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是怎麼“誕生”的?

村包含行政村和自然村,行政村是依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設立的村民委員會進行村民自治的管理範圍,是中國基層群眾性自治單位,自然村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是由村民經過長時間在某處自然環境中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很多地方的自然村只有一個姓氏,是同一個祖宗的子孫後代,有相同的血緣關係。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很多自然村現在成為一個或兩個村民小組,所以我們常說的村是指行政村,村民委員會也是指行政村的村民委員會,自然村沒有村民委員會,一般由村民小組負責上傳下達。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村民委員會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並報告工作。村主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村長”全稱是村民委員會主任。小村一般設有村委會成員3-5名,大的村還設有村委會副主任,村幹部職數也多一些,也有一些村委會委員和村黨支部委員交叉任職的,甚至有些村是村書記、村主任一肩挑的,不過為減少村財支出各地的村兩委幹部職數在不斷的減少。

村長是怎麼“誕生”的?

村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任期屆滿應舉行換屆選舉,可以連選連任。村主任的選舉因長期以來受宗族思想、金錢交易等選上了一些不幹事、愛佔便宜的,有些村主任將低保等給予近親屬,有些還插手村裡工程,有些甚至直接貪汙腐敗,所以每到村委會選舉村民意見很大。近年來,良好的政治生態形成、紀律的高壓線規範,村委會選舉也不斷完善,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宗族勢力、經濟勢力的影響仍然存在,不過“有案必查”使得一些不良行為不敢再像以前一樣“明目張膽”。

村委會選舉主要依據是《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在具體的候選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基礎上,各地又會新增一些條件,如不得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被處理後多少年、日常每年在村時間等。具體選舉主要有以下流程:

成立村民選舉委員會

村民選舉委員會由主任和委員組成,由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各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被提名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應當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一般情況下由村支書擔任村民選舉委員會主任,村主任還想競選連任的不得進入村民選舉委員會。主要職責是負責村委會選舉方方面面的事項,如制定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方案,公佈選舉日、投票地點和時間,確定投票方式,織投票,主持選舉大會,確認選舉是否有效,公佈並上報選舉結果和當選名單等。

登記選民名單

在選舉日前20天,公佈選民名單,選民登記要做到不錯登,不重登、不漏登。選民登記的基本條件:年滿18週歲,戶口在本村,享有政治權利。當然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也可以申請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成為本村選民,如嫁入本村、戶籍不在本村,但長期在本村生活且在孃家沒有登記選民的。

村長是怎麼“誕生”的?

確認候選人

報名候選人將個人資料報鄉鎮民政辦,民政辦會查詢該同志是否有犯罪記錄、是否有吸毒史、是否失信被執行人等,如果全部符合條件,將確認其報名資格。召開預選大會(預選會議要求過半數選民參加有效)按照得票多少當場確定候選人。根據村的規模確定村委會成員職數和職位,以多於應選名額一人的規定確定候選人數。

召開選舉大會,組織投票選舉

包括清點參加會議人數、推選唱票人、計票人和監票人、介紹選舉形式、檢查密封票箱、核對選票數、分發、講解選票、選民寫票、選民投票、銷燬剩餘選票、開箱驗票、整理選票、唱票、計票、宣佈選舉結果等程序。現在很多地方由於居住比較分散,一般由工作人員分幾路拿著票箱到各家各戶,村民直接在自己家裡投票。最後再把票箱集中到村部,進行開箱計票。選舉村民委員會,有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過半數投票,選舉有效;候選人獲得參加投票的村民過半數的選票,始得當選;當選人數不足應選名額的,不足的名額另行選舉。

村長是怎麼“誕生”的?

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

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在現實中不常見,不過《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確實也設定了相關條款: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選舉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聯名,可以提出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的要求,並說明要求罷免的理由;被提出罷免的村民委員會成員有權提出申辯意見;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須有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過半數投票,並須經投票的村民過半數通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