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如何正确消毒

人们对于家里懒得收拾的人来说,看你家邋遢的,像猪窝一样,其实在人们的潜意识或下意识中,猪舍就是最不卫生的地方,不过,随着养猪规模化的发展,这种现象在转变,从而也说明了,加强猪舍的管理,做好猪舍环境的消毒卫生相当重要,这样才能减少病原菌,给猪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确保猪猪健康。

消毒是养猪场切断传染病传播、防止传染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手段,养猪场要重视消毒,也要科学消毒。有人说,猪舍及饲养用具的清洗消毒不好,会影响料肉比1~5%,可是,如果猪只爆发疾病,控制不了,那谈料肉比还有什么意义?所以猪舍及饲养用具的清洗消毒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疫苗一样,没病时看着没有用,真正来的时候,是任何药品所代替不了的,这也是给猪猪提供一个良好环境的条件。

养猪场如何正确消毒

消毒包括大环境消毒、空圈消毒、带猪消毒、手术消毒、阉割消毒及兽医防疫人员进出猪舍消毒、器械消毒等等,现在和大家重点说说环境消毒这一块:

环境消毒一:猪场内外、进出人员、车辆等必消毒

猪场门前和场内的交通要道、大小路径和舍前舍后消毒。猪场门前的消毒池可用2%-3%的火碱水,每隔3-4天更换一次,但要始终保持池内有适量的消毒液,有条件的也可安装红外线消毒。

猪场内的消毒可用2%的火碱水或0.2%-0.3%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正常情况下每月消毒两次。猪场内的各类消毒池可用2%-3%的火碱水,出入猪舍的人员必须经消毒池进行鞋底鞋底。

人员:兽医防疫人员进入猪舍必须在消毒池内进行鞋底消毒,在消毒盆内洗手消毒,出舍时要在消毒盆内洗手消毒,在一栋猪舍工作完毕后,要用消毒液侵泡的纱布擦洗注射器和提药盒的周围,进行鞋底和手消毒后方可进入另一栋猪舍。

器械:猪场中的器械消毒通常指的是对于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对猪场进行消毒之前应该先对医疗器械采取彻底的冲刷之后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可以用酒精擦干净手术刀、手术剪和手术钳等表面的血迹,之后将全部的医疗器械放入高压灭菌锅内采取消毒处理的方式灭菌。饲养场内的医疗器械用高压灭菌法灭菌最为合适,消毒之后的医疗器械不应该用手直接接触,应该在带上医用手套之后拿起消毒过的钳子安装注射器,以避免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再次被病菌污染,而降低消毒的效果。

车辆:猪场的车辆最重要的就是日常载运售猪和购猪的车辆。通常在猪场内流行的烈性传染性疾病大多都是因为车辆进出而引起的,此外还有少部分原因是引种过程不注意消毒而导致的。生产中之所以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运输人员对于消毒以及传染性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还有可能是因为猪场管理者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多饲养场内的职工都没有很高的专业素质,或者认识不到消毒对于猪场以及猪的重要性,所以导致消毒措施落实的不到位。

饲料:猪场在实际生产中也同样应该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饲养人员进出猪场经常会到饲料销售点选购饲料,所以难免会将病菌带到饲料销售点,这样自然会造成饲料被病菌污染,购回猪场之后会造成疾病的流行和传播。

环境消毒二:养猪办公室、生活区要消毒

正常情况下,办公室、宿舍、厨房等必须每周消毒一次,卫生间、食堂、餐厅等必须每周消毒两次,疫情爆发期间每天必须消毒1-2次,确保进出人员,食物安全,减少致病菌的传入、传播。

食物:虽然我国大部分猪场都已经形成规模并且具有比较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但是仍然还是有个别少量猪场没有明确的区分生活区和生产区,购入场内的蔬菜和肉类等食物也都未进行过消毒处理。主要是猪肉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买回后应该经过高温消毒之后才能控制细菌的繁殖情况,这些细菌和病毒虽然并不会造成人员致病,但是却不能避免猪感染患病。此外,还有的细菌进入人体内之后会死亡,但是如果再排到体外就有可能造成猪场和猪受到污染。

环境消毒三:卖猪后净舍,彻底消毒

彻底清除栏圈内的一切粪尿、污水和杂物,用高压喷水枪由上至下彻底冲洗顶棚、墙壁及栏架等,待水干后用过氧乙酸、甲醛溶液或2%-3%的火碱水彻底冲洗,经过10-12小时后,再用清水彻底冲洗栏圈地面,待干燥后,再用0.2%-0.3%过氧乙酸溶液或1:200的净原溶液喷雾消毒。

生产中同样要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菌,但是猪舍的消毒方式与与外界的消毒方式是不同的,猪舍中会有大量的粪尿与胎衣等残留物存在,而且猪会不断的排出粪便,所以想要将舍内进行完全彻底的消毒处理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将全部猪转出猪舍,也就是生产中常说的空舍消毒,但是在生产中毕竟很难实现。通常猪舍都是每周进行1~2次消毒处理,至少应该消毒1次。切忌为了追求消毒效果而加大消毒液的浓度,或者是为了节省消毒液而降低配比浓度,否则都会导致消毒效果不理想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环境消毒四:未发生疫病也应当进行消毒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原体,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但在养猪生产中,有时没有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释放病原体,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和其它生物等途径,入侵易感猪,引起大群疫病发生。如果没有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超出猪体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疫病大发生,因此,未发生疫病地区的养猪户更应进行严格到位的消毒,防患于未然。

环境消毒五:消毒前猪舍身边环境进行彻底大扫除

由于养猪场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如粪便、饲料残渣、猪分泌物、体表脱落物,以及鼠粪、污水或其它污物等,这些有机物中藏匿着大量病原微生物,这会消耗或中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严重降低了消毒液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所以,彻底大扫除,即卫生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大前提,为消毒的效价提供保障。

环境消毒六:防范消过毒的猪还会再发生传染病

尽管进行了消毒,并不一定就能收到彻底的消毒效果,这与选用的消毒剂品种、消毒剂质量及消毒方法有关。就是已经彻底规范消毒后,短时间内很安全,但许多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禽、老鼠等媒体传播,猪自身不断污染环境,也会使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必须定时、到位、彻底、规范消毒,同时结合有计划地免疫接种,压制猪自身的隐性致病菌,才能做到猪不得病或少得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