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文/雲山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我懷念過往,也企盼來日。

我們身處於一個懷舊的時代。

有個詩人說,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那過去的時光,在歲月的長河中被淘洗得褪了顏色,泛著淡淡的黃,像是蒙著一層面紗。

因著幾分朦朧,顯得愈發美好,如夢似幻。

2018已經過去一半了。我站在2018 的看中央,回望1997-2017,二十年的歲月錯綜得像一天雲錦,紛至沓來,又舒展開去,以至於無窮。

水中是青天的底子,那裡映著我的幼年、少年,所有的記憶都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又一篇動聽的故事。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1997年,是很特別的一年。

這一年,華仔唱著“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飄零百年的香港,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劉德華演唱《中國人》

這一年,最火的歌是任賢齊的《心太軟》。據說,齊秦開車去西藏的路上,看到一個孩子一邊放牛一邊唱歌,以為是山歌,走近一聽,沒想到那孩子唱的是《心太軟》。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心太軟》封面

這一年,王菲以6000萬港幣簽約百代唱片,成為亞洲“最貴女歌手”。推出了粵語EP《玩具》和國語專輯《王菲》,成為流行音樂史上的留名之作。

《暗湧》《約定》《人間》《悶》《你快樂所以我快樂》都是當年風靡一時的金曲,至今仍被奉為經典。

這一年,王菲生下了女兒,取名竇靖童。20年過去了,竇靖童繼承了父母的天分,成為了樂壇的新生代力量。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王菲竇唯一家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竇靖童

這一年,有新生命的降臨,也有人永遠離我們而去。1997年10月20日凌晨,張雨生在回淡水途中發生車禍;11月12日,張雨生逝世,終年31歲。

1997年的張雨生曾說過這樣的話,我期許能走出一條搖滾的坦蕩大道。他還未來得及實現他的期許,就永遠地逝去了。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張雨生

此後,張惠妹少了一個伯樂,華語樂壇少了一個優秀的音樂人,但張雨生的音樂我們永遠都不會遺忘。

2017年6月24日,第28屆臺灣金曲獎將“特別貢獻獎”頒給了已故音樂人張雨生。

從1997年到2017年,越過20年的鴻溝,他的音樂,歷久彌新,依然能帶給我們久違的感動。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張惠妹、張雨生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我細數了許多1997年的事蹟,然而事實是,我對1997唯一殘存的記憶,便是跟隨著父母坐上擁擠的綠皮火車,從西南的一隅一路北上至鄭州。

在那裡,我見了生平第一場雪。那時,我還是個蹣跚學步的稚童。

而我最早的音樂啟蒙,是來自“四大天王”。那時候尚不知什麼是追星,只是聽家裡的哥哥姐姐說,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是香港的“四大天王”。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四大天王:劉德華、黎明、張學友、郭富城

那個時候,覺得劉德華最帥,張學友的歌最好聽,最喜歡的歌是《忘情水》和《吻別》。

90年代,“四大天王”橫空出世,在長達十年的時間中,四人包攬了大部分的獎項。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他們在締造奇蹟的同時,也湮滅了太多的可能性。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1999年底,張學友和黎明宣佈退出香港音樂頒獎禮,不再領取任何獎項,宣告了“四大天王”音樂時代的結束。

如今,他們四人日漸衰老,但他們曾創造的那個耀眼的時代,還依舊閃耀。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愛情是精神鴉片,還是世紀末的無聊消遣。”

在莫文蔚半醉半醒的性感嗓音裡,千禧年飄然而至。

最年輕的一批80後揮別童年,懷著青春的感傷走進中學;一部分90後也開始背上書包,踏入小學的校園。進入新的千年,一切都是新的。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一年最特別的,莫過於遇見了周杰倫。

這一年,周杰倫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Jay》正式出道。爾後的數年,我們的青春都被他佔據。

男生們哼著“快使用雙截棍,哼哼哈兮”,女生們唱著“我想就這樣牽著你的手不放開”,就這樣走過了秋,走過了春,度過了數個寒來暑往。

可校園廣播裡放的《晴天》還依稀在耳,我們從《東風破》聽到《煙花易冷》,從《七里香》聽到《等你下課》,從《稻香》聽到《蝸牛》。

伴隨著他的每一首作品,每一張專輯,我們也走過了各自的青春年少。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2000年,和周杰倫一起出現的驚喜,還有一個清新的女聲,她是孫燕姿。

還記得那張專輯的封面嗎?一個清瘦的女孩穿著背心和拖鞋蹲在地上,旁邊寫著一行字:從來沒有一個22歲的女生,像她這樣唱歌。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孫燕姿同名專輯《孫燕姿》(2000)

和她同期的女歌手,她們穿著或可愛或性感的衣服,勁歌熱舞,而孫燕姿不,她穿著白色T恤,安安靜靜地坐在鋼琴旁,連情緒都是淡淡的。

從《天黑黑》《開始懂了》《遇見》《逆光》到《克卜勒》,這個倔強地唱著清新情歌的女孩,也和我們一起長大。

如今,她已為人妻,已為人母。少了那份倔強,多了幾分細膩與溫柔。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2000年,實在是出現了太多的驚喜,臺灣有周杰倫、孫燕姿,而香港,有陳奕迅。

這一年,一首《K歌之王》,讓許多人記住了這個不算帥、有點微胖的男生。後來,我們把他稱之為“靈魂歌者”。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而陳奕迅真正打開內地市場,還是在2003年發行了專輯《黑·白·灰》,其中,收錄了國語版的《明年今日》——《十年》。

那一年,《十年》火遍大街小巷,成為我們青春中不可抹去的記憶。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這一年,香港樂壇還出現了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聲音,那便是容祖兒。一首《揮著翅膀的女孩》,讓我們記住了她,也讓她登上了2005年的春晚舞臺。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2005年春晚,容祖兒演繹揮著翅膀的女孩

對於女子組合Twins來說,2003年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她們發行了專輯《Touch Of Love》,其中有一首《下一站天后》,你一定聽過。

這一年,還有另一個女子組合成為了Superstar,那便是S.H.E。選秀出道的三個女生,一個甜美,一個獨特,一個假小子。她們大不相同,卻又如此相通,碰撞在一起,火花四射。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Twins剛出道時合照

華語樂壇的女子組合,直至今日,能稱得上“響噹噹”的,也就只有兩個——香港的Twins和臺灣的S.H.E。

如今,她們都各自發展,留下來的,是一直未變的姐妹情誼,還有那些輕輕一哼,就泛起回憶的調調。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剛出道時的SHE

這一年,香港樂壇也失去了兩個天籟之音,一個是張國榮,一個是梅豔芳。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2003年不僅火了兩個女團,還火了一個男團,那就是五月天。

早在1997年就出道的五月天,已經發行了三張專輯,卻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03年,五月天發行了一張純國語專輯《我們是五月天》,一下子便打開了內地市場。

《溫柔》《擁抱》等歌曲成功打動了內地歌迷的心。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五月天第一張純國語專輯《我們是五月天》

如今,五月天已經成立二十一年了。他們不僅成為了華語樂壇最成功的樂隊之一,更被許多人視為信仰。

二十餘年過去了,少年早已蒼茫,而他們,依舊站在青春之上,唱著歲月的歌,寫著青春的詩,在這瘋狂的世界中保持著最後的倔強。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和五月天一樣倔強的,還有朴樹。

這一年,朴樹發行了他的第二張專輯《生如夏花》,而距離他的第一張專輯已經過去了4年。

他堅持做自己的音樂,不怕被人遺忘,而事實是,他也未被我們遺忘。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有人為了夢想而堅守,也有人為了夢想而改變。說到多變,華語樂壇沒人比得上蔡依林。

1999年,蔡依林發行了首張專輯《Jolin 1019》正式出道,通過一首《我知道你很難過》迅速風靡樂壇,蔡依林甜美可愛的形象也一度被奉為“少男殺手”。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蔡依林發行了首張專輯《Jolin 1019》正式出道

但可惜的是,由於合約糾紛,蔡依林的演藝事業一度停滯,許多人也以為她會滿足於僅僅做一個“少男殺手”。

直到2003年,蔡依林發行了專輯《看我72變》。不管是《布拉格廣場》《騎士精神》,還是《許願池的希臘少女》《野蠻遊戲》,都昭示了蔡依林要玩轉多元文化的野心。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此後,每一張專輯,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全新的蔡依林。從《舞娘》《特務J 》到《MUSE》《呸》,我們看到了她的72變,見證了她的成長。

她就像是一個女英雄,身披戰甲,披荊斬棘,遇神殺神,無往不勝。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在許多美好的聲音綻放的2003年,還有兩個聲音也嶄露頭角,一個是林俊杰,一個是張韶涵。

這一年,林俊杰發行了他的首張專輯《樂行者》,全專十一首歌曲皆由本人作曲。張韶涵出演了偶像劇《海豚灣戀人》,並演唱了片尾曲《遺失的美好》。

次年,林俊杰發行《第二天堂》,憑藉《江南》一曲成名。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林俊杰發行《第二天堂》

張韶涵連發兩張專輯《Over The Rainbow》《歐若拉》,憑藉著《寓言》《歐若拉》等多首金曲成為炙手可熱的歌手。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這一年,湖南衛視辦了一場歌手選秀節目,華語樂壇從此進入選秀時代,這個節目叫做《超級女聲》。

這個節目真正在全國火起來,不是第一屆,而是第二屆,那已經是2005年了。

記得那個時候,不管是念三四年級的孩子,還是街邊喝茶的大爺大媽,都在談論李宇春、張靚穎、周筆暢。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此後,選秀節目在中國遍地開花。從《快樂男聲》《快樂女聲》《超級星光大道》到如今的《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

林宥嘉、華晨宇、李榮浩、梁博等人的出現,為華語樂壇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如今的華語樂壇,開始進入獨立歌手、小眾音樂的時代,像周杰倫那樣的巨星,恐怕再難出現了。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獨立歌手,他們不依附於唱片公司,自己做自己的音樂,自己錄製,自己發行。而在這些獨立歌手中,絕大部分又是民謠歌手。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民謠歌手李志

近年來,隨著《南山南》《成都》等歌曲的相繼火爆,民謠開始興起。

趙雷、李志、好妹妹樂隊、陳粒、周雲蓬、程璧、謝春花等民謠歌手陸續走紅,粉絲量劇增。隨之而來的,還有爭議。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趙雷

有人認為,相較於當前流水線上打造出來的偶像天團,民謠讓我們找到一處寧靜的心靈棲息之所。

相較於許多流行音樂的勁歌熱舞、聲嘶力竭,民謠的淺唱低吟、娓娓道來更能打動人心。

當然,也有人對現在的民謠不以為然,認為總也離不開“南方”、“北方”、“姑娘”、“孤獨”等詞彙,內容淺顯、空洞、矯情,缺少較大的情懷和更深的底蘊。

然而,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在流行音樂創作衰退的今天,民謠的創作,讓整個樂壇顯得不那麼蕭條。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陳粒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很多人感慨,華語樂壇衰落了。現在我們去KTV,唱的竟還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歌。

我們懷念那個金曲爆炸的年代,懷念那個有王菲、周杰倫、孫燕姿、張惠妹、陳奕迅、林俊杰、王力宏、梁靜茹、蕭亞軒、莫文蔚、張韶涵、S.H.E的年代。

那個年代,註定是一去不復返了。

這或許是唱片業衰落、互聯網興起的一個必然趨勢,但不是結果。我相信,只要還有熱愛音樂的人,還有堅守夢想的人,就還有希望。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

朴樹發行了新專輯《獵戶星座》,

孫燕姿發行了第13張專輯《跳舞的梵谷》,

張惠妹發行了第19張專輯《偷故事的人》,

林俊杰也發行了全新概念專輯《偉大的渺小》。

我懷念過往,也企盼來日。

我相信,也期許,下一個二十年,華語樂壇將帶給我們新的驚喜。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站在2018的中央,回望華語樂壇的1997-2017電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