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儲拍賣+貿易戰+治超 秋季玉米還能漲到1元

臨儲拍賣+貿易戰+治超 秋季玉米還能漲到1元/斤嗎?

前段時間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上調玉米收購價格的情況猶如曇花一現,近幾天持續開始了下調行情。市場短期內受利空因素影響,玉米價格或將震盪整理,優質優價特徵將逐漸明顯。

臨儲玉米拍賣疊加貿易戰和治超

陳糧拍賣不減量,供給側競爭激烈。國家依然保持著每週800萬噸投放,市場被陳糧拍賣高強度壓制。如此高強度打擊,可見國家加快陳糧去庫存的決心。截至6月22日,依然有著近1.27億噸臨儲玉米庫存,餘糧十分充足。而已經成交的4700餘萬噸玉米中,實際出庫樂觀估計有2000餘萬噸,出庫壓力不斷累積,20天必須交齊全款的壓力之下,貿易商競價求脫手,或將造成“踩踏”現象。

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戰關於加徵關稅的結果落定,中國公佈對原產於美國的玉米、小麥、大豆等商品加徵25%的關稅;再加上7月份開始,號稱史上最嚴的公路治超啟動,加之鐵路運費上調10%,物流成本發生變化;而東北玉米生長也進入關鍵期,前期旱情的影響會進一步明朗,再加上華北黃淮玉米的生產形勢,7月份開始的玉米市場,將面臨著很多變數,重頭戲將一一上演。

其中,根據交通運輸部等部門下發的關於深入推進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18年6月30日前要完成所有不合規車輛運輸車的更新推出,7月1日起全面禁止不合規車輛運輸車通行。同時,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從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取消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從業資格證和車輛營運證。鑑於業內普遍對於2016年查超心有餘悸,對於此項延續政策到期保持謹慎態度,尤其是擔心玉米每車裝載量可能有原先50-60噸下降至30噸左右,極大增加運輸成本。

另外,根據測算,如果按照加徵25%的關稅進口,7-10月份船期的美國進口玉米理論進口完稅成本將達到1920-1990元/噸,比之前提高300元/噸以上,對比國內價格將失去價格優勢。但由於從美國進口玉米數量較少,更多的對國內玉米市場產生影響的還是進口高粱、DDGS。高粱方面,作為和進口大麥並列的國內主要進口能量穀物,中國的高粱進口絕大部分來自美國,過去三個市場年度國內高粱進口量分別為1016萬噸,831萬噸,521萬噸(17/18)。2018年2月4日商務部宣佈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展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未來公佈雙反稅率後,將對高粱進口產生巨大影響,大幅提高進口高粱成本,進而減少高粱進口數量。而隨著進口成本的上升,進口量將會隨之減少,那麼也將會變相增加國內玉米的消費,從而對玉米價格提供潛在支撐。

臨儲拍賣+貿易戰+治超 秋季玉米還能漲到1元/斤嗎?

但近日關於加徵關稅的信息並未對港口玉米價格形成提振,反而因為目前正是年初購買的烏克蘭玉米、大麥集中到港的時期,港口庫存居高不下,而且進口玉米集中到貨將持續到7月份,使得港口玉米價格近日還下跌了10-20元/噸,其中目前廣東港口散船主流報價為1830-1850元/噸,較年內的最高點已經累計下跌了200元/噸以上。

除了國家臨儲玉米拍賣持續供應市場之外,地方儲備也開始銷售玉米了。據吉林糧食批發交易中心的公告,6月29日該省將拍賣吉林省級儲備玉米66866噸,稻穀11.2萬噸,大豆6588噸,小麥5212噸。因實際存儲庫點德惠五臺儲備糧有限公司、德惠楊樹儲備糧有限公司、松原市寧江區大窪儲備糧庫有限公司周邊修路,可能影響正常運輸,買方需要實地踏查,謹慎競拍。以上庫點標的一經成交,買方必須按時履約,不能以修路為由,申請辦理該筆合同的延期或終止,交易中心和賣方亦不受理。

利多因素潛伏於後市

優質玉米走貨積極性不高,貿易商看漲後市囤積。經過近10個月的拉鋸戰,17年玉米基本購銷結束,剩下的大多為優質自然幹,集中在貿易商及大貿易公司手中。由於17年優質自然幹玉米的先天優勢(如乳豬料首選、優質澱粉必備原料等),未來對於優質自然幹玉米來說,優質優價仍然成立。雖然囤積的人較多,但依然無法阻擋市場對優質自然幹玉米的剛性需求,只不過是漲幅受限而已。

18年玉米市場,需求端缺口翻番。雖說東北產區旱情得到緩解,但強對流天氣以及玉米長勢參差不齊依然使得各方不看好18年東北玉米的產量。在東北產區不斷有新的深加工項目立項、開建的大環境之下,糧食交易中心對18年的玉米市場供需平衡預估依然是有4000萬噸的需求缺口。中美貿易關係撲朔迷離,進口玉米額度有限,各用糧企業都要開始考慮如何填補這個缺口,避免18年玉米上市後陷入供給小於需求,價格飛漲,收糧困難,成本不斷被抬升的窘境,或將趁著拍賣尚未結束,市場17年玉米尚未完全被消化,積極採購,多備一些18年玉米上市初期時的庫存。

短期內由於臨儲玉米依然對市場保持著高強壓制力,再加上需求端用糧需求暫時得到滿足,使得價格行情得不到有效支撐,玉米價格行情短期或將趨弱運行。但由於市場上對於優質玉米的剛需仍在,且出於對未來購銷環境的懷疑使得工廠有一定的補貨建庫存意願,長期來看用糧需求還是存在的。因此,玉米市場價格行情將呈震盪上升、優質優價的走勢,但由於臨儲玉米庫存巨大,市場糧源不缺以及今年參拍陳糧、囤積17年玉米的貿易主體多的特點,很難出現2月末3月初那種大幅暴漲的走勢。

秋季玉米會上漲到1元/斤嗎?

玉米價格還是很有潛力的,比前兩年高一些幾乎是必然了。

至於說具體價格,局部地區達到一元每斤以上問題不大,但是要想價格再高一些的話可能性就比較低了。

不管是人為干預還是非人為的天災,今年我國玉米總產量有所減少將是一個必然,這其中,全國範圍內來看,種植面積不及往年,而且在我國最主要的玉米產區還出現了嚴重的春旱,這將嚴重影響東北大部分玉米生長,肯定會對後期的玉米產量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不出意料的話,和小麥一樣,今年的全國玉米總產量也將會不及往年。

不過玉米的情況應該會比小麥好的多,即便是玉米減產了,幅度也不會有今年夏糧收購期間的小麥減產幅度高達百分之三十那麼高。

臨儲拍賣+貿易戰+治超 秋季玉米還能漲到1元/斤嗎?

2016年,國內玉米供給量達到了創紀錄的2.25億噸,2017年只有2.15億噸左右,而筆者預計,到了今年秋季,可能產量也就是2億噸出頭吧。

今年玉米消費量創紀錄,新產玉米將受熱捧。為何對今年國內玉米是價格如此的有意哦心,說這樣的話也絕對不是信口開河,是有足夠的底氣和判斷。

因為今年我國的玉米消費量將會有一個歷史性的突破,達到2.25億噸左右。去年開始,東北地區的諸多玉米深加工企業被批准立項並且迅速的開工建設,僅該省一個地區,近兩年的玉米深加工產能就增加了3000萬噸以上。

此外,山東地區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也在不斷擴充生產規模提高產能,而在飼料領域,隨著養殖業的復甦,對於玉米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

所以,在今年玉米將會有一定減產的前提下,玉米需求量卻高升,這意味著今年的國內玉米市場供需將繼續出現缺口,而且數量還不小,初步統計,達到了2000萬噸以上,是去年的兩倍有餘。

設想一下,在2018年的國內玉米供給中,即便是全部使用新產玉米,可依舊有將近十分之一的缺口,這將會給新產玉米的價格高開高走提供堅強的支撐。

物以稀為貴,玉米在本年度肯定會成為市場追捧的焦點,到時候價格高漲也在情理之中。筆者還記得,2017年底的時候東北玉米備受關注,南方企業和本地加工廠不惜高價搶糧,市場價格最高達到0.95元每斤以上。

2018年,這種情況或許依舊會出現,不同的是,市場價格可能在近三年裡首次突破1元每斤的大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