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說“想占房價跌便宜的人,都沒得逞”,真的嗎?

今天朋友圈很多人在看任志強先生在廈門的講話,很多觀點的確有價值,但也有些說法有爭議,聊聊這個事:

任志強說“想占房價跌便宜的人,都沒得逞”,真的嗎?

1、任總說:現在大家都沒錢了。從數據來看,消費者沒錢了,開發商沒錢了,政府也沒錢了。現金流跑得過政府,就相對安全。

偉哥解析一下,當上樓市的確明顯分化,而且,市場最可怕的是流動性問題。

全國房地產市場,並不同步,所以一個字形容房價漲跌是不科學的,整體看現在全國有5個左右的城市特別是一二線城市,市場還是下行的,更多的城市房價在上漲。

這種情況下,反而是一二線市場相對安全。

但動不動預測中國房地產未來一年漲跌如何的都是騙子,因為中國房地產並非完全市場經濟,走勢非市場化。而且從全國看,實際分化非常明顯。一個字漲或者跌,也不代表全國。

房地產沒有一直漲,當然也沒有一直跌,漲是主流,但2-3年必然會出現一次調整,有樓市調控導致的也有市場自發導致的,但的確是跌過。

任志強說“想占房價跌便宜的人,都沒得逞”,真的嗎?

房價未來3-6個月走勢看金融信貸政策,未來6-12個月走勢看經濟基本面情況,長遠發展看人口。

中國房價歸根結底還是看政策,當下很多人疑問,為什麼全國調控刷新歷史記錄,房價還漲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住建部在約談房住不炒,但地方依然在求才購房。

2:任總說:城市化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中國的城市化率,按國際通行標準,不過40%出頭,還非常低,離70%的目標,遠得很,這需要440億平方米城市住房,全國現在城市住房為220億至240億平方米,再加上獨居家庭的迅速增加以及改善的需求,供給缺口很大。

偉哥覺得,任總的講話過分誇大了中國城鎮化的趨勢,實際中國城鎮化已經進入末期。

中國房地產最重要的經濟指標的確是6.5%,如果下調了肯定寬鬆,但如果高了,房地產調控就來了。

考慮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考慮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於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房地產從來不是一個孤立的行業,看房地產的發展其實有人說他是夜壺挺恰當,經濟發展需要時。他就會刺激,不需要時,他就會調控。

買房別扎堆,普通人買房一定要考慮逃生指數,看著漲的多,賣不掉有什麼用?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買房首選是有學區有地鐵的住宅,然後是城區住宅、公寓,最次才是郊區。

未來城市級別這個概念失效了,一二線和三四線的劃分意義不大,反而是城市圈、城市群會成為房地產投資的熱點。

別因為單價10萬就嫌貴,別因為單價1萬就瘋買。即使總價一樣好,城區的小房子遠比郊區的大房子保值。

中國房地產還遠遠沒有到崩潰的時候,因為城鎮化率才56.1%,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9.9%,兩者之間存在著16.2個百分點的差距。這其中,除部分城市落戶難外,大部分都是買不起房的打工族,需求基礎依然存在。但高房價的確抑制了城鎮化的速度。

3:城市的房價看新房已經完全失真,因為有限的土地供應量和控制的網籤節奏,所以看房價還是看二手房吧。

—中國的房價黑洞!—

任志強說“想占房價跌便宜的人,都沒得逞”,真的嗎?

1:均價與房價混淆各種混亂

到目前公開場合可以看到的房價,其中政府官方公佈的70大城市數據是指數,而其他各種機構公佈的基本都是均價,這就導致了均價並不代表房價的現象。

對於購房者而言,均價沒有任何意義,特別是在市場分化的趨勢下。

2:官方的數據滯後且有疑問:

從房價數據角度看,中國官方數據只有每個月的18日會發布前一個月的70大城市房價數據,從實用角度看:70大城市基本都是一二線和小部分的三線城市,並不能代表全國數據,比如在2016年基本都是全面上漲,而且漲幅不小,但事實是很多三四線城市並不在統計範圍內。

另外,從數據發佈時間看,18號時間太晚,在訊息飛速發展的今天,採集數據完全可以網絡化,巨大的時間差,這導致了房價數據意義有限。

數據基礎的問題,即使是這70個城市的房價,其中公佈的二手房與新建商品房住宅,也都來源網籤。

二手房不用說,事實上現在基本全部存在陰陽合同的問題,新建住宅也存在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完成調控目標,可能會通過延緩限制高價房簽約的情況。

在中國房價數據是最大的機密,而這一情況,在發達國家根本不存在問題,所有交易全部公開可查,比如香港,所有二手房的每一任業主購買價格,都可以在官方網站查詢得到。

最後看任總說的廈門,因為是商業活動,所以觀點並非全部真相吧,廈門房價已經跌了不少,甚至可以說,廈門+北京+合肥,是過去2年,調控最有效果的3個城市。這種情況下,的確有一些優質房源出現。

5:任總預測房地產稅不會落地

這一點偉哥堅決贊同,年初某個博士信誓旦旦的說2018年房產稅(錯)落地,就已經代表了這個預測準確率0%。

任志強說“想占房價跌便宜的人,都沒得逞”,真的嗎?

14,任志強先生演講開始時說,10多年前,有朋友問我要不要買房,那時聽我話的人都發財了(此時是笑聲和掌聲),有些人現在還問我要不要買房,我基本就不回答了。

15,任先生演講結束後,現場提問環節,第一個問題就是:我現在要不要買房?(現場譁然),任先生只是說:任何想占房價下跌便宜的人,都沒有得逞。

任志強說“想占房價跌便宜的人,都沒得逞”,真的嗎?

當然,這不是說任總的預測方法有問題,而實際是因為中國市場是不完全市場經濟,的確是有干擾。

任志強說“想占房價跌便宜的人,都沒得逞”,真的嗎?

所以可以基本判斷,任總還是更多的高瞻遠矚看的是長週期,而忽視了政策這個非市場的手對市場的干擾。預測中國房地產漲跌意義越來越低

,因為城市分化, 當然,從供給側的角度看,一線城市地區土地供應越來越少,這導致房價上漲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