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日均用500張打印紙”也是貪腐線索

為解決“地方小、人頭熟、巡不深、察不透”等問題,2017年6月開始,廣州在全市各區全面鋪開交叉巡察工作。“我們在翻閱該單位辦公用品購置憑證時發現,這個單位每月支出等額資金購買辦公用品,有悖於常理。”巡察組長石國榮介紹,他們將採購清單和對應發票進行整理分析,比對得出該單位打印紙的用量約為500張/日。(6月24日新浪網)

如果是一個大單位,比如說委辦、政府辦,一天用上500張打印紙,一點也不奇怪。但一個總人數不多,還有部分人員長期外勤作業,居然也能用上如此多紙,而且每月支出等額資金購買辦公用品,有悖常理,也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有貓膩。

其實,每天用500張紙,也並非很大的事,但往往這只是一條明顯的線索,背後必然還有一系列問題。通過一番抽絲剝繭,果然發現該單位採購價格虛高、數量虛多的辦公用品,就是為了套出公款,為單位員工發福利。這些行為,是典型的“四風”,必須嚴懲。

由此可以看出,現在的“四風”行為,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吃點、喝點、拿點,而是披上了厚厚的“隱身衣”,花樣更加具有迷惑性,不讓人輕易發生。只要監督工作稍為麻痺大意,就會令這些頂風違紀行為成功過關。

“四風”不斷翻新,說明個別單位在履行“兩個責任”方面,依然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落實在行動中,本該從嚴管理好下屬的領導幹部,居然也成為違紀的領頭人,這樣的尷尬,顯然不能只當笑話看。如何讓領導幹部切實履行廉政的主體責任,還需在制度上發力。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思想問題,要一點一滴扭轉,需要精力,更需要時間,久久為功。面對當前一些單位“有福同享”的“四風”行為,關鍵要從糾正黨員幹部的思想入手,多給領導幹部算違紀“成本賬”,多給他們提醒警告,領導心態正了,做事講規矩原則了,才能不為了一點違規的福利,而置黨的紀律於不顧。

這一事件也給紀檢監察部門帶來啟示,監督不能浮於表面,而是要從細微處著手,下足“繡花”功夫,才能將一些潛在的問題找出來,避免問責出現“漏網之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