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局長對禮泉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一位退休局長對禮泉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一位退休局長對禮泉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壯美昭陵◎西部文化藝術微刊

︱第819期︱

一位退休局長對禮泉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禮泉種蘋果的發展過程應該清楚,當年因跟風東莊蘋果,縣委書記劉潤任內就大力推廣,開始給農民發了蘋果苗,好多人拔掉了。後來又一哄而起,全部上蘋果。現在蘋果銷售不暢,這倒不是蘋果太多的原因,主要是品質的問題。

一位退休局長對禮泉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東莊蘋果雖好,但比不上洛川蘋果。酥梨也一樣,比不上石潭酥梨皮黃肉甜又細而無渣。由此回想到七十年代種棉花,現在為什麼不種了,品質不如新疆,且在收穫期多遇陰雨天,易黴壞。那幾年我在縣黨史辦工作,和我們在一起的老同志中,有位叫劉向武的(西劉村人),曾在省委農工部工作過,陝西日報上常發表過涉農文章甚至社論,是位高人。比如他所寫的"農民的二分自留地″的作用,原題忘了,就對後來實行生產責任制的政策決策出臺產生過重大影響。他在黨史辦工作時,就和我們一起討論陝西不要種棉花,而且寫了相關論文,對全省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我心裡明白現在為什麼不種棉花,確實是他的高見在當時起了作用。回頭再說蘋果,禮泉的平原地區,海拔高度400——500多米,不是蘋果適生區,加上果樹間距太小,密不透風,遇到成熟期陰雨過多,果面光潔度、著色不佳,品質影響更大。但就果樹間距問題,總是推行不開。果農一味貪圖樹大高產,枝葉密蔽。產品質量總是上不去。說起來說讓人笑不得,我過去在家務蘋果13年,和你一樣憂心。現在常住西安,吃的是全國甚至多國水果。就質量而言,還是愛吃洛川蘋果、石潭酥梨、昭陵石榴(不愛吃臨潼石榴)。家鄉常有親戚朋友送蘋果來,總覺不耐存放,易發麵,易壞,吃不動,急於送人處理。有一次曾打電話責備侄女,不要再送。為啥不採用現代技朮提高果品質量,甚至嫌他們這麼多年了,務的蘋果還不如我們以前。

一位退休局長對禮泉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後來又回煙霞去另一侄女家拉梨。看到大房內黃燦燦酥梨堆積如山,禁不住連連誇獎,你們勤奮吃苦了,酥梨務得這麼好,技朮了得!但侄女婿卻一臉歉意,說果個果面都沒問題,但品質價格還是比不上灣裡高王的酥梨。我遺憾的說,你們如果去石潭包地種梨,那早就發大財了,等等。所以,農作物要種在適生區,再加上先進的科學技朮,產品質量品質提高,才會有市場,不愁賣。君不見,央視農業節目播放,有大型新興的果業公司,己經在甘肅、寧夏培育起了現代化新品種優質果園,都是上萬畝規模,全都是寬行距機械化耕作,細長紡綞樹形,果形果品著色讓人喜上眉稍。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禮泉的蘋果,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為禮泉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更是不可忽視的。但是,每個產業的興衰都有它相對應的規律,我們在分享多年蘋果產業的利好之後,應考慮調整中的再調整了。

一位退休局長對禮泉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禮泉的蘋果再不努力,肯定會被淘汰掉,就是不逃淘汰也該自行調整了。袁家村搞旅遊,史德種桃,昭陵種石榴,東黃種花都是值得探討的產業途徑。還有,最近中美開打貿易戰,作為農業縣,你不妨先試種兩年大豆,大豆成熟期短,可以通過老化果樹更新、間伐、疏行、通風透光,間作套種後,起碼可以增收補欠。若收穫期避開陰雨季,確保高產,那就更好了!

一位退休局長對禮泉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