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風衣≠防晒衣

與傳統打傘、塗抹防曬霜相比,防曬衣和冰袖是新出現的一種防曬方式,受到不少人的青睞。因為相對於佔用一隻手打傘和出門前複雜的塗抹來說,直接將輕薄的衣物穿在身上更便捷。只是市場上防曬衣與皮膚風衣兩者類似,很多人將兩者混為一談。

皮膚風衣≠防曬衣

防曬功能如何實現

其實,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有些輕薄的風衣雖聲稱是防曬衣,但卻沒有標註防曬指數。“防紫外線紡織品必須執行國標GB/T 18830-2009《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魏文峰表示,該標準要求,只有符合以下兩點的才能叫作防曬服,即透過紫外線不超過1/40(UPF>40),以及透過UVA不超過1/20(UVA <5%)。

若要達到這一標準,一般有三種途徑可以實現。其一是在衣物材料上添加防曬助劑塗層。“這種方法最簡單,成本也最低,缺點是透氣性差,洗滌後塗層容易掉落,便宜的防曬衣大多采用這種方式。”魏文峰解釋說。

另外一種方法則是在紡絲液里加防曬助劑,形成具有防紫外線能力的紗線。這種紗線形成的織物,其防曬性能與織物的密度有關。但紗線製成的衣物,不會讓人體產生憋悶之感,只是成本較高。

第三種實現途徑則是不添加防曬助劑,僅依靠面料材質的高密度實現。“我們曾製作過一批文化衫,其材質是95%以上的棉,沒有任何塗層。但因為材料高密,所以也符合防曬標準”。魏文峰介紹說。

“前兩種防曬衣服往往採用滌綸,即聚酯纖維作為衣物面料。這是因為化纖更容易改性,而且夏天衣服需要輕薄的特性。”魏文峰解釋說。從面料上來講,滌綸(聚酯纖維)的防紫外線效果會比錦綸(聚酰胺纖維)更好。不過如果採用第二種方法,在噴絲過程中添加防曬助劑,那麼錦綸面料防曬效果也很不錯。而且錦綸的吸溼性和透氣性都要比滌綸好很多,解決了穿著悶的問題,所以高質量的防曬衣多為錦綸材質。

選購好的防曬產品

魏文峰去年就曾經評測過兩批防曬衣的質量。他選擇了多款防曬衣,從材質、顏色、厚度等方面進行評測。最終發現相同材質、顏色下,服裝面料厚度越厚,防紫外線效果越好。

這一結論早在1997年就被研究人員證實。當時,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實驗對比了不同材質衣服阻擋紫外線的能力,並發表在了《皮膚病學》雜誌上。他們發現:人造纖維類的衣物,防紫外線能力要好於純棉;染色的衣物要好於白色的。

皮膚風衣≠防曬衣

而在眾多人造面料中,魏文峰與同事們發現,錦綸製成的面料彈性比較好、耐鹼,且非常耐磨,手感柔滑舒適,但是相比其他面料成本也最高;滌綸面料較錦綸硬挺、耐酸、耐高溫;而錦綸與滌綸根據比例混合的面料,其特性介於兩者之間,錦綸成分比例越高,面料就越柔軟。“滌綸在抵抗紫外線效果上更強,但手感、舒適性能上錦綸更勝一籌。”

基於此,消費者在選擇防曬衣時,吊牌、顏色和衣物成分都需要考量。首先看吊牌上是否標記了執行產品標準,即國標現行標準GB/T 18830-2009,而且,防紫外線指標值——UPF值越大,防紫外線效果越好;其次,最好選擇深中色系面料的防曬衣,其防紫外線效果會好過淺色系。最後就看衣物材料成分,就防紫外線的能力來說,滌綸最佳,其次為錦綸、粘纖、纖維素纖維,即莫代爾的防紫外線效果最差。

防曬是個系統活兒

皮膚風衣≠防曬衣

當然,夏天防曬是個系統活兒,在魏文峰看來,“更重要的是,防曬最主要的是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

而且,對於防曬衣的護理也必不可少。因為大多數防曬衣與塗層密不可分,所以多次水洗衣物會導致其物理防曬性能下降。“人們可以根據購買的價格以及感受這段時間使用的效果來判斷防曬衣的防曬效果,也可以找專業機構進行檢測。”魏文峰也提到,遮陽傘的塗層通常在傘內側,即便在外層,也要在摺疊時保持傘面乾燥。

《中國科學報》 (2018-06-22 第8版 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