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房價的不一定是“人口”?這兩點不看,你家房子“毫無價值”

決定房價的不一定是“人口”?這兩點不看,你家房子“毫無價值”

房價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一個象徵,也是一個地區樓市價值體現。在我們過去的印象中,多位房產專家曾向大家闡述過以下觀點:

樓市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流入人口越多的城市,未來房價越高。

專家們認為流入人口有居住需求,這些都需要即時滿足,人口不斷增多,只會推高房價。但站在城市租客的視角:專家的觀點,獨立來看有一定的正確性,分開來看,卻不完整。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從城鎮化率的角度來看:

全國城鎮化即將完成,據2017年最新的統計數據,全國城市化率為58.28%,如果按照2017年的房產銷售速度,2018年城鎮化率基本能達到60%以上,到達國際標準70%的城市化率也就幾年時間。

決定房價的不一定是“人口”?這兩點不看,你家房子“毫無價值”

並且按照大家的經驗,房價的趨勢主要看城市化人口,但是隨著國內房價上漲,現在不能單純的只看人口,為什麼這麼說呢?還有兩點重要因素:

收入

首先單不說一二線城市,就連三四線城市房價也紛紛破萬,房價漲幅遠遠超過工資收入,能買得起房子的人還有多少?人均收入除去生活開支到底還剩多少?客觀來講,統計部門的收入相關數據對在座的各位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全國各個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消費不同,都不能一概而論。

打個簡單的比方:假定一個普通人,工資收入每月1萬,當地房價也是1萬,按理說買100平的房子,不吃不喝僅需要100個月,也就8年多一點點時間,表面看,房價不是特別高。

但是把當地物價,包括房租,教育,醫療,食品,交通等費用一考慮進去,每個月剩餘收入,幾乎就所剩無幾。剩餘收入不多,自然購房所需的時間還會延長。

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大城市爭搶人才,短期帶來當地樓市看漲心理加強,讓當地房價快速上升;但是長期來看,收入水平仍然對房價起決定性的因素,如果當地的群眾剩餘的收入並不多,房價就會有回調的壓力。

所以,有些地區看似收入很高,但是平均支出也高,這種地區就算當地人口流入再多,也買不起房,這都是無效需求,當地收入以及剩餘收入決定了當地房價。

決定房價的不一定是“人口”?這兩點不看,你家房子“毫無價值”

庫存

不考慮現有二手房以及普通家庭和炒房者手中的房產,我們只看開發商的新盤,按照目前的房地產建設速度,最多也就5-8年全國房地產開發就會飽和,開發商可能也會慢慢退出市場。而開發商懂房產銷售,但是不一定懂趨勢,如果拿地相對房價比較便宜,有利可圖,開發商就會持續拿地,先拿地,後開發,庫存如果得不到消化,就會變大。而在房價上升期,房產建設速度快,去庫存週期就會很短,但在房產回落期,週期就會很長。

此前的一期,城市租客也給大家講過,開發商的基本邏輯也都不會讓房產降價,即使賣不掉炸掉也不會降,也給大家分析過原因。當房價上漲到一定程度,隨著人口流入,不管庫存有多少,倘若收入無法形成有效的購買力,再加上國家租購併舉,租購同權,58同城安選房源,品牌公寓租賃房源,存量房租賃房源供應量加大,房租一旦下降,流入人口可能就不會買房,房租和房價雙雙回落就是大概率事件。

決定房價的不一定是“人口”?這兩點不看,你家房子“毫無價值”

所以,人口多,房子一定就漲?不是,決定你家房價的還有兩條關鍵因素。各位網友如有更好的看法,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