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的碎片化閱讀

2017,我的碎片化閱讀

(圖片選自花瓣網)

週四,看見前同事2017年的個人書單,累計讀書70本,還是蠻震撼的。

因為從書的數量上來說,我沒有讀那麼多,但如若從文字的數量上看,我可能並不會比他少,因為閱讀已經成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我的閱讀,按照今天的說法,大部分都是經由手機的“碎片化閱讀”。

很多人會批判這種閱讀,認為沒有深度,沒有體系,對自我成長沒有幫助。

然而我不這樣認為。如果把“碎片化閱讀”看成是工具,我們就知道,工具的好壞取決於使用它的人,就像你手中的刀,用得好,是切菜切水果的利器;用得不好,是傷人傷己的兇器。

要發揮碎片化閱讀的益處(也相當於是正確使用手機),我想分享一些我的心得體會。

一、自媒體(APP)選擇

現在是一個信息超載的時代,每天一睜開眼睛,巨量的信息撲面而來,如果你不懂得選擇,就會罹患信息焦慮症,這也想看,那也想看,卻怎麼也看不完,然後就有可能轉化成信息逃避症,反正怎麼也看不完,那就不看算了。

這兩種態度都不對,其實只需要懂得選擇就行。

自媒體平臺有很多,選擇你最喜歡或者最適合你的那一個,最多兩個安裝在手機上。

然後每一個自媒體平臺上,又有各種資訊,你接下來需要做第二次選擇。

據說微信公眾號有2000多萬個,每天產生的內容,不要說今生今世,估計三生三世都看不完。

這時候,你可以結合你的專業、愛好,以及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瞭解的資訊,選擇一二十個公眾號進行關注。

我目前關注的公眾號有28個,一部分與我的專業有關,經濟、管理、人力資源、職場、理財等相關的公眾號;一部分與我的興趣愛好相關,心理、溝通、文學等;還有一部分則是對國家時政、互聯網等的瞭解,如人民日報、36氪等。

每天你可以集中時間閱讀,也可以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碎片化的閱讀。

三、知識體系的構建

這一點是針對碎片化閱讀對專業及職業的幫助來說的,不涉及興趣愛好及時政新聞。

也是我要談到的重點,因為畢竟混社會更多靠的是專業及職業。

碎片化閱讀要產生作用,要開闊你的視野、拓展你的思維、修正你的觀念,尤其是對專業及職業知識的構建,繼而轉化成現實的技能或者能力,我覺得你需要首先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否則,你讀到的零零散散的信息,如星星點點般散落在記憶裡,最終一定會消失,就像從來沒有看過一般。

而知識體系的構建,還是要從原典書籍開始,我的方法是:

(1)確定方向,比如提升溝通能力

(2)大量閱讀,先從該領域最頂層、最一流、最厲害的書籍開始

(3)構建體系,比如溝通知識體系

(4)繼續閱讀,這時候可以開始碎片化閱讀,比如對溝通的一些研究、溝通故事、溝通技巧等

(5)借鑑他人的研究,進一步豐富或調整體系

(6)實踐運用

(7)反思總結提高

除了確定方向之外,上述步驟並不一定要按照先後順序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重點是: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

然後,所有的碎片化閱讀,因為有了體系,將起著修正、完善、改進的作用,有時候是錦上添花,有時候是雪中送炭;時而小修,偶爾大改,不會再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爾後會產生聚焦(focus)的巨大威力。

四、內容梳理

每一個碎片(每一篇文章)不能讀完就完了,要總結、分類,然後收藏,為了便於以後查找,你甚至需要“標籤”。

首先說總結,也就是要明確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結構、論點、論據是什麼,可以放在我知識體系的哪一個板塊,是補充,還是完善等。

然後分類收藏(推薦使用印象筆記),並標上關鍵詞標籤,這對於以後回看和查找非常有幫助。

還有好的文章,要複習,要分享,要講給別人聽,然後去實踐。

所以,“碎片化閱讀”也會成就你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