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近年来,大众对影视圈演员专业技能的愈发看中,让电视从业者嗅到了此类节目的市场需求,对于探讨表演和审美、解读人心和人性这件事,综艺节目正从“声台行表”的不同侧重点展开表达。

6月6日晚十点,电影频道特别节目《今日影评·表演者言》第二季回归。相比《演员的诞生》市场占有率与口碑的割裂,《声临其境》病毒式的刷屏,这档节目似乎没有太大的叙事野心,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表达方式都要平静很多。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演播厅内只有一张造型简约的播音台,主持人、内容发起人周迅、出演嘉宾是常规配置,单集体量只有15分钟左右,节目更注重演员间的专业对谈与经验分享过程。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应该说,《表演者言》在为演技“正名”的这件事上,坚持不炒花边新闻,不搞娱乐噱头,节目组固执地选定了“对话”这种略显严肃的处理方式,却将品格得以延续,今天冷眼君就来说说这档节目。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开篇宣言结尾应承,表达逻辑更趋完整

《表演者言》第一季黄渤、冯远征、赵立新、蒋雯丽、王千源等11位嘉宾从求实、汲取、筋骨、温度、融合等十个关键词描述了表演者应有的职业素养。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在所有的出演嘉宾中,只有易烊千玺在节目最后一期以“传承者”身份而来,他与王庆祥、周迅一道组成老中青三代演员的人物结构,谈论了“传承”的话题完成了第一季的收尾。

节目第二季调整为以古诗词作为对表演品格的诠释,11位出演嘉宾每人都会有一句与表达主题相匹配的核心诗词。

比如首期嘉宾舒淇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抛开暂时的困境,不去计较眼前暂时的得失,代表着一个成长过程,是谈表演者的眼界问题。舒淇回忆自己拍摄《刺客聂隐娘》时,导演侯孝贤就不断要求她突破极限。第二期嘉宾宋佳的核心诗句是“见画一色,不知其美”,则探讨了表演者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对人性的探索。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冷眼君认为,运用古诗词形式确立主题,让节目整体更具文化品相,试图在营造一种高级的表达氛围。除此之外,《表演者言2》在结构段落上也进行了微调,开篇不再是第一季中周迅与主持人同框出镜,而是主持人独自站立在演播厅内引出主题、出演嘉宾,仪式感变得更强。随后用人物短片衔接,完成嘉宾出场。

“表演者宣言”是第一季保留的节目流程,就是出演嘉宾会在主持人串讲下解读核心诗句与表演间的关系。周迅认为心胸一定要大,演员这个职业不能固步自封。舒淇觉得演员就是在不断地纠结之中在找更纠结的地方,直至产生不同的层次,还要有格局。开篇导师张辉认为,表演是人演人的艺术,生活是不断前行的,要放眼未来。

宣言结束后,会进行10余分钟的讨论,采取的是主持人与嘉宾的问答形式,画面会根据谈话内容穿插影像资料,节目组运用视频段落完成表达中语言的停顿,并不会让谈话内容过于密集,对于节奏感的把握还是不错的。根据表达内容提炼的“表演者笔记”也让分段落的表达重点更加明晰。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第一季结尾处是回顾精彩表演,第二季将此环节调整为“一言为定”,冷眼君认为,开篇“宣言”,结尾“应承”的设计,让整个表达逻辑更趋完整,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宣言的掷地有声。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实践派与学院派”经验对谈,出演嘉宾更加多元

在第一季出演嘉宾中,除去易烊千玺的“传承人”身份,剩余的10位嘉宾有8位是专业表演院校毕业,吴君如也经历过香港TVB的艺能培训,王庆祥也是文工团出身,因此可以统一将第一季的出演嘉宾归类为“学院派”。

而周迅则是“实践派”代表,她本人对表演的感知力不依赖技术或专业知识,凭借的是多年来自己在行业内的实践体验。在表演的起步阶段,她曾得到谢铁骊、李少红等导演的指点,这些人对表演专业的严格要求,促使她形成了良好的创作习惯。相比理性分析她更忠于现场感受,所以她对剧本的研读不会太多,这与学院派演员的创作逻辑很不同。

所以在第一季节目里,主持人往往会抓住“实践派与学院派”观念碰撞的暗线提问,展开经验对谈。比如第五期王千源评价周迅,认为她也做基础功课但更趋于感性,于是很容易接收到对手感性的部分进行灵感创作。再比如第八期,周迅与秦海璐在《红高粱》拍摄现场就有很不同的创作习惯,周迅会提前背台词,秦海璐则是现场记忆。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因为存在两种表演风格的对撞,所以主持人便会围绕这样一条逻辑暗线展开对话。这里冷眼君想说,关于“学院派与实践派”的话题,一直是表演行业的讨论内容。而在内容编排上放大两者的对抗,在过往的表演类节目中也曾经有过。

比如《一年级大学季》的视角聚焦在表演专业的大一新生,节目中黄志忠与佟大为曾有针对学院派与实践派教学观念的争论。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再比如《一年级毕业季》的节目设定,上戏成立了一个表演实验班分成两个组,一个是科班出身,主要是全国表演院校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另一个是旁听生,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实验班的终极任务是毕业大戏,只有留到最后的学生才能参演,可以说,这是将“学院派与实践派”直接拎出来对垒,戏剧效果由此产生。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打动人心的依旧是对话的诚意

《表演者言》第一季十个核心关键词探讨的是演员的职业素养,第二季古诗词谈论的则是演员的品格,本质都是对个人能力的审视以及对工作态度的拷问。以表演为职业、为事业的人围坐在一起深度探讨表演这件事,不搞噱头,而是调动自身多年的思想经验以干货的形式分享给观众,静心展开学术讨论,冷眼君能感受到节目组是饱含诚意的。

这群表演者感受过娱乐圈的浮躁,却因为心中有对表演的敬畏而选择用更规矩、更专业的方式在影视行业打拼,他们已经滤过对职业结果的追求,而更享受过程。扎实的体验生活,感受人物,调动一切可能性去触及“天给的”灵感,观众能够在这群专业人士恳切的交流中体会到职业演员与流量明星的差别。

《表演者言2》品格延续,对待演员这份职业他们依旧诚意满满

节目的推出一方面告诉身处表演行当的从业者如何演绎人物,对得起“饭碗”,另一方面则告诉观众如何去欣赏真正的表演。虽然对谈的形式有些严肃,表演者的笔记过于“庄重”,但依旧会因诚意打动人心,延展到各行各业,则是对职业精神的解读。

最后冷眼君想说,所有创作比到最后,不是花招不是色彩,那些都是手段,较量到最后,拼的都是对人生的理解和把握。这群表演者用一百分的诚意全情交流,希望能够感动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