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聖》:哪怕生命快到盡頭,也要踏上朝聖之路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旅行,自由行、自駕遊、揹包客、徒步者……這是一個人人叫喊著走在路上的時代。我們為旅行扣上了極其神聖的標籤,彷彿只要上路了,我們就能逃離,就能發現真正的自己。

可是如果我們不去聽信那些神乎其神的旅行宣傳語,就會發現那麼很多人的旅行也只不過是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到處去看看別人生活的地方罷了。真正的行者並不在乎自己到過什麼地方,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內心與真實的大千世界,只在乎他們逗留的地方遇見的那群人。

所以其實最有意思的是那些沒有上路的人,旅行者通過遇到不同的人、聽到不同的故事去感受這個世界。那些沒有上路的人,是旅行者的風景,是旅行者尋找自己的道標。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本關於“路上”的書《一個人的朝聖》。主人公是60多歲卻一輩子一事無成的老頭哈羅德。兒子戴維因為自殺而離開了他,妻子莫琳因無法走出喪子之痛而無法繼續愛哈羅德。哈羅德的人生過的渾渾噩噩,像是被困在一張巨大而虛幻的網中,想要掙脫,卻找不到束縛自己的東西。

《一個人的朝聖》:哪怕生命快到盡頭,也要踏上朝聖之路

而一封信的到來給這張網撕開了一處裂痕。那是哈羅德二十年前的老朋友奎妮寄來的,她告訴哈羅德,自己得了癌症,已經時日無多了。

彷彿有種力量在吸引哈羅德上路,這個老人相信,只要自己徒步穿越這個英格蘭去看望奎妮,她的癌症就一定能好起來。

哈羅德沒想到的是,他的徒步沒能讓奎妮戰勝癌症,卻意外的寬慰了所有人的人生。

01

那些人都假裝體面,好像他們很容易將所有事處理好

哈羅德沿途上遇到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歇腳,然後將他徒步的計劃告訴那裡的人聽。在他受到嘲諷或者鼓勵的同時,也會收穫別人的故事。

哈羅德途徑一家咖啡館,想進去歇歇腳,偶遇了一位銀髮紳士。紳士每週都會去很遠的地方看望一位曾經得過小兒麻痺症的年輕小夥。年輕人的生活條件並不好,腳上的球鞋都破了,紳士很想送他一雙新球鞋。可是如果真的買給他,又一定會傷害到他的自尊心。這個看上去優雅又體面的男人,其實連送喜歡的年輕人一雙新球鞋都很難辦到。

《一個人的朝聖》:哪怕生命快到盡頭,也要踏上朝聖之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希望自己看上去無所不能又沉穩可靠,似乎什麼事情都能優雅地處理好。可是誰的生活不是艱難地進行呢?我們永遠無法通過外在的印象去判斷一個人的生活是怎樣的,為了維護表面的光鮮,大家都已經竭盡全力了。

但我們不該說這樣的生活有任何虛假的成分,任何努力都不應該被否定。銀髮紳士有自己的執著與愛,而這種品德也鼓勵著哈羅德繼續前行。

02

等候也是一條漫長的朝聖之旅

對於一個60多歲的老人來說,哈羅德的身體狀況實在無法支持他連續多日的徒步。最糟糕的是,哈羅德總是對自己的傷口敷衍了事,這終於讓他堅持不下去了。

以為年輕的護工救了哈羅德,她看上去脾氣不太好,但其實對待哈羅德很溫柔。毫不介意地脫下哈羅德的鞋子,捧著他的腳仔細清理傷口。女孩的家很大,但只有她一個人。在交談中哈羅德才知道她的故事。

這位年輕的護工叫瑪蒂娜,為了男朋友來到異鄉生活。但是有一天,一個女孩抱著一個孩子來找她的男友,於是她的男友就與那個女孩一起離開了,甚至連他新買的登山鞋和養的一條狗都沒帶走。現在瑪蒂娜一個人在這個房子裡,和男友的狗一起守著房子裡的一切。她還在等那個男人回來,雖然她不知道,這場等待的盡頭是什麼。

《一個人的朝聖》:哪怕生命快到盡頭,也要踏上朝聖之路

瑪蒂娜的故事讓我有一種激動的想要叫喊出來的真實感。似乎每個人都能遇到這樣一個女孩,說好了要相伴一生的人,跟另一個女人離開了,就這樣消失在她的生活中。而她還死守著過去不肯出來。

這種等候不也是一場朝聖嗎?要麼等到奇蹟出現愛情復原,要麼,就只能靜待時光能夠治癒一切,讓她在某個收拾屋子的下午,突然就決定不再等了。否則這場艱苦的旅途永遠不會結束。

我們無從得知瑪蒂娜後來的結局,只知道在哈羅德走後,她依舊在那個房子裡,等待著球鞋與狗的主人回家。也許有的時候,我們在旅途的堅持中,學會的是放棄。

03

如果不能活出自己的樣子,受到多少人追捧也是孤獨

在旅行中,你與遇到的人都是彼此人生中的過客。人類似乎有一種奇妙的特性,對著陌生人或是與自己的生活無關的人,更容易吐露心聲。我們不用在乎在這個人眼中我們的樣子,因而可以暢所欲言。

生活最公平的一點就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屬於自己的痛苦。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朝聖,我們在路上相逢又分離、拾起又放棄。

對於路上的人來說,最有趣的其實是那些沒有上路的人,他們守著自己的故事,等待你來傾聽他們的訴說。這些真實的故事比任何寓言更能讓人發現人生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