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要的孫子生好了,快過來養吧!”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家住浙江紹興的陳阿姨因為忙於自己的生意沒去幫忙照看孫子,被兒媳一通指責,甚至說:“你不幫我們看孫子,是不是以後老了我們也可以不用給你養老?”事件全程,李阿姨的兒子就在跟前,對母親的不滿也是寫在臉上。

事實上,李阿姨雖然沒給媳婦照顧月子,但幫他們請了月嫂,還一請仨月。此後李阿姨不能親自照顧孫子,也許下讓他們請保姆費用全包的諾言。

看到這個新聞,一口老血差點吐到屏幕上,兩個還離不開媽的孩子就這麼當了父母,是誰給他們的自信?這不是糟蹋新生的孩子嗎?

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照顧孩子長大是天經地義的事,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做了什麼,為何孩子一出生就理所當然地應該他們來照顧?

誠然,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大多數人都是畢業後留在一個新城市,白手起家,工作養家壓力都大。但是壓力大就是你綁架父母餘生的理由嗎?誰的人生還沒點挫折?

我不反對請父母幫忙照顧孩子的行為,畢竟有些老人願意捨棄自己的生活來成全孩子,更有一些老人不讓他幫忙看孩子就覺得是兒女嫌棄自己沒用,我反對的是把自己的責任理所當然強加到父母身上的行為。

無獨有偶,前幾天還有一則新聞刷爆朋友圈。一個媳婦,看不慣自己婆婆穿一萬塊的風衣,每年出去旅遊,覺得自己都只背幾百塊的包包,婆婆憑什麼穿的那麼好?跑到網上來指責婆婆,尋找安慰。

問題是,人家花的都是自己的錢呀,你憑什麼不願意呢?

媳婦說,他們不該把錢都留下來給孫女上學用嗎?你的孩子上學,你不操心怎麼多掙錢,你操心婆婆花了多少自己的錢,你是不是操心過頭了?天下之事還可以有這種操作,也是開了眼。

這些年輕人,有手有腳,思維正常,不思考怎麼過好自己的人生,卻非要啃老啃的渣都不剩,還自覺天理昭昭理所應當,到底是誰給了他們自信?

自然是父母呀!

李阿姨和穿一萬塊風衣婆婆的經歷值得同情也不值得同情。說值得同情,是因為他們有了享受生活的意識卻不能被兒女理解;說不值得同情,是因為孩子如此明目張膽的啃老,都是他們曾經默許的。

作家晚晴曾講過她的一件事,與先生談婚論嫁後,先生略帶遺憾的跟她說:“以後我們的生活可能都得靠自己,我爸媽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會來給我們幫忙。”晚晴聽了正和心意,因為她就是喜歡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相應的,晚晴的先生能首先提出這一問題,正是他早就瞭解了父母的生活習慣。

父母對孩子從小到大有求必應,事無鉅細都替孩子安排妥當,等孩子有了孩子,生活變得不可掌控時再提出不想幫忙,怎麼看都像把養尊處優慣了的孩子扔到荒郊野外,讓他自生自滅。

育兒界有句害人不淺的話“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了”,不客氣的說,這是痴人說夢。

從小對孩子言聽計從,希望他長大成人忽然懂得尊重自己,這是痴人說夢;

從小對孩子百依百順,希望他有朝一日忽然懂得體諒自己,這是痴人說夢;

無論貧富,從小讓孩子過著揮霍無度的生活,希望他忽然一天明白賺錢的不易,這也是痴人說夢。

“如何親手毀掉一個人?”

“無條件的給她全部,再一次性收回來!”

如果不能護孩子一世周全,就一定要教會孩子獨立生活。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錢不是最重要的,滿懷愛意的目光,發自內心的認可和欣賞,對生活的正確態度,自律行為的養成,這些才是伴隨孩子一生,讓孩子受益終身的行為。

願每一位為人父母的朋友,都能掌握育兒的正確打開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