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眾望打造口碑、實力雙贏女團,《創造101》逆風翻盤喚醒女團行業新生機

不负众望打造口碑、实力双赢女团,《创造101》逆风翻盘唤醒女团行业新生机

文丨李楊

2018年被稱為“偶像元年”,作為騰訊視頻2018年二季度的爆款網綜,《創造101》自開播以來,就以一種強勢的姿態,刷遍了各大社交媒體。猶如一塊巨石滾入暗潮洶湧的大河,節目在這個夏天為偶像產業翻起了一場波瀾。

在《創造101》的舞臺上,我們能夠看到一群來自不同地方的女孩子,努力追求夢想的樣子。隨著6月23日總決賽的落幕,11人女團正式成團。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節目以超高的熱度證明,當下的年輕粉絲對本土化偶像有著極大的渴望,在中國並非沒有生產女團偶像的土壤,已進入疲態十餘年的國內偶像市場正在煥發新生機。

一直以來,偶像團體尤其是女團的發展,在當下中國市場的表現始終焦灼且後繼乏力。隨著節目的熱播,從業者們開始對“女子偶像團體”展開了深入的挖掘和探索,藏在光鮮的舞臺和華麗的服飾背後,女孩們真正抓住粉絲依靠的是什麼?女子偶像團體在中國市場得以生存發展的核心要素又是什麼?

覆盤整個節目,我們對問題的答案似乎能夠略窺一二。某種程度上說,《創造101》打造出了一支口碑與實力俱佳的女團,是完成了目標的第一步。而為中國女團孕育出合適的生存發展土壤,幫助女團行業煥發生機,才是節目“逆風翻盤,向陽而生”這一口號的真正的意義所在。

不负众望打造口碑、实力双赢女团,《创造101》逆风翻盘唤醒女团行业新生机

讓女團走進大眾視野,讓“中國式女團”成為可能

必須承認,在男偶像當道的時代,女生想要得到同性的認可,可以說難上加難。因為,要牢牢抓住女生的支持,僅靠顏值是不可能的,女生要拿出更厲害的實力和突出的人格魅力,才能打動年輕觀眾的心。

而《創造101》用了10期的時間,用鏡頭講述、記錄了101名女孩成長、蛻變的青春故事。在這檔節目裡,沒有預製的人設、沒有已知的結果,有的只是101名性格各異、背景各不相同的年輕女孩,在逆風中勇敢前行,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拼搏的故事。

記得節目的第一期,當101個女孩集體亮相的時候,似乎一下子就有了“眼花繚亂”的感覺。要怎麼才能記住這些人呢?成為筆者心裡的一個問號,但到了第三期的首次公演對抗,節目組就給出瞭解答。節目組根據監控統計了每個人訓練的時間,把C位給了練習時間最多的人,讓大眾記住她們的名字,讓她們的努力能被看到。

或許可以這樣說,在這些普通女孩身上,彰顯出“逆風翻盤”的韌性和倔勁,節目為女孩們所搭建的,不僅是一個表演、競技的舞臺,更是一個即使逆風也要向陽而生的夢想舞臺。

不负众望打造口碑、实力双赢女团,《创造101》逆风翻盘唤醒女团行业新生机

這其中,已經有兩年表演經驗的女團成員孟美岐,在《創造101》中回到舞臺重新歸零,最終用實力站上C位;第一期出場就哭鼻子的楊超越,最終以第三位的排名成功成團;而王菊雖無緣前11位,但是從第一次公演排名94位墊底,到最後憑藉著實力和獨特的個性一步步被粉絲喜愛。

無論最終是否成團,這101中風格各異的女孩們,很多都稱得上是“逆風翻盤”的代表。不少網友都表示,對節目中這些女孩們路轉粉,似乎真的只是在一瞬間。比賽對她們來說,不僅是魚躍龍門,而更像是一趟勵志的旅程,讓她們完成提升和蛻變。而對於《創造101》這個節目本身來說,這是一個尊重夢想的舞臺,女孩們依靠實力和魅力,才能走到最後。而女孩們呈現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更成了節目的最重要的看點。

事實上早在2016年,衛視平臺曾相繼推出過女團類的節目,但是幾乎都沒有激起太大的關注,偶像市場並沒有形成持續的生命力。在當時,看似繁榮的本土女團,很快就面臨了發展艱難的現狀。甚至在《創造101》節目開播時,對女團的質疑之聲也從未斷過。

可儘管如此,節目從未迴避當下女團的尷尬現狀,而是直面當下女團產業痛點,並以全平臺資源來打造一支兼具口碑、專業度的新時代女團。從一開始,節目就將目標設定成為女團正名,讓女團走進大眾視野,這顯然是對如何打造出具有時代意義和價值的中國式女團積極的探索。

從公開的數據可以看出,這場探索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從上線到收官的64天裡,播放量突破45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138億,熱度高居不下,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現象級。同時,在如此巨大的關注度下,這一群女孩子也真正的脫穎而出。

並不是簡單的模仿日韓式的女團,節目立志是要打造出讓女生也能夠喜歡的中國新時代女團。而最終成團的11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代表了時下年輕的中國觀眾對於偶像實力、顏值、人格魅力的要求。

在中國女團市場亟待爆發的當口,定位為中國首檔女團青春成長節目的《創造101》,發掘出女團新勢力,為中國女團行業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真正實現了“逆風翻盤”。

從101到11,看女團偶像們如何逆風翻盤

曾有媒體用“正在成為一種‘現象’”來形容《創造101》這檔節目,因為它培養和塑造的是一種符合當代社會精神和氣質的時代群像,引爆的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青年流行文化。

首先,節目展現出了對多元價值觀的尊重。在101的舞臺上,並不是只有單一風格的女團候選人,中國風,搖滾風,甜美風等等,這些時下備受關注的類型都能在舞臺上看到。

不负众望打造口碑、实力双赢女团,《创造101》逆风翻盘唤醒女团行业新生机

而就成員本身來看,也展現出了豐富性和多元化的特質。無論是舞臺上魅力四射的吳宣儀、孟美歧,還是個性化十足的Yamy、楊芸晴,抑或是唱歌跳舞並不精通、內心膽怯的楊超越,她們無一例外的都擁有了大批粉絲的簇擁。而在第七期中,節目更是設置了一個“你不知道的我”才藝展示環節,凸顯出節目組在女孩子們多元形象展示上的強烈意圖。

節目並沒有將她們侷限在一個框架中,而是讓她們勇敢、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將審美標準的課題,留下一個開放式的解法。從節目所呈現出來的內容,足以窺見如今年輕人的審美取向。

其次,從開始的101到最終的11,節目用鏡頭告訴我們努力才是“逆風翻盤”的關鍵。實際上,對於節目和成員而言,在各式各樣的熱門事件背後,我們其實可以看到,實力、勤奮、積極等精神品質,依舊是被節目最大程度的重視和看重的。

節目的賽制相當嚴格,101人的開始,但最後只能有11人成團,而節目的可貴之處也正在於呈現了舞臺最真實的一面。節目中,女孩們的每一點進步都是靠汗水和付出一點點累積的。

不负众望打造口碑、实力双赢女团,《创造101》逆风翻盘唤醒女团行业新生机

憑藉“好聲音”登場的段奧娟,在第一期可以說對舞蹈是一竅不通,但是到了第一次公演時,她就憑藉著超長的練習時間拿到了勤奮C位;而個性十足的Yamy,在第二期節目面對可愛風格的舞蹈,還略顯為難的對舞蹈導師王一博說:“如果不是這個風格怎麼跳呢?”但隨著節目的進行,Yamy用努力和實力證明,無論在哪種風格之下,自己都不可被替代。

節目認真的在幫助這些心懷夢想的女孩,讓她們在這個舞臺上變得更優秀。看到努力想要成團的她們,彷彿就看到了一個個努力打拼的我們。無論是吳宣儀與Sunnee對戰兩連敗後的不服輸,還是楊超越頂著壓力卻仍然能散發出的樂觀,女孩們拼搏、積極的態度,無不顯示出“向陽而生”的正能量。

第三,在偶像文化的垂直受眾之外,節目為藝人提供了一個打破圈層的舞臺。幾乎是每一期的節目過後,都能夠在社交網絡形成或大或小的“刷屏”現象。Yamy和強東玥在評級階段的“battle”,爭議性成員楊超越等等,都成功的在飯圈外引發廣泛討論。

而在這其中,王菊的爆紅讓大家看到了節目在大眾圈層產生的影響力。無論是表情包,還是“經濟獨立、精神獨立”的價值觀,以及她的妝容、服飾都成為大家熱議的對象,甚至連還沒有來得及瞭解她的人都有了“菊外人”這個稱號,可謂掀起了一場非常勁爆的大眾文化事件。

不负众望打造口碑、实力双赢女团,《创造101》逆风翻盘唤醒女团行业新生机

同時,隨著節目的播出,成員們的個人粉絲數、超級話題排名也在不斷上升,這些顏藝出眾的女孩,迅速成為被粉絲追逐的新一代寵兒。無論是酷女孩Sunnee,還是耿直憨厚的“村花”楊超越,亦或是自稱“火腿團”的高秋梓,通過節目,這101個女孩子中不少人的形象已經在大眾心中變得立體和飽滿起來。

不负众望打造口碑、实力双赢女团,《创造101》逆风翻盘唤醒女团行业新生机

從面孔到精神,從實力到個性,形象建構的多元豐富成為這些女孩子們實現圈層的突破、真正吸粉的基礎 。縱觀中國的女團市場,《創造101》的出現正確的引導了國內女團市場的走向,成功吸引了年輕粉絲的追捧,以正能量的方式重塑女團形象。

星火燎原,101女團正引領女團行業向陽而生

無論你是否熱衷於偶像文化,但是一定都能感覺到,在中國的偶像市場,曾經最具代表性的女團SHE已經紅了十幾年了,而後續幾乎沒有能與之匹敵的新生代女團發展起來。近兩年,選秀類、偶像類綜藝的升溫回暖,給無數勇於追夢的年輕人提供了展示舞臺,但中國女團市場卻沒能得到市場的青睞,斷層現象始終是擺在行業從業者面前的難題。

在以女性群體為消費主力的粉絲經濟時代,會有多少人願意為了女偶像打call?這個問題無疑是從業者和資本發力女團偶像市場最大的阻力。但就正如《創造101》這檔節目想要表達的,女生的才華和努力應該讓所有人看到,並從中收穫情感共鳴。在節目中,表演經驗豐富、歌舞俱佳的女團藝人,也有比普通人強不了多少的小白成員。在導師、隊友的幫忙下,青澀的女孩蛻變成能力出眾的女偶像,“逆風翻盤,向陽而生”,一支少女偶像團體的時代感和代入感無疑打動了觀眾。

有人形容“偶像”是一個向粉絲販售夢想的職業,而節目中最終的11人女團,可以說給同樣擁有夢想的女孩們,打了一劑強心劑,讓她們從迷茫無助中看到了向陽而生的希望。同時,隨著節目的圓滿收官,中國新時代女團成團,我們開始不用再豔羨日韓娛樂圈的“造星流水線”了,可以喜歡、跟隨本土的女團偶像。更重要的是,女團行業正從原來的不被看好,而變的炙手可熱。

不负众望打造口碑、实力双赢女团,《创造101》逆风翻盘唤醒女团行业新生机

我們渴望擁有什麼樣的偶像,其實也是一種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時下很多年輕人熱衷於關注和消費國外的團體偶像,其實並非他們不喜歡國內團體,而是國內的偶像市場沒有給他們提供一個實力和魅力俱佳的可追隨者。

就例如很早流行的個人選秀節目,曾誕生了諸多紅極一時的本土偶像,他們中的許多人,如今仍活躍在娛樂圈。由此可見,用戶的需求是在的,一旦中國本土有好的產品,他們就會follow本土偶像。而這一次,《創造101》的火爆,為年輕人搭建了一個自我表達的通道,為他們提供了follow本土偶像的好機會。其實也是從側面反映了,這麼多年來一直追隨著“韓流”腳步的年輕人,他們對非中國本土的女子偶像團體有著極大的渴望。

我們需要那些充滿陽光與勇氣的偶像藝人,也需要不斷向前發展的偶像行業。節目中這些積極、陽光的女偶像們,帶來了對不同審美的討論和差異價值觀的碰撞,也可以給粉絲以精神上的鼓勵。而正是這種情感的投射,聚集了廣泛的粉絲基礎,讓女團產業在中國市場真正的繁榮發展。

或許,我們可以不把《創造101》簡單的看作是一檔綜藝節目,而是一次大眾參與的偶像創造總動員。中國市場對女團偶像的觀念正在悄然改變,未來可以預見的是,獨屬中國的新偶像時代或許即將到來。

不负众望打造口碑、实力双赢女团,《创造101》逆风翻盘唤醒女团行业新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