國不跟隨

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偶像輸送幾乎斷層了。

在這十多年間,各類的偶像類節目層出不窮,但真正有效輸送出來的高品質偶像,寥寥可數。而團體類更是少之又少,女團更是幾乎沒有。樂華娛樂CEO杜華在前幾日接受《新京報》的採訪中說:“女團確實太不容易了。”這種不容易,也讓當初宇宙少女成團發佈會上的她哽咽落淚:“有些孩子練了十年,才有一個機會,而她們最大的也才21歲。”

隨著新媒體的全面發展和渠道的增加,追星的手段和門路已經不似過去那樣單一、艱難。見明星從一個當年是夢想的事情變成了如今一個個唾手可得的機會,甚至,她們還要仰仗粉絲來獲得一絲絲機會和可能。這種主動與被動的反轉是行業和粉絲共同推動的結果,也讓整個偶像產業的機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偶像不再是高高在上。完全由粉絲自己決定偶像的未來,以最直接最垂直的方式,讓“新偶像時代”下誕生的新時代女團可以獨屬於中國粉絲。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既然粉絲離偶像越來越近,那麼新時代女團的標準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創造101》誕生的新時代女團給出了怎樣的標準呢?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努力、專業,那就是她們的接地氣、對傳統文化的詮釋、對本土價值觀的展現。

首先,成員們來自四面八方,很多人從素人被挖掘到臺上變得閃亮,但是她們身上那些原生的生活氣息依然存在,每個人都有著讓觀眾覺得親近的煙火氣。段奧娟的爺爺通過視頻為她加油,重要的話還說四遍;徐夢潔的家人在徐夢潔原本幫工的燒烤店裡表達對她的祝福,而她也在之前發出有意思的呼喊:“我不想再回去串雞爪!”最後她們順利成團,除了完成自己的夢想,還有對她們過去生活的交待和改變。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值得強調的是,《創造101》更注重於中國本土文化的宣揚。“電子國風女團”SING組合國韻十足的漢服、Yamy隊勵志的《木蘭說》,強東玥隊婉轉的《爺爺泡的茶》,這些加入了中國文化元素的服裝和表演都讓觀眾感受到了本土化的魅力,都是用新時代的審美眼光去重新解讀、演繹。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創造101》最打動人的,正是節目中所展現的這些真實的生活群像,以及其背後引人共鳴的本土化價值觀。長久以來,中國女團的生存狀況一直艱難,前來參賽的不乏追尋多年但未實現夢想的女孩,前1931組合在海選時甚至淚灑101的舞臺。

101女孩們背後的故事,或許平凡,但卻真實。粉絲PICK楊超越,是因為在她身上看到了這個社會普通女孩的縮影,她們或許缺乏天賦,生活也一路坎坷,但卻擁有著樸實的夢想,並小心翼翼珍惜著自己被賜與的幸運;粉絲PICK王菊,是因為她敢於承認自己的普通,並勇於做自己,靠自己的實力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粉絲喜歡Yamy,是因為她是特立獨行的新時代女孩,足夠酷到不去注意世俗的眼光。這些101女孩們所傳達出的本土價值觀,才是她們以及這個節目的靈氣所在。

《創造101》的本土化賽制改造也是一大亮點。《創造101》中加入了更多的挑戰,比如在海選的過程中,成功進入A班的成員也面臨著通過Battle被搶位的“風險”,這不僅增強了節目的懸念感和緊張感,牢牢抓住了觀眾的視線,其實也更符合中國網絡觀眾的觀賞訴求。

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些本土化,才創造了《創造101》的不普通,和最終誕生的“火箭少女101”的不普通。就像《創造101》發起人黃子韜總喜歡強調的那一句 “要做屬於真正中國人的東西”。

過去,觀眾對於歐美、日韓偶像的追捧近乎白熱化,“哈韓”、“哈日”成為潮流。這樣的境況,與中國市場上優質偶像的極度缺乏,女偶像、女團體偶像更是屈指可數的局勢不無關係。由於整個產業鏈的不完善,中國並沒有鍛造和輸送偶像的成熟模式。

《創造101》無疑打破了僵局,這是中國新時代下觀眾選出來的女團,她們獨屬於中國,不照搬不跟隨。在全球偶像產出的現在,《創造101》做自己,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女團。因此,101女團是用青春、樂觀、陽光、向上的態度,燃燒自己為粉絲釋放能量。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多元、打破傳統

為新偶像時代樹立門檻

2018是偶像元年,男偶像、女偶像,偶像男團、偶像女團,都在這一年風起雲湧,相繼催生。

過去,女團是並不被看好的項目,甚至很多經紀公司不敢嘗試,廣州一家經紀公司的負責人告訴鏡像娛樂:“女團前期投入太大,回本難,不敢做。”《創造101》重新定義了中國新時代女團,就此開啟了“新偶像時代”,騰訊視頻的“新偶像戰略”也往前邁了一大步。

與此同時,此番也為偶像行業從業者打開了希望的大門。如此流量和關注度,都告訴著這些過去不敢邁步的行業人士一個明顯的信號:市場尚待開發且潛力巨大。

“火箭女孩101”的成功成團,無疑是中國女團一個新的開端,並且重新定義了“新偶像時代”的新標準,她們樹立起了了當下粉絲對於偶像要求的門檻。

首先,正如前文提到的,《創造101》女孩們在嚴格賽制下的堅持、刻苦,代表了“新偶像時代”下粉絲對於偶像專業敬業的最基本要求。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回想節目初期,導師Ella對成員們說:“我沒有辦法跟你說你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團,但我可以確定的是,你不加油,你不努力,你是永遠都沒有機會的。”

每一次的公演舞臺,都是臺下練習的交卷時刻,屏幕裡光鮮亮麗的她們,在臺下無疑揹負著一路走來的艱辛與壓力。因為“新偶像時代下”,對於偶像努力和付出的要求將越來越高、越發嚴苛:舞臺是真正檢驗努力程度的地方,也是看清強弱者的一面鏡子。

《創造101》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是多元價值觀的共存。101個女孩子,放在這個舞臺上,各式各樣、形形色色,每一種類型都有,每一種性格和品質都各不相同。

成員Yamy在節目初期的採訪中說過:“我要讓大家知道,女團不只是甜美的,還有Yamy這種風格。”這句話充滿挑戰,不僅僅是Yamy本人將要面對傳統審美的衝擊,也是整個市場對於女團形象的全新認識。

最後成團的11個女孩子中,有標準女團審美的代表吳宣儀和孟美岐,也有因性格圈粉成團的小七賴美雲,更有獨特氣質甚至是主流審美之外的楊芸晴和Yamy。這個屬於新時代的女團並沒有像流水線一樣生產出一個整齊劃一、合乎規格的“標準產品”,而是保持各自獨立特性的多元產物。你可以繼續pick甜美風,但除此之外,酷的、霸氣的、呆萌的、樸素的也都一應俱全。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挑戰、定義、衝破桎梏,《創造101》始終在做這件事:多元審美之下,每一個有夢想、夠閃光、肯努力的個體都有機會成為新偶像時代受人矚目的優質偶像。

《創造101》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產物,手機在你手上,掌握著是否送她們成團的遙控器。偶像們此時不是供大家仰視的一個符號,而是符合主流審美,符合新時代青年價值觀的代表。

大眾全程參與她們的青春成長,而她們也打破了傳統偶像圈層,在節目之外,引發的大眾關於女性生存、精神解放的討論都在印證著這個《創造101》背後“新偶像時代”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