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元初會實行重農政策

元朝徹底的重農政策是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的。1260年的三月忽必烈於開平稱汗即位。又在其年五月,取儒家經典《春秋》、《易經》,建年號中統,意為中華開統。

忽必烈由於長期管理漠南區域,其本人對農業生產有著深刻的認識,正如他對蒙古貴族說教道:“司農非細事,朕深諭此”,在他即位伊始,就採取了大量恢復農桑的政策。如在中統二年(1261年),設立勸農司,命令勸農使檢查各地的生產情況。又在至元七年(1270年),又提升司農司的地位,改為大司農司,讓四道勸農官推廣農業生產技術。其他如建立村社組織、興修水利設施,都對農業生產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忽必烈急於保護農耕的政策有其時代背景。

一、從1211年開始,蒙古南下攻打金國,北方中原地區經過50年的戰亂,殘破不堪。再加上前四汗時期,蒙古軍隊尚未擺脫殺戮的惡習,中原的農業生產破壞嚴重。就比如說1213年到1214年,成吉思汗南下攻打金國,就對黃河流域破壞非常嚴重。“凡破九十餘郡,所過無不殘滅。兩河、山東數千裡,人民殺戮幾盡,金帛、子女、牛羊、馬畜皆席捲而去”。

窩闊臺汗時期和蒙哥汗時期,雖然情況有一些好轉,但是由於長期與宋的戰爭,四川、兩淮、襄樊地區人口亦大量銳減。

二、蒙古貴族在進入中原後,仍然固守一畜牧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思路,這就勢必產生農、牧業尖銳的用地矛盾。蒙古貴族在戰亂後大片荒蕪的土地上,帶進了遊牧生產方式,在農業地區強行推廣,對社會生產力破壞嚴重。所以在中統四年的七月,忽必烈針對這一現象,下令蒙古軍不得圈佔耕田為牧地。“秋七月癸未,……,蒙古軍不得以民田為牧地”。

三、蒙古貴族把大量的農民擴充到工匠、和其他差役上,等到忽必烈即位時候情況已經非常嚴重,憲宗時期清查的百萬民戶,被蒙古被佔用了至少五十萬戶,這樣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就大為減少,破壞了農業生產力。“初,憲宗時,括民戶百餘萬,至是諸色佔役者大半,天澤悉奏罷之”。

為何元初會實行重農政策所以中原百姓不得不動用武裝鬥爭或者是大量逃亡的方式進行反抗。

上述殘破的亂局,嚴重威脅著忽必烈的統治,這就是忽必烈急於推行重農措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